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起: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这句话出自应试之作的最后一句,诗人钱起参加考试,考试的题目是《湘灵鼓瑟》。诗人呢,前面写得中规中矩,但是最后一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可谓神来之笔。曲终,峰见。音乐的停止,对应了声觉的消失,这不是终点,青峰的出现,正是视觉的感受,一个完结一个才刚刚开始,这近乎朴素的一句话,却蕴含了数不尽的诗意,让人不得不感慨,同样是文字的排列组合,为何人家能写的如此的精妙绝伦呢。说了也奇怪,很多古诗的最后一句话才是出彩的,我想可能是因为最后一句总是包含着诗人人绞尽脑汁的思考,想给读者或者是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后一句是重中之重啊。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可以说是一篇古代版的高考满分作文了,因为很早之前摘录过(我自己都差点忘记了),这里就不重新再录了,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往前翻翻。

 

要说唐诗,有一段不是那么辉煌的岁月,或者说叫低潮期,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段时间大概是大历年间,前有孟浩然,李白,杜甫,王维,高适,王昌龄,岑参等等。后有,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柳宗元,韩愈,孟郊,贾岛,张籍,李贺,杜牧,李商隐,温庭筠,韦庄等等。而唯独中间的这段时间,好像缺了点什么?缺少璀璨的明珠,缺少文坛的巨匠,但缺少不代表没有啊,韦应物,刘长卿,李益,大历十才子等。虽然是星火点点,但是正是这些星星之火引燃了后面的燎原之势,只是还需要时间的沉淀。

 

大历,公元766年到公元779年。大历是唐代宗李豫的年号,在这个时间段,老一派诗人,逐渐凋谢,而新一代的文坛巨匠还没诞生。但是也不能怪大历本身吧,因为刚从安史之乱的创伤中恢复过来,哪有那么容易恢复呢。就好比新中国刚刚成立,前几年也不是一穷二白嘛,还要等呀,等呀等,才有可能重回巅峰。

 

我在思考文字和视频的表现力,文字是比视频有更多的表现力的,但是视频有更多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视频也更容易让人上瘾。

posted @ 2025-09-27 13:33  叶常落  阅读(39)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