读书笔记五
软件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展开,让我明白了在编程过程中,如何让代码在面对变化时能够“弯曲”而不是“折断”。
“解耦与得墨忒耳法则”是关键的知识点。解耦意味着减少模块之间的相互依赖,使得每个模块都能够独立地发展和变化。当一个大型项目的各个模块高度耦合时,一处的修改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整个系统的不稳定。而得墨忒耳法则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指导原则,它限制了对象之间的交互方式,减少了不必要的依赖。例如,在设计一个面向对象的软件系统时,如果一个类过多地依赖其他类的内部实现细节,当这些细节发生变化时,该类就很容易受到影响。遵循得墨忒耳法则,类只与它的直接朋友类交互,通过合理的接口获取所需信息,可以提高类的独立性和稳定性。
“元编程”则是另一种增加软件灵活性的手段。它允许程序在运行时生成或修改代码,以适应不同的情况。比如在一些动态语言中,可以通过反射机制实现元编程。在开发框架或者通用库时,元编程可以根据用户的配置或者运行时的环境动态地生成特定的代码,从而避免了为每个可能的情况都编写大量的静态代码。这种灵活性使得软件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变化的需求。
此外,“时间耦合”的概念也让我印象深刻。尽量减少不同操作之间的时间依赖,可以使代码更加健壮。例如,在一个网络应用程序中,如果某个操作依赖于网络请求的顺序和时间间隔,当网络状况不稳定时,程序可能会出现错误。通过合理的设计,将操作之间的时间依赖转化为基于事件或者数据的依赖,可以提高程序对网络波动等异常情况的适应能力。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