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调音乐写作基础教程》曲例整理

学习音乐这种东西,读一百遍理论也不如自己动手写个小节(或者听一首曲例);如果事学乐器,读一百遍教材也不如自己上手。基于 gh这种想法,个人将教材《复调音乐写作基础教程》中的部分曲例和教材选用曲例的原因加以整理,以作为学习笔记。

1.《弦乐四重奏》塔尼耶夫

四声部模仿。开始声部在次中音部弱拍进入,第一模仿声部与开始声部相隔一拍,并移高八度在中音部强拍上进入,第二模仿声部移低十度并将时值扩大两倍在低音部与第一模仿声部同时进入。第三模仿声部与开始声部相隔三拍又移高十五度,同时将时值扩大一倍在高声部进入,节奏对比鲜明,和声丰富。

2.《第六交响曲》柴可夫斯基

复调与主调的混合写作方法,不同乐器的特性发挥充分。

3.《图画展览会》第六首“两个犹太人:一个穷,一个富”  穆索尔斯基

钢琴套曲。采用复调写法同时表达两个不同形象,低音部速度迟缓,时值较长,刻画了富人的妄自尊大、傲慢粗暴;高音部速度较快,时值较短,同时采取小二度的倚音和同音反复,描绘了穷人颤抖、畏怯的样子。

4.《第四交响乐》第一乐章 贝多芬

用模仿复调不间断地展开乐思,多种乐器相互应答。

5.《依戈王子》歌剧,鲍罗丁

6.《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何占豪、陈钢

7.《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前奏曲》柴可夫斯基

8.《在中亚西亚草原上》鲍罗丁

两个不同形象的主题结合。高音部是具有俄罗斯歌曲性风格的主题,代表俄罗斯军队;低音部是富有东方色彩的带装饰性的旋律,代表东方商队。乐曲描绘了俄罗斯军队在沙漠中与东方商队的相遇。

9.《东蒙民歌主题钢琴小曲》桑桐

 

posted @ 2020-09-11 18:53  喑炎  阅读(104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