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责任链模式C++实现

责任链模式C++实现

1定义

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从而避免了请求的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将这些对象链成一条链,并沿着这条链传递该请求/命令,直到有对象处理它为止

注:这里的请求、命令正是可以和命令模式进行结合的地方

2类图

class Handler

{

private:

  Handler* nextHandler;

protected:

  Handler();

pubic:

  virtual~Handler()=0;

  //每个处理者都必须对请求作出处理,如果是自己能处理的,自己处理,并且返回结果。否则,传递给下一个处理者

  Response handleMessage(Request *request)

  {

    Response *res = NULL;

    //如果请求级别和处理者级别相同/有能力处理,那么处理

    if(getHandlerLevel() == request.getRequestLevel())

    {

      res = echo(request);

    }

    else

    {

      if(nextHandler!= NULL)

      {

        res = nextHandler.handleMessage(request);

      }

      else

      {

        //没有适当的处理者,业务自行处理

      }

    }

  }

  void setNext(Handler hand)

  {

    nextHandler = hand;

  }

protected:

  virtual Level getHandlerLevel()=0;

  //每个处理者都必须实现处理任务

  Response echo(Request res);

};

注:抽象处理者的三个职责:①定义请求处理方案,唯一对外开放;②定义一个链的编排方法setNext;③定义具体处理者的两个方法(权限获取和处理)

class ConcreteHandler:public Handler

{

public:

  ConcreteHandler();

  ~ConcreteHandler();

protected:

  Response echo()

  {

    //完成逻辑

    return NULL;

  }

  Level getHandlerLevel()

  {

    //设置自己的处理级别

    return;

  }

};

//等级设置。可以在内部详细处理优先级设置问题

class Level{};

//请求封装

class Request

{

public:

  Level getRequestLevel()

  {

    return NULL;

  }

};

//处理者返回的数据

class Response

{};

4提升性

①在实际中对于责任链的设置多半是固定的,所以可以将之封装从而实现客户端的最少知道(迪米特原则)

②在责任链中设置最大结点数

5应用

①优点

将请求和处理分开,达到解耦,迪米特。

②缺点

链长度过长时就会有效率问题,其次是调试问题(这个问题也类似于递归)

6 总结

责任链可以作为一种补救措施.--中介者模式---模板方法模式

posted @ 2016-03-28 10:47  狼行博客园  阅读(294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