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e 开启事务
在大数据领域中,Hive 是一个非常流行的数据仓库工具。它提供了一种类似于 SQL 的查询语言,使得分析师和数据科学家可以方便地对大规模数据进行查询和分析。然而,Hive 默认情况下是不支持事务的。这意味着在执行一系列的修改操作时,如果其中一个操作失败,其他操作就无法回滚,数据的一致性会受到破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Hive 推出了事务功能,本文将详细介绍 Hive 开启事务的方法。
事务的概念
在数据库中,事务是一组相互关联的操作,这些操作要么全部被执行,要么全部回滚。事务具有以下四个特性:
原子性(Atomicity):事务中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执行成功,要么全部回滚。不允许部分操作成功而部分操作失败。
一致性(Consistency):事务执行前后,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没有被破坏。换句话说,在事务执行过程中,数据一直处于一致状态。
隔离性(Isolation):事务的执行不受其他并发事务的影响。事务之间是相互隔离的,彼此不可见。
持久性(Durability):一旦事务提交,其结果将永久保存在数据库中,即使系统发生故障也不会丢失。
开启事务的方法
在 Hive 中,开启事务需要使用 ACID 属性,即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Hive 从版本0.14开始支持事务功能。
要开启 Hive 的事务功能,需要完成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1:启用事务支持
打开 Hive 的配置文件 hive-site.xml,将以下属性设置为 true:
<property>
<name>hive.support.concurrency</name>
<value>true</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hive.enforce.bucketing</name>
<value>true</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hive.exec.dynamic.partition.mode</name>
<value>nonstrict</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hive.txn.manager</name>
<value>org.apache.hadoop.hive.ql.lockmgr.DbTxnManager</value>
</property>
步骤2:初始化事务元数据
使用以下命令初始化 Hive 的事务元数据:
hive> set hive.txn.manager=org.apache.hadoop.hive.ql.lockmgr.DbTxnManager;
hive> set hive.compactor.initiator.on=true;
hive> set hive.compactor.worker.threads=1;
hive> set hive.support.concurrency=true;
hive> set hive.enforce.bucketing=true;
hive> set hive.execution.engine=tez;
hive> set tez.queue.name=your_queue_name;
hive> ALTER TABLE table_name SET TBLPROPERTIES('transactional'='true');
步骤3:创建事务表
在 Hive 中,我们可以通过创建事务表来启用事务。创建事务表的方式与创建普通表的方式相同,只是在创建表的时候需要指定 transactional 属性为 true。
CREATE TABLE transactions (
id INT,
name STRING
) CLUSTERED BY (id) INTO 10 BUCKETS STORED AS ORC TBLPROPERTIES('transactional'='true');
步骤4:执行事务操作
一旦事务表创建完成,我们就可以在事务表上执行事务操作了。例如,插入、更新或删除数据等操作都可以在事务中执行。
START TRANSACTION;
INSERT INTO transactions VALUES (1, 'Alice');
INSERT INTO transactions VALUES (2, 'Bob');
COMMIT;
在上述示例中,我们使用 START TRANSACTION 开始一个事务,然后执行两个插入操作,最后使用 COMMIT 提交事务。如果任意一个插入操作失败,整个事务将会回滚,数据不会被修改。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