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中国的商业智能

导航

浅析操作数据存储(二)

Inmon在给ODS下了定义之后,进一步把ODS分成了四类。根据数据到达ODS的时间间隔,即数据从操作型系统生成开始到数据到达ODS为止的时间长短,ODS分为Class IClass IIClass IIIClass IV四类。

Class IODS指时间间隔为秒级,即对用户来说,ODS是个透明的部件,操作型系统业务发生后,数据立刻就可以在ODS中看到。这类ODS事实上是很难实现的。秒级的数据迁移间隔,我们没有时间进行数据的整合。对于此类ODS,从技术和成本上来说,都是不合算的。

Class IIODS指时间间隔为小时级,即操作型系统业务发生后,数据要经个几个小时才能出现在ODS部件中。

Class IIIODS指时间间隔为天级,即我们常见到的数据仓库的迁移频率,如每天晚上进行一次数据迁移。

Class IVODS指时间间隔更长,可能为月级、甚至年级。Class IV和其他类尤为不同的一点是,Class IV的数据源经常是数据仓库。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虽然ODS从概念上分成这样的四类,但是在进行数据仓库的架构时,我们不必过于刻板,四类ODS同时使用也应该是很正常的选择。例如,对于非常敏感的个别数据,我们可以选择Class I,而对于一般的数据,选择Class II或者Class III。个人感觉,Class IVInmon尤为推荐的一类。

 

 

原文出自Jerome的BI博客,网址是http://www.chinabi.net/blog/user1/lastwood/index.html

posted on 2010-08-04 15:43  李梦蛟  阅读(27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