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bernetes 与 Docker的关系
Kubernetes 与 Docker:现代云原生架构的黄金搭档(生产环境深度解读)
如果你刚接触容器技术,可能会困惑:为什么既要用 Docker 又要用 K8s?它们到底是竞争还是互补?在生产环境中又是如何配合的?这篇文章将用真实场景为你揭秘。
一、基础定位:不同的职责领域
1.1 Docker:标准化集装箱
- 核心功能:将应用代码、运行时环境、系统工具打包成标准化容器镜像(类似货运集装箱)
- 生产价值:
- 消除环境差异:开发环境的镜像 = 测试环境镜像 = 生产环境镜像
- 加速交付流程:镜像构建后可在任意支持 Docker 的节点运行
- 资源隔离:CPU/内存限制防止单个容器耗尽主机资源(通过 cgroups 实现)
1.2 Kubernetes:智能调度系统
- 核心功能:自动化管理跨主机的容器集群(类似全球港口物流调度系统)
- 生产价值:
- 弹性扩缩:根据 CPU 使用率自动增减 Pod 副本(HPA 策略)
- 故障自愈:当节点宕机时,自动在其他节点重建 Pod
- 服务治理:内置 DNS 和服务发现机制(ClusterIP/NodePort/LoadBalancer)
- 配置管理:通过 ConfigMap/Secret 统一管理环境变量和敏感数据
二、生产环境中的协作关系
2.1 技术栈分层
应用层 (Your App)
↓
容器层 (Docker/Podman)
↓
编排层 (Kubernetes/OpenShift)
↓
基础设施层 (物理机/云服务器)
2.2 实际工作流示例
- 开发阶段:用 Dockerfile 构建镜像并推送至私有镜像仓库(Harbor/Nexus)
- 部署阶段:通过 K8s Deployment 定义副本数、资源限制等
- 运行阶段:Kubelet 调用容器运行时(containerd/CRI-O)拉取镜像并启动容器
- 运维阶段:使用 kubectl 或 Lens 可视化工具监控容器状态
2.3 重要技术演变
- 容器运行时变化:K8s v1.20+ 默认使用 containerd(Docker 已剥离容器运行时功能)
- 镜像格式统一:K8s 支持所有符合 OCI 标准的镜像(Docker/CRI-O/Buildah 构建的镜像均可运行)
三、生产环境最佳实践
3.1 镜像管理规范
- 多阶段构建:减小生产镜像体积(分离构建环境和运行环境)
# 构建阶段
FROM golang:1.20 as builder
COPY . /app
RUN go build -o myapp
# 运行阶段
FROM alpine:3.18
COPY --from=builder /app/myapp /
CMD ["/myapp"]
- 安全扫描:在 CI/CD 流水线集成 Trivy 或 Clair 扫描镜像漏洞
3.2 K8s 部署策略
- 资源配额管理:防止内存泄漏导致节点雪崩
resources:
limits:
memory: "512Mi"
cpu: "500m"
requests:
memory: "256Mi"
cpu: "250m"
- 滚动更新配置:保证服务零停机
strategy:
type: RollingUpdate
rollingUpdate:
maxSurge: 25%
maxUnavailable: 0
3.3 监控与日志方案
- 指标收集:Prometheus + Grafana 监控容器资源使用率
- 日志收集:EFK 栈(Elasticsearch+Fluentd+Kibana)实现日志聚合
- 分布式追踪:Jaeger 或 SkyWalking 跟踪跨服务调用链
四、常见误区解读
4.1 "Kubernetes 替代了 Docker"
- 实际情况:K8s 仍然需要容器运行时,只是不再直接依赖 Docker 引擎
- 当前主流方案:
- containerd(CNCF 毕业项目,性能更优)
- CRI-O(专为 K8s 设计的轻量级运行时)
4.2 "本地能用 Docker 就够用了"
- 单机场景:Docker Compose 确实适合开发环境
- 生产场景:当需要管理超过 3 个节点时,K8s 的自动化运维优势将显著体现
五、企业级扩展方案
5.1 多集群管理
- 工具选择:Rancher/KubeSphere 提供多集群统一管控
- 应用场景:混合云部署、跨地域容灾
5.2 服务网格
- Istio 方案:在 K8s 上实现细粒度流量控制(金丝雀发布、熔断限流)
- Linkerd 方案:超轻量级 Service Mesh,适合资源敏感场景
5.3 安全加固
- Pod 安全策略:限制特权容器运行
- 网络策略:Calico 实现微服务间零信任网络
- 镜像签名:Notary 项目确保镜像来源可信
结语:在真实生产环境中,Docker 与 K8s 如同机械齿轮般精密配合。理解它们的协作原理,能帮助您设计出更健壮的云原生架构。建议从中小规模集群开始实践,逐步掌握 Helm 模板化部署、Operator 自动化运维等进阶技能,最终构建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容器化平台。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