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在面临信息化需求时,最直接的方式是采购或自行开发系统以因应需求。久而久之在企业内部将会有许多为了不同目的而建置的信息系统,这些系统使用的操作系统平台(Operation System ,OS)、程序开发语言(Programming Language)及讯息传递标准可能不同,更遑论能相互整合在一起。有鉴于此,一个将大部份企业内部所必需的系统整合起来的解决方案应运而生,这种称为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解决方案,一次的系统导入将进、销、存货及生产管理需求全面解决,虽然能有效的满足企业需求,并改善了企业内部流程,但仍无法有效的将所有的系统纳入,当有新的需求要加入ERP时,又将面对一连串的程序开发与流程变更,更重要的是成本高而导入期间过长,进而丧失竞争优势。
当企业面对以下变动时,建立新应用程序与导入ERP将缓不济急:
· 企业并购:当两家企业进行合并时,将会有分属在两个企业中大量的数据需要重整,而应用程序间的连结则是关键。
· 客户关系管理:根据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当企业失去一个既有客户,需要找到五个新客户,才能弥补因失去旧客户所损失的利润。目前企业为加强对既有客户服务,并增加对新客户的开发,纷纷投入建置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 Management, CRM),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必须与既有的Call Center、客户数据库、B2C网站及商业智能系统整合起来,如何以快速且低成本的方式进行,将是成功的关键。
· 电子商务:整合企业内的应用程序,将达到营运流程自动化及跨应用程序间交易 (Transaction) 的整合,打破原本存在于各应用软件间的鸿沟,对于电子商务而言是重要的竞争优势。此外,对于企业内部部份封闭的作业环境,导入企业应用整合能将电子商务与这些封闭的系统结合在一起。
· 许多企业投入大笔资金建构许多应用系统,当面对因特网上电子商务需求时,这些系统变得缺乏弹性且难以与网站结合。
· 流程管理:当企业迈向e化后,内部的工作流程以电子化的方式进行。举例来说,当ERP系统进行存货查询时,就要透过库存系统的信息来进行,应用程序与应用程序间仍存有的系统整合及流程问题;当商业环境转变时,工作流程也必需保持一定的弹性,可以随企业最新的需求变更。
· 协同商务:企业透过因特网与供货商整合进行协同商务时,为能实时反应、防止错误数据产生、避免重复输入并达到营运流程整合,需要将内部的应用程序与供货商的应用程序整合起来。面对不同的协同商务需求,企业需要一个简单且单一的解决方案,透过内部应用程序整合,提供对外单一的窗口会是企业最佳的选择。
EAI的市场
EAI 的市场到底有多大呢?跟据IDC及EAI journal的报告可以概略的掌握。
IDC在2000年5月份编号为21932的报告中指出,从1999年到2004年,全球的年复合市场成长率达61.2%,在公元2001年有26亿美元的市场规模,而到了公元2004年将会扩增成为88亿美元;这其中包括了三个主要市场,分别是“Appl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ools”、“System Infrastructure software”及“Application development and deployment”。“Appl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ools”代表信息汇整、显示及分析的解决方案,如企业入口网站 (EIP)、CRM及ERP;“Application development and deployment”代表程序开发软件及数据库;“System Infrastructure software”中介软件及与异质系统整合用的软件等。

EAI journal于2001年3月份的研究报告指出,在公元2000年应用软件整合市场成长110%,市场规模达到11.5亿美金,预期在2001年会成长75%,市场将达20亿美金。
企业应用整合 (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 EAI)
企业应用整合是企业为了要与企业内部甚至于将外部各独立的系统整合起来,主要的功能在解读并转换来自异质系统间不同应用程序的数据,它导入统一的工作流程藉以整合这些应用程序间的协同运作,提供了数据格式转换,同步或异步的自动流程处理。除此之外,导入EAI还有增强传统系统 (legacy system) 的效能,除了让封闭的系统能与Windows平台上的应用程序整合,尤其是因特网上的电子商务,还可增加异质系统上数据的使用率。
图一是 META Group 所提出的 EAI 架构。从图中可见EAI分成三层,由上而下分别为文件层 (Content layer)、应用程序互通服务层 (Interoperability Service layer) 及基础建设层 (Infrastructure layer) 等,需要有良好的系统管理 (System management) 及中介数据管理 (Metadata management)。
文件层为企业信息,是来自于内部或外部的信息,这些信息以讯息或文件的方式存在,为应用程序所能解读的信息或是人阅读的简报数据。应用程序互通服务层则是在处理应用程序与应用程序间整合的部份,包括了工作流程的管理,应用程序数据转换到统一数据格式的接口与不同档案格式转换的部份。基础建设层则是网络及通讯协议的部份。

从META Group所提出的架构来剖析EAI。最下的基础建设层搭起了EAI的网络及数据传输的基础,在这一层里网络的硬件及通讯协议成为信息传递的底层,各式的数据安全措施如压缩、加密及编码等都是在进行应用程序整合前的必要条件。有了基础建设层辅助,来自各个应用程序间的数据可以以安全且快速的方式在网络上传递,这些数据有的是以XML方式编码,有的是档案,这些不同格式的数据必须要能被解读,也需要能在不同格式间转换,因此在应用程序互通服务层内有数据格式引擎(Format Engine),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每个应用程序有不同的内部结构,当要与其它的应用程序整合,就必需要能将内部的信息传出去,也要让外部的数据传进来,如此才能进行整合。这个部份在架构图中成为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Interface),一般称为,它是程序组件,可执行应用程序内与外部EAI环境间的通讯任务。这些在应用程序间传递的信息有讯息(message)、事件(event)及文件(document)等,都是透过Adaptor处理。图二说明的Adaptor的架构以及它如何达成这项任务,对应用程序内部接收或传送一个个的事件与数据,让应用程序在收到后能依指令及数据进行处理;对EAI而言,Adaptor将传递方式、编码方式、文件暗格式、传递目标及传送的时程都定义好,交给EAI处理。

应用程序互通服务层的最上端有流程管理(Process management)的部份,当应用程序与应用程序间透过网络传递信息,也能经过Adaptor将信息送到应用程序中后,就要进行一连串的处理,然而,应用程序整合的主要目的,在于将不同系统间的执行过程连起来,让一项工作能在应用系统间有效的执行,一份工作可能要经过好几个应用程序的处理才能完成,因此流程管理成为协调各应用程序的核心。流程管理控制在各应用系统间的信息传递与处理程序,这是全自动在进行,因此又称为Business Process Automation(BPA)。
定义数据格式及数据编码方式的架构称为中介数据(Metadata),以XML型式来定义数据格式、结构及执行处理的规则等,因此EAI必需有一套标准的中介数据格式做为应用程序整合时的数据编码标准,或是能具备有多套的标准,当要进行跨企业的协同商务时能利用RosettaNet、IFX或是HL7标准进行数据交换。在EAI的架构中,这是跨越了文件及应用程序互通服务两个层。
微软对EAI的策略
微软长年致力建构企业应用整合解决方案平台,强调一个完整的企业应用整合必需要能考量到延展性、可靠度、信息通透性、安全性及与异质平台整合能力,务必要达到让企业能保持既有信息技术上的投资,并延伸到企业内部所有角落。透过企业应用整合,建构起完善的数字神经系统,让企业在外在或内在环境改变时能迅速应变。
图三是跟据Meta Group对EAI定义,所描绘出微软提供企业解决方案的架构。在图中可清楚的看出微软从底层的平台一直到企业信息的呈现,提供企业多元化的解决方案。以下将对微软EAI架构各个部份进行解析:

· 功能完善的作业平台:微软窗口操作系统搭配网络设备建立了基础建设层所需的一切功能,Windows 2000操作系统支持各项网络协议、各类档案格式及各项信息安全标准。
· 支持开放性标准及规格:支持工业标准可为软件厂商、企业及其使用者增加更多的附加价值,透过这些标准企业可与其它解决方案进行整合。微软BizTalk Server 完整支持 BizTalk Framework及BizTalk.org制定的开放标准,是项针对企业导入电子商务及EAI所开发出来的产品。BizTalk Framework使用XML做为文件绕送及数据交换的开放标准。为求数据格式的一致性,微软与独立软件开发厂商及产业标准制定组织,针对 BizTalk Framework 架构,设计一份通用的BizTalk文件结构描述 (Schema)。BizTalk Framework是份实作指南,任何的组织都可以此定义并绕送文件,目的是加速 XML成为B2B文件交换的产业标准。
· 文件交换与绕送:BizTalk Server中的BizTalk Messaging Manager可动态设定文件的传递方式,并能决定文件传送的来源及目的地,并可设定文件加密的方式。
· 数据格式转换:对于不同的数据格式,BizTalk Server上的BizTalk Mapper都能自动的将它们转换到既定的格式,因此不同的应用程序间虽然数据存在格式上的差异,但这些转换及加工处理的过程都可自动进行。
· 与异质系统整合:许多企业建构大型的主机系统做为数据处理中心,这些封闭的系统很难与其它系统连结,而储存在这些大型主机上的数据往往是企业运作的核心。微软提供Windows操作系统与这些大型主机间的数据传递的通路,让异质系统也能与其它的应用程序整合起来协同运作。
· 自动流程管理:让企业能轻松的管理动态营运流程,BizTalk Server提供自动流程引擎并辅以图形化操作接口,让工作流程、讯息传递及自行开发的程序能共同运作。透过BizTalk Orchestration将在各应用程序间的工作流程整合起来,依序运作,并能兼顾到同步处理(Synchronize)及异步(Asynchronies)的处理需求。对于外部来自于合作伙伴及供货商的工作流程,还可以与内部商业流程整合起来,达到全面自动化流程处理。
· 数量庞大且涵盖各种需求的Adaptors:企业导入EAI解决方案需要能够在短时间内运作,而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有完整的Adaptor可供现有的应用程序使用。Adaptor要能与应用程序与BizTalk Server紧密整合,且能立即上线(Plug-and-Play)。微软已考量到企业的需求并已与合作伙伴们开发出满足企业所需的Adaptor,目前已有超过50种国内外知名应用软件的Adaptor可供BizTalk Server使用,还将陆续推出SAP及MQ Series的Adaptor,更与国内知名ERP厂商如鼎新计算机、艾一信息、伟盟系统及凌群计算机等十七家厂商合作开发专属的Adaptor。
· 文件追踪及管理:当讯息或文件进入自动流程处理后,会在各应用系统间传递,可能会发生逾时处理、遗失、数据错误等状况。BizTalk Server Document Tracking Tool对各项进入流程中的讯息或文件进行监控与分析,还可对各项处理中的讯息或文件进行检阅。
· 企业级的延展性:当来自于企业内部应用程序与外部的信息与流程处理增加时,就要有相当的处理能量才能应付,这些处理机制的核心可能是许多的软件组件(Component),分散在多部计算机上,这些组件的管理及部署,网络负载的调整及自动化的监控管制工作由Application Center 2000来执行,让企业可以不断的进行软件及硬件扩充,来达到要求的延展性以及不可或缺的实用性,同时还能降低作业的复杂度及成本。
· 支持XML的数据库:当所有的讯息及文件皆以XML编码时,一个能支持XML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便能协助将所有XML数据储存、查询与读取,也能存放metadata及business rules;SQL Server 2000能将XML数据存入数据库,可将查询的数据以XML的方式呈现。
· 完善的企业信息呈现与管理:微软针对企业信息呈现提出了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从邮件到简讯到无线通讯提供Exchange Server及Microsoft Mobile Information Server;企业内部的跨部门的协同运作与文件管理则提供了SharePoint Portal Server;建立B2B、B2C、B2E电子商务机制与行销分析,Commerce Server是最佳的选择;Content Management Server则提供了强大的企业网站内容管理能力,使得企业可以快速且成本效益极大化地导入具备高度动态性与个人化网站与因特网、内部网络及外部网络。。
· 安全的防护体系:企业与合作伙伴进行协同商务或架构网站与因特网上的客户接触,这些可能开启信息安全上的漏洞。微软的Windows 2000服务器搭配Internet Security and Accelerator Server (ISA Server)为企业搭起最完善的安全体系,阻文件刻意的攻击及数据窃取。
· 专业的顾问服务:「微软顾问服务」( Microsoft Consulting Services, MCS) 专门针对大型企业与政府单位,运用微软技术与信息平台,提供有效的规划、建置和管理的咨询服务,达到整合企业系统和信息系统的目标。微软顾问服务强调微软知识与技术的移转,使客户不但精通微软技术,并能运用在其企业信息运算,并提升企业营运效益。
EAI的建置与部署
尚未导入EAI前,企业为了要构筑营运流程自动化,必需要由程序设计人员撰写大量的程序代码,最后应用程序间的讯息传递就有如图四一般。多数的企业为解决实时的需求会建构许多不同形式的整合方案,如直接撰写程序建立应用程序对应用程序间的整合,或是将数据储存在公用的数据库表格中,当应用程序增多而数据量也不断扩大时,这些复杂的讯息架构与数据库内的数据将难以整理与整顿。

企业导入EAI应建立起内部应用程序讯息交换的处理核心机制,这样集中式的模式称为Message HUB;其优点是能取代各个应用程序内用来与其它应用程序整合用的程序代码,在以Microsoft BizTalk Server为Message HUB的EAI解决方案里,BizTalk Server集中处理自动流程,并由此整合来自外部协同商务及企业内部应用程序,而一切的工作都在图形化的接口操作下完成,不论设计开发、管理及部署皆在弹指间轻易完成。
如此一来,就可省去大量程序开发时程,所有的应用程序整合都交给BizTalk Server处理,BizTalk Server就像个万能的处理器一般,处理应用程序间数据交换及格式转换问题,进行自动流程处理 (流程中能进行决策、循环及分支等运算功能),同时进行监控。
企业在导入EAI可采取两种不同的方式来进行;对于中小型企业可依需求依序建构应用程序对应用程序间的整合,再慢慢的扩大到企业内其它的系统;或是直接导入Message HUB。
建立Message HUB,让应用程序间所传递的讯息及工作流程执行的顺序能统一处理。此外,企业在成本考量下采逐步建构应用程序对应用程序整合时,要考量到后续流程与数据的整合问题,架构如图五所示。

微软对EAI的愿景
企业导入EAI解决方案后,对合作伙伴及供货商间进行的协同商务(Collaborative Commerce)信息也可以与EAI整合起来。协同商务旨在利用因特网处理企业与合作伙伴间的各项电子交换,更进一步将双方的营运流程整合起来,可以是直接将彼此的应用系统串连,达到全面自动化。有了完善的EAI基础建构,企业内部信息的通透性大为提高,透过防火墙与外部供货商的系统进行信息结合,透过产业间的数据交换标准如RosettaNet将企业与上下游厂商整合在一起,形成整个产业体系全面e化,如图六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