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de初体验(一)
1.node.js是一个构建在chrome V8引擎上的javascript运行环境
2.node.js特点:单线程、事件驱动、非阻塞IO模型、轻量
3.node.js是单线程的(多个请求都是一个线程在处理)
4.事件驱动是node.js底层机制,有一个事件环,保证node.js可以高效准确的运行而不会错乱
5.模块化:
优点:
- 便于代码的重用
- 便于代码的维护
- 提高代码的可读性
- 降低代码的耦合性
问题:
- 如何定义模块
- 如何使用模块
- 模块依赖如何解决
标准的制定:
- CommonJS
- ES6
- AMD
- CMD
6.在node中,一个js文件就是一个模块,每一个js文件中的代码都是独立运行在一个函数中的,而不是在全局作用域,所以说一个模块中的变量和函数在其它模块中是无法访问的
7.通过require()函数来引入外部的模块,使用require()引入模块后,会返回一个对象,这个对象代表的是被引入的模块
8.模块分成两大类(模块标识就是require()里面的字符串)
- 核心模块
由node提供的模块,核心模块的标识就是模块的名字
- 文件模块
由用户自己创建,文件模块的标识就是文件的路径
9.通过exports来向外暴露变量和方法
10.在node中有一个global,作用和浏览器中的window类似,在全局中创建的变量都会作为global的属性保存
- a=0 ,这时候是全局变量 | var a=0,这时候是局部变量
-在node执行模块中的代码时,它会首先在代码的最顶部,添加如下代码
function (exports,require,module,__filename,__dirname){
内部是我们自己编写的代码
export(export是module.export属性)
- 使用该对象将变量和函数进行暴露
require
- 用来引用外部的模块
module
- 代表当前模块本身
__filename
- 当前模块的完整的路径
__dirname
- 当前模块所在文件夹的完整路径
在代码的最底部添加如下代码
}
11.export和module.export区别
ModuleG.js代码
var x = "ModuleG x"
var y = "ModuleG y"
function fun() {
console.log("ModuleG fun is called")
}
//向外暴露
// exports.x = x
// exports.y = y
// exports.fun = fun
// module.exports.x = x
// module.exports.y = y
// module.exports.fun = fun
// OK
// module.exports = {
// x, y, fun
// }
// error
exports = {
x, y, fun
}
ModuleF.js代码
var moduleG = require("./ModuleG")
console.log(moduleG.x)
console.log(moduleG.y)
moduleG.fun()
结论(区别)
- exports在以对象形式{}导出的时候会报错
- 在以对象形式导出时module.exports没有修改地址,exports修改地址
12.包(包规范由包结构和包描述文件组成)
包结构(包中各种文件)
- package.json 包的描述文件
- bin 可执行二进制文件
- lib js(第三方依赖库)
- doc 文档
- test 单元测试
包描述文件
描述包的相关信息,供外部读取分析
-
name: 项目/模块的名称
-
version: 项目版本
-
author: 项目的作者
-
description: 项目的描述
-
keywords: 项目关键字
-
contributors: 项目的贡献者
-
respository: 项目的仓库
-
homepage: 项目的官方地址
-
dependencies: 生产环境依赖
-
devDependencies: 开发环境依赖
-
scripts: 执行npm脚本命令的简写
13.npm命令
- npm -v
- npm search 包名
- npm init 包初始化
- npm install 包名
- npm install 包名 --save
- npm install 包名 --save-dev
- npm install 包名 -g
- npm remove 包名
14.nrm切换npm源
- npm install -g nrm 安装
- nrm ls 查看
- nrm use xxx 切换
15.node搜索包的流程
node在使用模块名称来引入模块时,先在当前目录的node_modules文件夹中查找,如果没有找到,再到上一级目录去找,一直递归查找到磁盘根目录
16.npm包发布流程
- npm init
- 建立index.js及其它
- npm login
- npm publish
附录可能出现的错误:
- 源不对,淘宝不能提交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 PUT https://registry.npm.taobao.org/-/user/org.couchdb.user:xxx
- 被占用
You do not have permission to publish "npm_test".
下载安装
npm install xxx
17.Buffer缓冲区
从结构上看Buffer和数组相似,它的元素是16进制的两位数
数组中不能存储二进制的文件,而buffer专门用来存储二进制数
实际上每个元素代表内存中的一个字节 范围从00-ff 0-255
使用Buffer不需要引入模块,直接使用,默认编码是utf8
Buffer一旦设定大小就不能改变
- Buffer.from(str)将一个字符串转换成buffer
- Buffer.alloc() 创建一个指定大小的Buffer
- Buffer.allocsafe() 不安全,有就内存数据,不重新分配新的空间
- buf.tostring() 将缓冲区的数据转成字符串
fs.read(fd, buffer, offset, length, position, callback);
* fd, 使用fs.open打开成功后返回的文件描述符
* buffer, 一个Buffer对象,v8引擎分配的一段内存
* offset, 整数,向缓存区中写入时的初始位置,以字节为单位
* length, 整数,读取文件的长度
* position, 整数,读取文件初始位置;文件大小以字节为单位
* callback(err, bytesRead, buffer), 读取执行完成后回调函数,bytesRead实际读取字节数,被读取的缓存区对象
-
fs.write会擦除之前的内容
-
fs.writeFile是对fs.write的open和close的封装
-
on和once区别,once只执行一次
下面的on("data")是每取一小部分data就触发一次,读取到data的buffer里面
- re.on("data",function(data){
ws.write(data)
})
- ws.end()放在re的可读流里面更好
- pipe管道文件使得读写更方便
附言:这个是第一篇小白写的比较长的总结,难免会有错误,有误的地方欢迎斧正
附言: node知识来自
- node中文网
- IT老兵
- 博客网、CSDN、百度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