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算(Estimating, EST)
一、概述与核心价值
在CMMI 2.0框架中,估算(Estimation,简称EST)作为一个新增的独立实践域,从1.3版本中的项目策划(PP)和集成项目管理(IPM)过程域中剥离出来,体现了CMMI对估算工作的高度重视。这一变化反映了现代项目管理中估算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以及其在项目成功中的关键作用。
估算实践域的基本目标是通过系统化的方法预测开发、获取或交付解决方案所需的规模、工作量、工期和成本,为项目承诺和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估算在项目管理中扮演着基础性角色,它是项目计划的源头,也是对内对外承诺的依据。没有科学合理的估算,项目计划就如同"无源之水",可执行性往往很差,导致版本发布频繁延迟。实践表明,仅凭经验"拍脑袋"做出的计划往往难以有效执行,而基于系统化估算方法制定的计划则能显著提高项目成功率。
二、六个关键实践活动
1.第一级
(1)EST 1.1—— "制定粗略估算以执行工作"
1)定义:EST 1.1是成熟度一级的唯一实践,它的官方定义是"制定粗略估算以执行工作"
2)核心思想:这一实践主要针对项目初期阶段,当详细信息尚不明确时,基于有限信息和专家经验对项目整体规模和工作量进行粗略估算。这种估算虽然精度不高,但能为项目启动决策和初步资源规划提供依据。简单说就是先有个大概的估算,别完全瞎蒙!
3)具体做法:基于经验、直觉或简单的类比(比如“这个项目和去年某个项目类似,大概需要3个月”)。可能是粗略的数字(如“100人天”),甚至是范围(如“2-4个月”)。
4)特点:不追求精确,重点是先有个方向性的判断。 类似“拍脑袋”估算,但要有依据(不能完全凭空乱猜)。
5)价值:粗略估算可以解决工作规模、成本和进度的不确定性,避免可能导致进度拖延或预算超支的工作。
举例:
老板问:“这个新功能大概多久能做完?”
你回答:“根据类似功能的经验,大概1-2个月吧。”
2.第二级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