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古希腊哲学论道的起源
中国有哲学,西方也有哲学,虽然形态不一样,路径不一样,但都称它们为哲学,根据在于都是论道的学问,而科学是论器的学问。道和器的区别,在《周易》中有一句话,“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是中国哲学的概念。
器是文明创造物。人与自然界打交道创造了许多物质的器,凡文明的创造物都称为器。
一个创造器的民族,来自这个民族对道德领会。所谓“形而下”者,是指可以被直接经验的事物,可以被感知、被经验的事物就叫形而下者。“形而上者”就是超越我们的感觉之外,不可被我们直接经验到的东西,它被称为道了。
比方说教育,教育的领域,有种种不同的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器,是用来行道的,来行一个民族对教育之道的体会。
器本是用来行道的,但是器一旦成立,它本身完全可能称为一个利益追逐的对象。当器本身称为我们利益追逐的对象的时候,这个“器”就开始离开道了,那叫见器失道。
米利都学派
哲学是论道的学问,希腊人也开始论道了。
古希腊人开始论道,也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出了大痛苦,那就是城邦之间的战争。欧洲哲学起源于古希腊,而哲学起步于古希腊之前,希腊民族的精神世界是原始宗教,是希腊神话。城邦与城邦之间的战争被披上了原始宗教的外衣,被表达为诸神之间的战斗,让希腊民族陷入大痛苦。
希腊民族的幸运,也在于迎来了第一批论道的人物。
古希腊哲学的起步表现为自然哲学的起步。古希腊的第一个哲学学派叫米利都学派,就在这个米利都城邦,第一个希腊哲学家,也是被称为西方哲学之父的人叫泰勒斯。他并没有著作留下来,但后来的希腊哲学史大家一致公认的一句话是他说的,叫“水是万物的始基”。水是万物的本源,因为泰勒斯说了这句话,他就成了西方第一个哲学家了。
这句话我们今天的人听来会觉得可笑,水并不是万物的始基,水本身还能分解,是H2O——两个氢原子加一个氧原子。它怎么是本原呢?
泰勒斯这个命题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他对这个世界的解释摆脱了神话的想象,把神话中的造物主拿掉了,用自然界本身来解释自然界。
这是理性最初的觉醒,所以这句话非常重要了。这个命题一提出来,西方哲学就起步了,追问宇宙的本原,追问世界的始基,这是希腊人最初的理性的觉醒。
对本原的追问,是米利都三代思想家的目标。第一代,第一位泰勒斯,那么他的学生阿纳克西曼德,觉得自己的老师拿水来做万物的本源不恰当,因为有些东西是绝对干燥的,于是他修正了老师的命题,他提出无限者是本原,这个无限者是指原始的、未分化的混沌的物质,他提出的万物的本原,这件事要比泰勒斯进行了一步。
阿纳克西曼德也有自己的学生,叫阿纳克西米尼,他对自己老师的命题也不满意,无限者是万物的本原,那叫原始的未分化的物质,终于把握不住,我们还是没找到真正的本原,一个含糊不清的概念。他提出——气是万物的始基。
这个气的学说很像中国的宇宙论,阴阳五行学说,金木水火土都是气,但中国哲学中国宇宙论讲的气,跟阿纳克西米尼讲的气并不是一回事。
阿纳克西米尼讲的气,用我们今天能理解的话来说,是指一种普遍的媒介。事物与事物之间千变万化、千差万别,但它们彼此相互作用。相互作用要有媒介、媒质,他把这个看成是万物的本原,称之为气。
其实阿纳克西米尼的气是西方的物理学后来的一个概念,叫“以太”。这个概念在物理学当中曾经起过这样的作用:用它解释超距作用。
米利都学派是古希腊哲学的第一个学派,属于自然哲学的学派,他们讨论的是宇宙统一性的基础,但是在讨论的时候,总想在自然界找到一个具体的、感性的事物,或称之为水,或称之为气。我们凭什么在诸感性事物当中特地挑选一个,让它充当所有其他感性事物的根据?这一点就让宇宙本原学说陷入了困境。我们应当找到这样一个世界统一的根基,这个根基不是一个具体的感性事物,我们要走一条超感性的道路,于是,在米利都学派自然哲学的观念之后,一个学派起来了。同样是在追溯宇宙的本原,但不在感性中寻找了。不是拿一个具体的、感性的事物来充当宇宙的本原。这样的新思想被表达在一个学派里面,这个学派叫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提出了“数”的宇宙观,number,他说:宇宙的本原是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