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企业命运的基本逻辑

117340988f544f1706b017b5415bb132.png

导读:

有的企业基业长青,企业家受人敬仰,走上事业巅峰;有的企业逐渐衰亡,企业家下场凄凉,甚至堕入深渊。这些企业和企业家的命运截然不同,往往是因为根植于其内心深处的基本逻辑不同。

8f4617485c90e752a4c89a8cf3681db3.png

一、基本逻辑是产品型还是关系型

企业家倚靠的核心能力通常可以归纳为产品与关系,企业大体分为产品导向型和关系导向型。前者重产品、轻关系,专注钻研产品、亲近客户、稳健发展;后者更加注重关系构建,在各种社会关系和政策红利中游刃有余,寻找挣快钱的机会。

在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中,能够持续发展并长期保持竞争优势的,更多是产品导向的企业家带领的产品型企业。以乔布斯为代表的产品型企业家热爱产品与技术,专业专注。产品型企业通常发展缓慢,多年都可能默默无闻,但几十年后却依然坚挺。盘点中外企业中的百年老店,那些经历了岁月洗礼依然屹立不倒的品牌,都有其独特且卓越的产品为依托。

关系型企业及其老板往往凭借关系起家,投资与业务选择是机会导向,没有主业或很快偏离原定主业,最终往往走向业务多元布局。关系型企业及其老板往往忽视运营、弱化职能管理,并雇佣非专业人员。说到底,关系型企业老板并不热爱某一行业,对产品本身没有太多兴趣,只爱爆发性的赚快钱。

企业家最首要、最基础的问题是先问自己:是否真心喜爱这个行业,是否可以专注一辈子做这个产业,只有回答了这个最基础的问题,遵循最基本的正确逻辑,方才向成功踏出了第一步。

二、聚焦而非无关多元

产品型企业聚焦某个行业的某一业务,而非多元化。业务多元化,特别是无关多元化是企业家的大敌。多元化意味着企业家不得不分身于数个领域,同时与众多行业巨头博弈,挑战之大与胜算之小可想而知。

聚焦几乎是所有卓越企业的共性。很多成功企业都聚焦于极窄领域,专注于少量甚至单一的产品,却无一不是年过百岁的长青企业。做企业实际上并没那么复杂,因为一个伟大产品足以造就一个伟大企业。

需要强调的是,成就产品型企业的不仅仅是单纯的业务聚焦,也包括长期主义的坚持,专注需要漫长的时间来发挥力量,成为各个行业的隐形冠军。

如果把企业聚焦某一产品称作聚焦,还有一种聚焦+的现象,即卓越企业有时甚至只专注于某一产品产出流程中的某一环节,这种更加极致的聚焦称之为聚焦+企业。

三、扎实运营而非追寻机会

奔驰、宝马、奥迪可谓享誉全球的汽车品牌,但实际上汽车行业中也分为零件厂和整车厂,这些知名品牌只是整车厂,它们从全球各地购买零部件组装成整车,自身只掌握少数核心技术。奔驰的强大并不只在于技术,更重要的是其高效的运营能力:在全球范围内调配相关生产要素,以非常高效的方式整合后发往全球并盈利。

1998年,乔布斯邀请库克加入苹果,正是看重他卓绝的运营能力。而库克的确不负众望,入职第一年,凭借魔术般的运营手腕,成功帮助苹果公司扭亏为盈。很多企业技术和工艺都很先进,但存在致命的运营卡脖子问题,甚至是低效运营卡技术进步的脖子。由于内部管理混乱,运营效率低下,科研人员没有工作顺畅感,很难持续作出创新,核心技术突破就没了可能。其破坏力传导到企业的每个子系统,最终影响企业利润,没有利润的企业很难维系。

虽然做汉堡快餐能挣钱,汉堡里面也没什么核心技术,但麦当劳可以将门店布局全球并从中盈利。世上与麦当劳一样,没有核心技术却成功的企业很多,麦当劳们的成功告诉我们:在某些行业,运营足以造就一个伟大的企业,而没有运营能力的企业家绝不可能成功。

四、国际化而非一地多元

关系型企业通常有个典型的共性特征,就是一地多元化,即地域范围局限于某一区域,但经营业务种类繁多且常常彼此并不相关。企业家所拥有的关系,需要精心维护且具有较强的地域局限性。只有耐住寂寞,数十年如一日钻研某一领域,并磨炼出高效运营水平的企业,才有能力将产品与品牌推向世界,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国际化不仅是企业自身实力的证明,更意味着更广阔的市场、更可观的利润。当然,国际化并不否认洞察本地客户更深层次的消费需求,把产品不断迭代,更好地满足本地客户需求。

不仅如此,国际化虽然要求企业在更大的舞台上竞争,但意味着更低的风险,而一地化却往往伴随着一地风险。一个地方政策的调整,一场地方的突发事件,一地化企业都可能面临重大的考验。布局全国、布局全球的国际化企业则拥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即便某一地区的市场有所波动,对于布局全国、布局全球的企业可能不过只是某一分公司的局部暂时得失。

P型企业比C型企业更有能力在国际化舞台上竞争,国际化是P型企业的必然追求。

五、专业团队而非亲友团

不可否认,在创业初期,因企业没有广泛吸引人才的能力,将部分岗位安排给亲朋好友是可以理解的无奈之举。

信任确实很重要,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避免一切用人风险。对于企业而言,任何一个环节的不专业都可能酿成重大不良后果,大到一个长期战略性投资的失误判断,小到一次采购、一次市场推广等,专业能力低的亲友团会不停地弱化企业,直至将企业推至市场淘汰的境地。

企业间的产品与服务竞争最终无外乎拼性能、拼成本这两件事,在差异化与低成本的竞争优势之下,企业之间实际是在拼管理,即在拼驾驭组织的能力,只有专业的人才有驾驭组织的能力。

六、强调组织而非个人英雄

P型企业意味着重视组织的构建,而非崇尚个人英雄,企业家更关注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在组织构建的理念、内容、方法等方面特别关注三个方面。

1

为什么: 组织效能的重要性

产品型型企业的竞争力来自于组织内部,来自于组织效能。

提高组织效能最重要的是抓住四件事:把做企业当成事业做,而不是只有财务追求,甚至是没底线与原则的财务追求;基于企业禀赋与潜力的发展战略,而不是天马行空、机会导向的业务选择;以结果为导向的大运营体系搭建,而不是战略与运营脱节、流程衔接混乱的内部运营管理;吸引、保留、任用一流专业队伍,特别是顶级的管理团队。

关系型企业老板的精力通常忙于外部找资金、找资源、找商业机会、找优惠政策等,然后把找来的一切扔到一个效能低下的组织中,结果是入不敷出,疲于奔命,一事无成。

2

做什么:组织构建只需考虑人才和组织

人才:留住优秀,淘汰落后。P型企业靠优秀人才发展,致力于挖掘、培养、保留优秀人才。遗憾的是,很多企业不在乎人才流失,不知道这是企业做不大、做不强的重要原因。优秀员工流失了,企业就不可能做大做强。

组织:发现瓶颈、打通堵点。与人才可以盘点分级一样,组织内部各种机制或制度也可在评估后划分成ABCD四个等级,D类就是组织内问题点或风险点所在,是组织内的堵点。组织是由许多相互关联的单元构成的有机整体,只有各单元高效沟通、流程顺畅运转,才能保障组织的健康发展。因此,提升组织效能,意味着必须及时发现组织内的瓶颈,打通堵点,保障组织机体健康运转。

为了构建组织、提升组织效能,很多企业都会采用考核或盘点的方式识别人才,但对组织堵点的排查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有时企业家发现组织运转缓慢,意识到组织内可能有堵点出现,却很难发现问题具体在哪儿。

3

怎么做:基于组织调研的组织发展

多数企业家虽然隐约感受到企业中有问题人与问题点,但不知道,或者不能准确知道这些堵点在哪儿。发现堵点最有效的工具就是组织调研,通过专业的组织调研对组织进行诊断,识别出组织中的问题人与问题点,问题被诊断出来就几乎解决了一半。

总体而言,如果想要企业基业长青,必须向P型企业寻求答案:专注产品、高度聚焦、精细运营、广纳贤才、构建组织。

互联互通社区

互联互通社区-管理智库,是互联互通社区团队管理板块的延申。包含企业管理、绩效管理、人才管理、名企案例、管理法则、管理故事等内容。

f09e9d649deddb114b6011d4dd93e826.png

posted @ 2021-12-25 00:00  互联互通社区  阅读(16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