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论浅谈-2023」1212期:CO2释放量最少真的就最适合储存食物吗?

\(\text{CO}_{2}\) 释放量最少真的就最适合储存食物吗?

\(\text{Part.01}\) 前言

做题的时候遇到这个问题,大概是给你几个柱形图,关于呼吸作用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和氧气吸收量。刚做题的时候我就认为 \(\text{CO}_{2}\) 释放量最少的点不一定是最适合储存的点,那真正的结果到底是什么呢?

目前学术界当中存在两派争议,一种是主张“碳原子守恒法”,即为 \(\text{CO}_{2}\) 释放量最少时,消耗葡萄糖的量对应也应最少,因为呼吸作用时二氧化碳中碳原子的来源都是葡萄糖,因此消耗葡萄糖最少时,就最适合储存。

另一种则主张 \(\text{CO}_{2}\) 释放量最少可能不是最适合储存食物的一点,下图是 2023 年山东省高考生物第 17 题。

image

此题中通过计算消耗葡萄糖的量可发现 D 选项中 b 浓度下消耗葡萄糖的量小于 a 浓度下消耗葡萄糖的量,故 D 错误,此题答案为 BC。

上面这道题中最适合储藏的点是无氧呼吸恰好结束,即全部为有氧呼吸的点。很好的说明了 \(\text{CO}_{2}\) 释放量最少的点不一定是最适合储存的点,显然这也是我偏向的观点。那么本篇文章将对这个观点进行严谨的证明。


\(\text{Part.02}\) 驳论:“碳原子守恒法”是正确的吗?如果不是,那错误点在哪呢?

根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反应总式,提取出含有碳原子物质的转化关系式如下:

  • 无氧呼吸:\(\text{C}_6\text{H}_{12}\text{O}_6 \stackrel{}{\longrightarrow} 2\text{C}_2\text{H}_{5}\text{OH}+2\text{CO}_2\)
  • 有氧呼吸:\(\text{C}_6\text{H}_{12}\text{O}_6 \stackrel{}{\longrightarrow} 6\text{CO}_2\)

设参与无氧呼吸所消耗的葡萄糖为 \(a\ \text{mol}\),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为 \(b\ \text{mol}\)

将具体数值代入、上两式合并可得总转化式:

\((a+b)\text{C}_6\text{H}_{12}\text{O}_6 \stackrel{}{\longrightarrow} 2a\text{C}_2\text{H}_{5}\text{OH}+(2a+6b)\text{CO}_2\)

假设 \(\text{CO}_{2}\) 释放量最少时,消耗葡萄糖的量对应也应最少。

则需证 \(2a+6b\) 的值减小时,\(a+b\) 的值也减小;即证 \(a+3b\) 的值减小时,\(a+b\) 的值也减小。

接下来对 \(a\)\(3b\) 的变化情况进行分类讨论:

  1. \(a\) 减小,\(3b\) 不变:
    满足 \(a+3b\) 的值减小时,\(b\) 不变,\(a+b\) 的值也减小,符合命题。

  2. \(a\) 不变,\(3b\) 减小:
    满足 \(a+3b\) 的值减小时,\(b\) 减小,\(a+b\) 的值也减小,符合命题。

  3. \(a\) 减小,\(3b\) 减小:
    满足 \(a+3b\) 的值减小时,\(b\) 减小,\(a+b\) 的值也减小,符合命题。

  4. \(a\) 减小,\(3b\) 增大:
    要想满足 \(a+3b\) 的值减小,必须保证 \(\Delta a > \Delta 3b\)。由 \(\Delta 3b = \dfrac{1}{3}\Delta b\) 知,一定有 \(\Delta a > \Delta b\)\(a+b\) 的值一定减小,符合命题。

  5. \(a\) 增大,\(3b\) 减小:
    要想满足 \(a+3b\) 的值减小,必须保证 \(\Delta a < \Delta 3b\)\(\Delta 3b = \dfrac{1}{3}\Delta b\),此时无法比较 \(\Delta a\)\(\Delta b\) 的大小关系,二者大小关系是均有可能的,举一组数据反例即可推翻该结论:

    \(a\) \(3b\) \(a+3b\) \(b\) \(a+b\)
    4 9 13 3 7
    6 6 12 2 8

    数据由上到下变化,满足 \(a+3b\) 的值减小,但此时 \(\Delta a=2\)\(\Delta b=1\)\(\Delta a > \Delta b\),且 \(a+b\) 的值增大。
    因此此种情况下无法保证 \(a+b\) 值一定减小,命题不成立。

因此无法保证 \(\text{CO}_{2}\) 释放量最少时,消耗葡萄糖的量对应也应最少。

即产生 \(\text{CO}_{2}\) 浓度最低时,不一定最适合储藏。

客观的评价一下“碳原子守恒法”,其确实容易给人造成一些惯性思维上的误区,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继续推理这个问题的过程中,这个方法给我的启发是非常巨大的。

那么,既然 \(\text{CO}_{2}\) 浓度最低时不一定最适合储藏,那最适合储藏的呼吸作用状态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text{Part.03}\) 立论:“消耗有机物量- \(\text{CO}_{2}\) 释放量曲线法”

我们不妨设整个呼吸作用的 \(\text{CO}_{2}\) 释放量为 \(x\)\(\text{O}_{2}\) 吸收量为 \(y\)

由于有氧呼吸中 \(\text{CO}_{2}\) 释放量和 \(\text{O}_{2}\) 吸收量之比(即为有氧呼吸的 \(\text{RQ}\),呼吸商)恒为 \(1\),故不难发现 \(x \geq y\) 恒成立,即 \(\text{RQ} \geq 1\) 恒成立。

根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总式:

  • 无氧呼吸:\(\text{C}_6\text{H}_{12}\text{O}_6 \stackrel{酶}{\longrightarrow} 2\text{C}_2\text{H}_{5}\text{OH}+2\text{CO}_2\)
  • 有氧呼吸:\(\text{C}_6\text{H}_{12}\text{O}_6+6\text{H}_{2}\text{O}+6\text{O}_2 \stackrel{酶}{\longrightarrow} 6\text{CO}_2+12\text{H}_{2}\text{O}+32 \text{mol} \ \text{ATP}\)

可得有氧呼吸消耗有机物的量为 \(\dfrac{1}{6}y\),无氧呼吸消耗有机物的量为 \(\dfrac{1}{2}(x+y)\),总计消耗有机物的量 \(w\)\(\dfrac{1}{6}y+\dfrac{1}{2}(x+y)=\dfrac{1}{2}x+\dfrac{1}{3}y\)

由呼吸商的定义式 \(\text{RQ}=\dfrac{x}{y}\) 可知,\(y=\dfrac{x}{\text{RQ}}\)

\(w=\dfrac{1}{2}x+\dfrac{1}{3}y=(\dfrac{1}{2}+\dfrac{1}{3\text{RQ}})x=(\dfrac{3\text{RQ}-2}{6\text{RQ}})x\)

对于每一种特定情况下其所对应的 \(\text{RQ}\) 是定值。

\((\dfrac{3\text{RQ}-2}{6\text{RQ}})\) 视作系数 \(k\)\((k \geq \dfrac{1}{6})\),则不难发现不同 \(k\)\(w\)\(x\) 呈正相关。

接下来对二氧化碳含量随氧浓度变化的大致曲线进行分析:

image

图中 A 点对应完全无氧呼吸点,B 点对应释放二氧化碳最少的点,C 点对应完全有氧呼吸的点,D 点对应呼吸作用完全消失的点。

  • 对 AB 段进行分析,其随氧浓度增大,二氧化碳含量递减至 B 点,则对于 AB 段上任取一点 \(n\),其一定有 \(x_n>x_B\)\(y_n<y_B\),由 \(w=\dfrac{1}{2}x+\dfrac{1}{3}y\) 知,\(w_n>w_B\),故最适宜储存点一定不在 AB 段(不含 B 点)上。
  • 对 CD 段进行分析,其随氧浓度增大,二氧化碳含量递增至 D 点,则对于 CD 段上任取一点 \(m\),其一定有 \(x_m>x_C\),由于 CD 段为完全有氧呼吸,其 \(\text{RQ}\) 固定为 \(1\),故 \(k=\dfrac{1}{6}\) 为定值。根据 \(w=kx\)\(w_m>w_C\),故最适宜储存点一定不在 CD 段(不含 C 点)上。

因此最适宜储存点一定在 BC 段上,对 BC 段扩大并同时绘制其耗氧曲线:

image

不难发现两条曲线成越来越接近的整体趋势,则 \(\text{RQ}\) 总体呈下降趋势直到 \(\text{RQ}=1\),故 \(\text{k}\) 总体呈下降趋势直到 \(\text{k}=\dfrac{1}{6}\)

在 BC 间取一浓度 E 得到三点,可得到 \(w\) 关于 \(x\) 的三条直线(E 曲线是 BC 间任取的一条直线,可代表 BC 间的所有情况)。

由于植物种类不同,我们只能得到二氧化碳释放量总体趋势是呈增长的,具体趋势可能为如下三种情况:

映射在 \(w-x\) 图像的横轴上可能为如下三种情况:

对于三种不同情况,所对应 B、E、C 均可能是消耗葡萄糖最少情况:

图中三种情况中的紫色点代表最小值。

故得出最适宜储存点一定在二氧化碳释放量最低到完全有氧呼吸段的闭区间上,其具体取决于不同植物所对应的具体性能表现。


\(\text{Part.04}\) 结语

这种大刀阔斧的证明还是有些过于激进了。当然具体逻辑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指出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

不过目前高中学习中设计此知识点的选项设置一定会很严谨。像本篇文章开头给出的高考题,人家是准确给出纵轴数据的,所以逻辑上一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至于你要问我为啥非要把这个问题处理明白,我有两种回答,一种是吃饱了撑的,另一种是我这人轴,推出来我爽。

posted @ 2023-12-13 23:07  Lithium_Chestnut  阅读(1005)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