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活动的生命周期

1、返回栈

Android中的活动是可以层叠的。每启动一个新的活动,就会覆盖在原活动之上,然后点击Back键会销毁最上面的活动,下面的一个活动就会重新显示出来。

其实Android是使用任务(Task)来管理活动的,一个任务就是一组存放在栈里的活动的集合,这个栈也被称作返回栈(Back Stack)。

栈是一种先进后出(例如,子弹上膛,书箱放书)的数据结构,在默认情况下,每当我们启动了一个新的活动,它会在返回栈中入栈,并处于栈顶的位置。

而每当我们按下Back键或调用finish()方法去销毁一个活动时,处于栈顶的活动会出栈,这时前一个入栈的活动就会重新处于栈顶的位置。系统总是会显示处于栈顶的活动给用户。

下图展示了返回栈是如何管理活动入栈出栈操作的。

2、活动状态

每个活动在其生命周期中最多可能会有四种状态。

1.运行状态

当一个活动位于返回栈的栈顶时,这时活动就处于运行状态。系统最不愿意回收的就是处于运行状态的活动,因为这会带来非常差的用户体验。

2.暂停状态

当一个活动不再处于栈顶位置,但仍然可见时,这时活动就进入了暂停状态。你可能会觉得既然活动已经不在栈顶了,还怎么会可见呢?这是因为并不是每一个活动都会占满整个屏幕的,比如对话框形式的活动只会占用屏幕中间的部分区域,你很快就会在后面看到这种活动。处于暂停状态的活动仍然是完全存活着的,系统也不愿意去回收这种活动(因为它还是可见的,回收可见的东西都会在用户体验方面有不好的影响),只有在内存极低的情况下,系统才会去考虑回收这种活动。

3.停止状态

当一个活动不再处于栈顶位置,并且完全不可见的时候,就进入了停止状态。系统仍然会为这种活动保存相应的状态和成员变量,但是这并不是完全可靠的,当其他地方需要内存时,处于停止状态的活动有可能会被系统回收。

4.销毁状态

当一个活动从返回栈中移除后就变成了销毁状态。系统会最倾向于回收处于这种状态的活动,从而保证手机的内存充足。

3、活动的生存期

Activity类中定义了七个回调方法,覆盖了活动生命周期的每一个环节,下面我来一一介绍下这七个方法。

1.onCreate()

这个方法你已经看到过很多次了,每个活动中我们都重写了这个方法,它会在活动第一次被创建的时候调用。你应该在这个方法中完成活动的初始化操作,比如说加载布局(setContentView)、绑定事件(findViewById、setOnClickListener…)等。

2.onStart()

这个方法在活动由不可见变为可见的时候调用。

3.onResume()

这个方法在活动准备好和用户进行交互的时候调用。此时的活动一定位于返回栈的栈顶,并且处于运行状态。

4.onPause()

这个方法在活动失去焦点的时候调用。我们通常会在这个方法中将一些消耗CPU的资源释放掉,以及保存一些关键数据,但这个方法的执行速度一定要快,不然会影响到新的栈顶活动的使用。

5.onStop()

这个方法在活动完全不可见的时候调用。它和onPause()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如果启动的新活动是一个对话框式的活动,那么onPause()方法会得到执行,而onStop()方法并不会执行。

6.onDestroy()

这个方法在活动被销毁之前调用,之后活动的状态将变为销毁状态。

7.onRestart()

这个方法在活动由停止状态变为运行状态之前调用,也就是活动被重新启动了。

以上七个方法中除了onRestart()方法,其他都是两两相对的,从而又可以将活动分为三种生存期。

1.完整生存期

活动在onCreate()方法和onDestroy()方法之间所经历的,就是完整生存期。一般情况下,一个活动会在onCreate()方法中完成各种初始化操作,而在onDestroy()方法中完成释放内存的操作。

2.可见生存期(可见 – 不可见)

活动在onStart()方法和onStop()方法之间所经历的,就是可见生存期。在可见生存期内,活动对于用户总是可见的,即便有可能无法和用户进行交互。我们可以通过这两个方法,合理地管理那些对用户可见的资源。比如在onStart()方法中对资源进行加载,而在onStop()方法中对资源进行释放,从而保证处于停止状态的活动不会占用过多内存。

3.前台生存期(可交互 – 不可交互)

活动在onResume()方法和onPause()方法之间所经历的,就是前台生存期。在前台生存期内,活动总是处于运行状态的,此时的活动是可以和用户进行交互的,我们平时看到和接触最多的也这个状态下的活动。

为了能够更好的理解,Android官方提供了一张活动生命周期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4、体验活动的生命周期

讲了这么多理论知识,也是时候该实战一下了,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实例,让你可以更加直观地体验活动的生命周期。

这次我们不准备在ActivityTest这个项目的基础上修改了,而是新建一个项目。

因此,首先关闭ActivityTest项目,然后新建一个ActivityLifeCycleTest项目。

新建项目的过程我们使用Android Studio帮我们自动创建活动,这样可以省去不少工作,创建的活动名和布局名都使用默认值。

这样主活动就创建完成了,我们还需要分别再创建两个子活动,NormalActivity和DialogActivity,下面一步步来实现。

新建activity_normal.xml文件,代码如下所示:

<LinearLayout xmlns:android="http://schemas.android.com/apk/res/android"
    android:layout_width="match_parent"
    android:layout_height="match_parent"
    android:orientation="vertical" >
    <TextView 
        android:layout_width="match_parent"
        android:layout_height="wrap_content"
        android:text="普通的活动" />
</LinearLayout>

这个布局中我们就非常简单地使用了一个TextView,用于显示一行文字。

然后同样的方法,我们再新建一个activity_dialog.xml文件,代码如下所示:

<LinearLayout xmlns:android="http://schemas.android.com/apk/res/android"
    android:layout_width="match_parent"
    android:layout_height="match_parent"
    android:orientation="vertical" >    
    <TextView 
        android:layout_width="match_parent"
        android:layout_height="wrap_content"
        android:text="对话框式的活动" />
</LinearLayout>

两个布局文件的代码几乎没有区别,只是显示的文字不同而已。

NormalActivity和DialogActivity保持默认代码即可,不需要修改。

其实从名字上你就可以看出,这两个活动一个是普通的活动,一个是对话框式的活动。在哪里能体现出将活动设成对话框式的呢?在AndroidManifest.xml的<activity>标签中添加如下代码:

<activity android:name=".NormalActivity" android:label="普通活动" />
<activity android:name=".DialogActivity" android:label="对话框式活动"
android:theme="@style/Theme.AppCompat.Dialog" />
<activity android:name=".MainActivity" android:label="主活动"></activity>

这里分别为两个活动进行注册,但是DialogActivity的注册代码有些不同,它使用了一个android:theme属性,这是用于给当前活动指定主题的,Android系统内置有很多主题可以选择,当然我们也可以定制自己的主题,而这里@style/Theme.AppCompat.Dialog则毫无疑问是让DialogActivity使用对话框式的主题。另外,我们给三个活动增加了android:label属性。

接下来我们修改activity_main.xml,重新定制我们主活动的布局:

<LinearLayout xmlns:android="http://schemas.android.com/apk/res/android"
    android:layout_width="match_parent" android:layout_height="match_parent"
    android:orientation="vertical" >
    <Button
        android:id="@+id/btnNormal"
        android:layout_width="match_parent"
        android:layout_height="wrap_content"
        android:text="普通的活动" />
    <Button
        android:id="@+id/btnDialog"
        android:layout_width="match_parent"
        android:layout_height="wrap_content"
        android:text="对话框式的活动" />
</LinearLayout>

自动生成的布局代码有些复杂,这里我们完全替换掉,仍然还是使用最熟悉的LinearLayout,然后加入了两个按钮,一个用于启动NormalActivity,一个用于启动DialogActivity。

最后修改MainActivity中的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Main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TAG = "MainActivity";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Log.d(TAG, "onCre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main);
        Button btnNormal = (Button) findViewById(R.id.btnNormal);
        Button btnDialog = (Button) findViewById(R.id.btnDialog);
        btnNormal.setOnClickListener(new View.OnClick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lick(View v) {
                Intent intent = new Intent(MainActivity.this, NormalActivity.class);
                startActivity(intent);
            }
        });
        btnDialog.setOnClickListener(new View.OnClick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lick(View v) {
                Intent intent = new Intent(MainActivity.this, DialogActivity.class);
                startActivity(intent);
            }
        });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Start() {
        super.onStart();
        Log.d(TAG, "onStart");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Resume() {
        super.onResume();
        Log.d(TAG, "onResume");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Pause() {
        super.onPause();
        Log.d(TAG, "onPause");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Stop() {
        super.onStop();
        Log.d(TAG, "onStop");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Destroy() {
        super.onDestroy();
        Log.d(TAG, "onDestroy");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Restart() {
        super.onRestart();
        Log.d(TAG, "onRestart");
    }
}

在onCreate()方法中,分别为两个按钮注册了点击事件,点击第一个按钮会启动NormalActivity,点击第二个按钮会启动DialogActivity。

然后在Activity的七个回调方法中分别打印了一句话,这样就可以通过观察日志的方式来更直观地理解活动的生命周期。

运行程序,效果如图所示。

这时观察LogCat中的打印日志,如图所示。

可以看到,当MainActivity第一次被创建时会依次执行onCreate()、onStart()和onResume()方法。然后点击第一个按钮,启动NormalActivity,如图所示。

 

此时的打印信息如图所示。

由于NormalActivity已经把MainActivity完全遮挡住,因此onPause()和onStop()方法都会得到执行。然后按下Back键返回MainActivity,打印信息如图所示。

由于之前MainActivity已经进入了停止状态,所以onRestart()方法会得到执行,之后又会依次执行onStart()和onResume()方法。注意此时onCreate()方法不会执行,因为MainActivity并没有重新创建。然后再点击第二个按钮,启动DialogActivity,如图所示。

此时观察打印信息,如图所示。

可以看到,只有onPause()方法得到了执行,onStop()方法并没有执行,这是因为DialogActivity并没有完全遮挡住MainActivity,此时MainActivity只是进入了暂停状态,并没有进入停止状态。相应地,按下Back键返回MainActivity也应该只有onResume()方法会得到执行,如图所示。

最后在MainActivity按下Back键退出程序,打印信息如图所示。

依次会执行onPause()、onStop()和onDestroy()方法,最终销毁MainActivity。

这样我们就完整的体验了一遍活动的生命周期。

posted @ 2022-09-01 22:50  熊猫Panda先生  阅读(10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