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科学方法概论》第一章读后感

本章第一节讲的是系统思想发展史。系统思想的发展史即人们对物质世界系统性认识的历史。这个历史经历了古代、近代、现代三个发展时期。现代系统观念源于古代人的哲学认识之中。“系统”一词早在古希腊就已经出现。但是,“系统”一词在当时尚未成为一个具有确定科学含义的概念,也没有收到人们的重视。近代系统观念是在古代整体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19世纪科学发展的基础之上,人们对物质世界系统性的认识虽已基本形成了,但这种认识尚未上升为一种独立的理论,甚至“系统”一词还没有作为一个明确的认识论范畴提出来。历史发展进去20世纪初期,产生了活力论观点、机械论观点和还原论观点、机体系统论观点等集中观点。
第二节介绍了系统的定义、系统的属性与系统的分类,系统原意是指复杂事物的总体。近代一些科学家和哲学家常用系统一词来表示复杂的具有一定结构的研究对象。系统论诞生以后,有关系统的定义多起来了,但这些定义都具有抽象不足,缺乏普遍性、抽象太过,缺乏具体性两种缺点之一。作者认为所谓系统就是指由一定部分(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层次和结构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整体。系统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层次性、结构性、环境关联性、功能性等属性。系统有以下几种常规的分类方法:(一)根据系统的属性和运动方式来分类;(二)根据系统整体与环境的关系来分类;(三)根据系统内部的要素、层次、结构的特点来分类;(四)根据系统与人类主体的关系来分类。
第三节讲的是系统内部的基本关系。系统关系十分复杂,但概论起来有四个方面,一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二是整体与层次的关系;三是整体与结构的关系;四是整体与环境的关系。
第四节讲的是系统规律。系统的发展变化过程是整体与部分、层次、结构、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这就是系统规律或叫系统演化规律。系统规律具有普遍性。因为物质世界普遍具有系统形式,所以系统规律实际上也是物质世界的一个普遍起作用的规律。
第五节讲的是系统方法。整体性是系统方法的核心,抛弃了整体性原则,系统方法也就不能存在了。系统方法包括了整体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层次性原则、结构性原则、环境关联原则和功能原则。
posted @ 2024-02-29 19:49  梁恩赐  阅读(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