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思考]小感SNS的发展

SNS的出现,在于人类在网络上面对海量信息时候的寂寞。
网络流行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少了,你无法得知别人在做什么,别人在看什么,别人在干什么。你能关注到的,也只是那些名人,他们身上发生的事不能与你引起太大的共鸣。因此SNS应运而生,你可以通过SNS了解到你身边的人的生活状况,也可以通过SNS将你的生活状况与身边的人分享。
而关键是,让你找到有相同喜好的人,也就是同一圈子的人。对于国人,更加的内敛,很少会去关心陌生人在做什么,往往只会关心周边认识的人在做什么。也就是因为这样,豆瓣这样一种带着小众群体的SNS出现了,你可以交流到的,都会是与你有相同喜好的,喜欢看同一本书,同一部电影,听同一首歌,甚至是住在同一个城市里面,这些带有共鸣的物质引发了一轮社交热。坐在电脑前高素质高收入的人群通过网络相交相识。而一样的例子出现在校内网,校内网从一开始就搭建了大量的学校信息,方便用户对号入座。当用户进来之后,通过网络,与一些小学同学,中学同学相遇,互相之间断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联系线一下子搭起来了,这是校内的一大卖点。而另一大卖点,无疑是它的寻人功能,当你遇到不认识的人时,可以通过校内人肉搜索将你心仪的对象找到,基于乎可以对其喜好摸个一清二楚,成功率大增,在我身边也不乏通过校内结成连理的。其次再加以从开心网借用过来的小游戏进行病毒式的传染,将SNS推向一个顶峰。

当网络到达web2.0的时候,人类的寂寞也上了一个等级了。Twitter出现了,很多时候,大家都想将自己身边发现的事跟朋友分享,但在现实生活中,似乎找不到这样的对象,就算是找到,也不会是大范围的。这个时候,寂寞到达一个顶峰,像Twitter这样的微博就出现了。其实,远在Twitter出现之前,国内就已经有这种产业了,那就是QQ签名。QQ签名起到的是跟Twitter一样的作用,以前我每天一上Q,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一下好友的签名,了解一下大家最近身边都发生了什么事,谁又找到女朋友了,谁又挂科了,哪里又有人跳楼了,这些信息都可以从QQ签名上找到,但缺点是不方便看,要一个一个好友轮着来点,如果不是特别无聊的话,应该很少人会这样做,虽然我到现在都还保留着这种习惯。而这说明了什么,人都是极其寂寞的,这也是为什么那句“寂寞”能够这样的广为流传,因为说到每一个网民的心坎里去了。寂寞的人群,需要一个可以发泄的地方,而Twitter做的就是一个发泄的地方,大家都过来发泄,大家都可以过来看别人发泄,与手机,IM的结合更是Twitter将SNS做到每个人手边的最佳方式。从此,人类不再寂寞了,因为有SNS,大家都可以上去发泄,上去偷窥其他人在做什么,同时跟大家诉诉苦,晒晒命。

最近在上新浪微博,怎么也跟别人互动不起来,只能上去看一下名人在做什么,偶尔留几个言,倒是发现姚晨在上面很活跃,也很可爱。看着一些陌生人在说着自己身边的那些破事,也就无聊看看而已,不会跟他有太深的接触,可能已经承担不起去了解并认识一个网络上的陌生人的重负了。可能围勃不太适合我玩吧。

最后,究竟要怎么样才能做一个好的SNS呢?这是一个问题,但仔细一想又不是什么问题。 RSS从根源上说就是一个SNS,一个好的RSS要与SNS结合是相当容易的,何况已经有现成的好友好系可以使用。而关键在于,如何引导用户去进行SNS的操作,去引起社区的互动,带动一种病毒式传销的方法。而关键在于,让用户觉得他的SNS操作是有意义的,比如说我们的业务中,较大的成分是分享文章和评论文章,如果你分享或者评论了文章之后,没有形成互动的话,那用户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很大的打击,以后他就不会再想分享和评论文章了。怎么样让他的行为是有回报的,才会引起用户互动的主动性,这才会引起社区讨论的效果。而具体怎么做,还没有一个想法,此文暂时到此为止。只是为了记录下自己这两天的想法,好继续思考。现在心中充满了将这个产品做好的冲动,继续发掘。

posted @ 2009-11-13 00:49  梁星  阅读(325)  评论(0)    收藏  举报
Mobile and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