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 AI 算法 10 年,见过最可惜的事:技术再牛,说不明白也是白搭

大家好,我是李老师。
 
过去 5 年在互联网大厂做 AI 落地时,我见过不少 “技术大牛”—— 有人能把自然语言处理模型调得比行业均值精准 10%,有人能在风控系统里挖出别人看不到的漏洞,可他们偏偏卡在了 “说话” 上:给业务方讲方案,讲了半小时对方还没明白 “这能解决什么问题”;跟领导汇报进度,说了一堆技术参数,领导最关心的 “什么时候能上线” 却没提;就连写技术文档,逻辑乱得像一团麻,同事接手时要从头猜一遍他的思路。
 
后来到研究院做大模型、智能体研究,这种感受更强烈。AI 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医疗、金融、教育这些行业时,光有过硬的算法远远不够 —— 你得让医生听懂 “这个模型能怎么辅助诊断”,让金融从业者明白 “这个风控方案能降低多少风险”,让教育工作者清楚 “这个智能工具能怎么帮学生”。而这一切,都离不开 “结构化表达”。
 
很多程序员觉得 “我只要把代码写好就行,表达能力不重要”,可现实往往是:同样一个项目,会表达的人能争取到更多资源,让技术落地更快;不会表达的人,明明做了 80% 的工作,却因为说不明白,只被看到了 20%。

一、结构化表达,是技术的 “翻译器”

AI 算法里有个词叫 “人机交互”,其实程序员和非技术人员的沟通,也是一种 “人机交互”—— 你手里的技术是 “机器语言”,对方能听懂的是 “人类语言”,而结构化表达就是中间的 “翻译器”。
 
我之前带过一个年轻工程师,他做的 “医疗数据分类模型” 准确率很高,可第一次给医院专家演示时,上来就讲 “特征工程用了什么算法”“模型迭代了多少轮”,专家们越听越懵,最后问了句 “这个模型能帮我们减少多少病历分类的时间?” 他才反应过来,自己没说最关键的 “价值”。
 
后来我教他用 “结论 + 理由 + 案例” 的结构重新梳理:先直接说 “这个模型能把病历分类时间从 2 小时缩短到 10 分钟”,再讲 “靠的是自动识别病历里的关键信息,不用人工筛选”,最后举个 “某科室用它每天多处理 50 份病历” 的例子。结果第二次演示,专家们当场就问 “怎么合作落地”。
 
技术再厉害,不能让人看懂、用上,就只能躺在代码库里。而结构化表达,能把复杂的技术逻辑,拆成别人能理解的 “价值点”,让你的技术真正 “走出去”。

二、结构化表达,是效率的 “加速器”

程序员每天要面对的沟通场景太多了:写需求文档、开项目例会、跟测试对接 bug、给新人做代码评审…… 如果没有结构化表达,这些事都会变成 “耗时耗力的拉锯战”。
 
我在大厂做搜索广告项目时,团队里有个习惯:不管是写邮件还是开会汇报,都要先列 “3 个核心点”。比如汇报项目进度,会先说 “目前完成了 80%,预计下周上线,有 2 个需要协调的问题”,再分别展开说细节。这样一来,不管是领导还是同事,3 分钟就能抓住重点,不用在无关信息上浪费时间。
 
反观有些团队,开会时东拉西扯,从 “某个变量怎么定义” 讲到 “昨天遇到的 bug”,半小时过去了还没定下来 “接下来要做什么”;写文档时想到哪写到哪,别人要翻十几页才能找到 “关键结论”。这些看似是 “沟通问题”,其实都是 “没做好结构化表达” 导致的效率浪费。
 
对程序员来说,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结构化表达能帮你把沟通时间从 “1 小时” 压缩到 “10 分钟”,省下的时间,不管是用来优化代码,还是用来学习新技能,都是稳赚不赔的事。

三、结构化表达,是职业的 “加分项”

很多人觉得 “程序员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可越往高处走你会发现:技术能力决定了你 “能不能做”,而表达能力决定了你 “能做多大的事”。
 
我认识一位 AI 算法负责人,他技术不算团队里最顶尖的,但每次做技术分享、跟客户谈合作,都能让人眼前一亮。他的秘诀就是 “用结构化表达讲好技术故事”:讲项目时,会先铺 “行业痛点是什么”,再讲 “我们的技术怎么解决”,最后说 “落地后带来了什么改变”;讲方案时,会把复杂的架构图拆成 “数据层、模型层、应用层”,每个层说清楚 “做什么、为什么重要”。
 
后来他负责的项目,总能拿到更多的预算和资源;他带的团队,成员成长速度也比其他团队快 —— 因为他能把复杂的目标拆成 “可执行的步骤”,让每个人都知道 “自己要做什么、为什么做”。
 
现在的 AI 行业,不缺会写代码的人,缺的是 “既能写好代码,又能讲好技术” 的人。结构化表达不是 “锦上添花”,而是能让你从 “技术执行者” 变成 “技术推动者” 的关键能力。

最后想对你说:

我做 AI 算法这么多年,见过太多 “技术好但发展慢” 的程序员,也见过不少 “技术不错,靠表达能力快速成长” 的人。
 
技术是你的 “硬实力”,而结构化表达,是能让硬实力发光的 “软实力”。它不是 “天生就会” 的能力,而是可以靠方法练习的 —— 比如每次沟通前先想 “我要传递的核心结论是什么”,每次写文档前先列 “3 个关键模块”,每次汇报前先搭 “结论 - 理由 - 案例” 的框架。
 
从今天开始,试着用结构化的方式跟同事聊一次需求,写一次技术文档,做一次项目汇报。你会发现:不仅别人能更快理解你,你自己的思路也会变得更清晰。
 
毕竟,能把技术讲明白、用到位的程序员,才能在 AI 时代走得更远、更稳。

image

 

posted on 2025-10-18 20:09  limingqi  阅读(19)  评论(0)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