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

对我来说,每个想法的产生都有一个郁闷的源头;不得不承认,我总是处于这样一种境况:当项目一切顺利时我会没心没肺的吃吃喝喝,而当不得不面对那些无聊的困境时,我会一边抱怨一边想点无聊的点子出来。嗯,听起来是份很没意思的工作,可是你还能对一个拖家带口的中年男人有什么要求呢?

最近就在干一件无聊的事情,我在检查一个即将结束的项目的需求,吃惊的发现有不少功能点压根就没实现,还有很多实现和需求压根就对不上。之后我要把它们从一个静态的word文档扔到需求管理工具里去。在项目尾声做这种早该做好的事情,确实有点不好意思,不过无论如何,有总比没有好吧。

原本应该是一个项目核心的需求文档,被忽略到这种程度,你当然可以对着整个项目大骂一通,然后找个会吹牛的来做个“需求和生命一样重要”的培训。不过,像我常常说的,问题是多种的,解决方法比问题还要多。我习惯的一种找出解决方法的思路就是“釜底抽薪之计”。如果大家都不喜欢需求文档,我们干脆就不要写需求文档吧?

我们都很习惯于打开word,找一个模板,把一个项目的需求一条条写进去。不考虑需求分析者的经验、能力、热情和价值观,也不考虑这份文档能不能让小程序员或者白痴客户们看明白(这常常是比拿到公司股份还无稽的奢望),一个静态的、缺乏正确性和完整性校核、没有内容关系链接的文档,本身就很难描述清楚我们到底想要做什么。一个需求,可能带有多种的属性,单从一个角度来描述它已经很困难;要描述清楚多个功能之间的交互性,那就是更加困难的任务。对于我们的项目来说,更多的问题和精力,都花费在功能的通讯和交互上。在考虑到需求的变化性,使用静态的文档来描述不断变化的、多种属性和功能的功能点,并且在整个项目开发周期维护它,让它始终和当前的项目情况保持一致,根本是个不可能的任务。也许就是因为大家都清楚这一点,我们的需求文档才一直被人有意无意的遗忘在角落里......

如果我们使用的需求文档,能够更好的表现各个内容间的关系,能够易于找出关键路径上的需求,或是来自某个特定用例的需求,更进一步的,能清晰的表示出完成和未完的需求,以及集中于接口上的需求。这才能真正促进项目的运作。

听上去我们应该使用某种需求管理工具。嗯,我也这么想的。需求文档应该像软件产品一样,从一堆精确的、完备的描述中产生出来。如果你有好的需求管理工具,请一定要告诉我。

posted on 2006-09-28 16:49  Realloc  阅读(157)  评论(0)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