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51】 | 项目风险管理-实施定性风险分析

定性风险分析通常是为风险应对规划过程确立优先级的一种经济、有效和快捷和方法,并为定量风险分析奠定基础。

 

1、实施定性风险分析是评估并综合分析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分析风险发生后对项目目标的影响和其他因素(项目4大制约条件,即成本、进度、范围、质量的风险承受度水平),对已识别风险的优先级进行排序(通常采用概率和影响矩阵工具),从而为后续分析或行动提供基础的过程。本过程的作用是,使项目经理能够降低项目的不确定性级别,并重点关注高优先级的风险。

 

2、实施定性风险分析的ITO详解:

①  风险概率和影响分析:风险概率评估是指调查每项具体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影响评估旨在调查风险对项目目标(如时间、成本、范围或质量)的潜在影响,既包括消极影响或威胁,也包括积极影响或机会。

②  概率和影响矩阵:对风险进行优先级排序。把风险分为低、中、高风险,用不同的灰度表示不同的风险级别。

③  风险数据质量评估:评估有关风险的数据对风险管理的有用程度的一种技术。它包括检查人们对风险的理解程度,以及风险数据的精确性、质量、可靠性和完整性。

④  风险分类:用不同方式对风险进行分类,例如按风险来源、受影响的项目区域、其他。用以确定受不确定性影响最大的项目区域,有助于制订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

⑤  风险紧迫性评估:评估风险应对的时间要求。

 

3、概率和影响矩阵的运用(了解)

(1)深灰色区域代表高风险,中灰色区域代表中风险,浅灰色区域代表低风险。

(2)处于高风险区域的威胁,可能就需要采取重点措施,并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处于低风险区域的威胁,只需将之放入待观察风险清单或分配应急储备外,不需采取任何其他积极的管理措施。

(3)处于高风险区域的机会,最容易实现而且能够带来最大的利益,所以应先以此为工作重点。对于低风险区域的机会,应对之进行监测。

 

4、实施定性风险分析的输出中,有可能更新的项目文件包括但不限于:

(1)风险登记册(如排序或优先级清单、风险分类、需近期应对的风险清单、需进一步分析与应对的风险清单、待观察清单、分析结果的趋势等)

(2)假设条件日志(一般在项目范围说明书中,或独立成文)。风险评估产生新信息,导致假设条件可能发生变化。

 

定性风险分析过程需要使用风险管理规划过程和风险识别过程的成果。定性风险分析过程完成后,可进入定量风险分析过程或直接进入风险应对规划过程。

posted @ 2020-08-26 17:13  蓝博科技  阅读(114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