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经典看民国作家的爱情写作

民国爱情小说启蒙

 

启蒙一词最早来自法国大革命的文艺复兴时期,中国的启蒙比法国整整晚了2个世纪,当时中国正处于清末时期,一批从欧洲留学生回来的学者开始认识到国外的进步思想。

在德国,人均每年的读数数量是40本,算下来每周至少一本书,所以在德国有很多的哲学家,康德,尼采,就连马克思也是出生在德国。

五四运动主要倡导的是民主和科学,在科学中包含自然科学还有社会科学,我们国家的社会科学一直处于很弱的地位。多少年来只有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日俄战争,很有趣的是他们的两个国家的战争是在中国的领土上进行的,日本雇佣中国人民作为后勤保障,帮助日本运输军火之类的事情。最终结果俄国失败了(俄国从此也是从帝国主义转为了社会主义国家),日本从此开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战争。

试想,中国人民若不帮助日本,日本也不会赢得胜利,但是中国人民当时没有“国”的意识,只是觉得“国”是爱新觉罗家的,没有民族思想。

所以民国时期把文学作为改变国家的方式。

文学作品都是从人性角度出发,人性的核心就是“爱情”。

 

民国时期的爱情小说启蒙模式(套路)之一     

鲁迅的《伤逝》为例

  • 男子启蒙女子(因为当年封建社会女性没有很好的教育
  • 因为启蒙萌发爱情
  • 甜蜜的向往,经过艰苦的努力,爱情有了结果
  • 因为感情难以为计分手

《伤逝》的爱情书写

  • 涓生爱上子君,上了半年的课。主要是洗脑。男性惯用的三招:用钱砸,文化洗脑,晒身体。
  • 涓生上了半年的课,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子君对易卜生、托尔斯泰还是不敢兴趣,她喜欢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而涓生要写作。必须要推开桌子上的油盐酱醋。这是他们之间的矛盾所在。
  • 后来两个人生活不到一 起,分开了。女的得病死掉了。

当年男女同居若是不能结婚,只能把女性写死掉,

这是鲁迅的爱情小说模式:

爱人=教人=救人

民国爱情小说启蒙模式二: 郁达夫的《春风沉醉的晚上》

男子启蒙女子->因为启蒙萌发爱情->无力承担爱情的后果,启蒙终端。

  • 知识分子与 一个女工合租一栋房子,男性想要去帮助女性脱离苦海,想让她读书,但是没有能力,自己都穷困潦倒如何帮助她。在爱情的折磨下想了一晚上,最后无能为力,选择逃走

郁达夫的爱情小说启蒙模式:

爱人=救人=无力救人=逃走

民国爱情小说启蒙模式之三:茅盾的《创造》

  • 男子启蒙女子
  • 因为启蒙,萌发爱情
  • 甜蜜的向往,经过艰苦的努力,爱情有了结果
  • 女子因为被启蒙,走到了男性的前面,启蒙者被抛弃

也就是说,找不到所喜欢的女朋友,那么决定自己创造一个

《创造》的爱情写作

  •  男主人公君实,有钱,找理想中的女朋友找不到,他决定找一个年轻、漂亮的女性,他去教她,创造一个中意的女友
  • 娴娴:年纪小,家庭出生名门,但是不懂书,他开始教她。尼采、马克思、罗素、哲学、科学,什么都教,包括接吻。开始害羞,后来比他胆子还大,公开场合索吻。她读了社会革命理论的书,总想参加革命,就到夜校里学习,认识了搞革命的人,渐渐脱离了君实的控制。早上起来,女的去洗手间冲凉,老不出来,男的去找,发现女的从后门走了,她让佣人告诉他:我先走一步了,你追上来吧,你要不追上来呢,我也不等你了。
  • 教成了,女的直接把男的给抛弃了。发动者反而被抛弃、革命;

茅盾的爱情小说启蒙模式:

爱人=造新人=被新人抛弃

 

 


《创造》背后的故事,茅盾本人,原本是革命家,1927年,武昌起义,需要让茅盾去筹钱,但是到了庐山一时贪玩,忘了钱的事情,不敢回去,于是脱党,后来没事干,就写作了,但是被后人嘲笑不革命。所以写这部小说,娴娴代表“后革命者”,意思表达,我才是先革命者,创造了你们,但是你们后来却嘲笑我。表达讽刺之意。


 

 

接下来是女性写作

民国爱情小说启蒙模式之四:以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例

  • 男子启蒙女子
  • 因为启蒙,萌发爱情
  • 甜蜜的向往,经过艰苦的努力,爱无法继续

女子莎菲生平,出现了两个男子:苇弟,凌吉士

  • 苇弟:爱她,只会哭;他没有能力启蒙她,她不爱他;
  • 凌吉士:南洋华侨,高个子,帅,她一见就想吻他;他教她打网球,辩论,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她不喜欢,与他接吻后,就把他抛弃了;两个都拒绝了,她去了南方。她要找能教她、救她的人。

丁玲与鲁迅、 郁达夫、茅盾的启蒙角度不同;不是去救人,一个女主人公,有几个男性提供选择,她选择的是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道路,不同的信仰;

丁玲本人的人生很曲折,很难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即使找到了3-5年都就有可能又不能志同道合了,就要重新寻找下一个

 

女性作家丁玲的别样爱情写作视角

爱人=寻人=志同道合

 

民国爱情小说启蒙模式五: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

  • 男子启蒙女子
  • 因为启蒙,萌发爱情。
  • 甜蜜的向往,经过艰苦的努力,爱无法继续

《倾之恋》的爱情书写 -------“城”代表香港

  • 范柳(有钱)原爱白流苏, 教她《诗经》,看中白流苏的外表。
  • 白流苏,28岁,老公死了,娘家不容,迫切需要男人来救。制定男人的目标:有钱,有点文化,比自己死去的老公要强;
  • 方式:让范柳来教她,她假装作学生,范柳原教她《诗经》的时候,她内心说:“遇到一个精神恋爱的”。范柳原教的她听不懂,她装作听懂。范柳原夸她低着头好看,她就假装低头。一个装有才,一个装喜欢文学。其实内心都不是真心爱,完全是斗智斗勇。
  • 港战爆发,两人都觉得孤独,这场战争成就了本来不会在一起的人,而互相取暖在一起。

张爱玲的爱情写作视角

爱人=斗智斗勇=各取所需

装作有爱情:我们都在物质的社会里,早已经没有了原始爱情的淳朴,但是表面有道德的铠甲,所以要装作有爱情。揭示了现代人的虚伪。

张爱玲让文学生活化,颠覆了以前的写作模式,爱情是虚伪的,即使没有外部的压力,两性之间也会有问题。现代两性之间的战争(比如藏私房钱)

 


爱有两种,一种:是爱是真真理(人类很高贵的情感),即使不爱了,也不会去伤害别人,

第二种比较狭隘,若你的爱不能被接受,就要毁灭掉。不接受你的爱情,我要全盘否定你,毁灭你的爱情

 

爱一个人需要先要“自爱”,爱一个人需要能力:

这种能力包括:身体,财富,时间,修养(情商,表达能力)等等。

爱一个人需要情商(比如情书),需要勇敢的表达出来,否则就会有很多悲剧产生。王小波《爱你就像爱生命》,《沈从文家书》都可以体现情商的重要性~

 

 

 

 

posted @ 2019-04-24 20:13  奋斗中的菲比  阅读(76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