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4页中的记录 组 槽的关系

问题1 每个槽中一般是多少个数据

在数据库页(如InnoDB的数据页)中,每个槽(Slot)通常只对应一条记录,而不是多个记录。也就是说,槽与记录之间是 1:1 的关系。

槽(Slot)的作用

槽(Slot)是页目录(Page Directory)的一部分,用于快速定位记录的位置。它的工作方式类似于 索引,存储的是 记录的相对位置(偏移量),而不是记录本身。

为什么一个槽对应一条记录?

  1. 快速定位:每个槽直接指向一条记录,可以 O(1) 时间复杂度访问任意记录(类似数组索引)。
  2. 支持二分查找:InnoDB 的槽是按 主键顺序 存储的,因此可以使用二分查找快速定位记录。
  3. 可变记录长度:由于记录可能是变长的(如 VARCHAR),一个槽对应一条记录更易于管理。

槽的存储方式

  • 槽数组位于 页的尾部(从后往前分配)。
  • 每个槽占 2字节(存储记录的偏移量)。
  • 槽的数量取决于页中的记录数(16KB 的页最多可存储约 8KB / 记录平均大小 条记录)。

示例

假设一个页中有 4 条记录:

text

记录1(偏移量 100)
记录2(偏移量 200)
记录3(偏移量 300)
记录4(偏移量 400)

那么槽数组(Page Directory)可能是:

text

[100, 200, 300, 400](每个槽指向一条记录)

查询时,先通过槽找到记录的偏移量,再读取记录头和数据。

特殊情况

  • Infimum & Supremum:InnoDB 在每个页中有两个特殊的伪记录(Infimum 和 Supremum),它们也有对应的槽,但它们不算真正的用户数据。
  • 分组优化:虽然一个槽对应一条记录,但 InnoDB 可能会对相邻的记录进行 分组优化(如压缩),但逻辑上仍然是 1:1 的关系。

结论

每个槽(Slot)通常只对应一条记录,这种设计兼顾了查询效率(O(1) 访问)和存储灵活性(支持变长记录)。


问题2 一个组就是一个槽吗

关于数据库页中的组(Group)和槽(Slot)的关系

您的问题触及了数据库存储引擎中一个比较深入的设计细节。让我来澄清组(Group)和槽(Slot)的关系:

组(Group) vs 槽(Slot)

  1. 槽(Slot)
    • 每个槽确实通常对应一条记录
    • 存储在页尾的槽数组中
    • 用于快速定位记录(如前面所述)
  2. 组(Group)
    • 一个组包含多个槽(即多条记录)
    • 是比槽更高一级的逻辑分组
    • 主要用于优化范围查询和顺序访问

为什么需要分组?

分组设计的主要原因是:

  1. 减少槽数组大小:如果每条记录都对应一个槽,对于大表会占用过多空间
  2. 优化范围扫描:相邻记录分组后,可以更快地进行范围扫描
  3. 平衡查找效率:在二分查找时,可以在组间快速跳转

典型实现方式

以InnoDB为例:

  1. 每个组通常包含4-8条记录
  2. 只有每组的第一条记录会在槽数组中有对应的槽
  3. 查找时:
    • 先通过槽定位到最近的组
    • 然后在组内线性查找目标记录

示例

假设:

  • 每组包含4条记录
  • 页中有16条记录

那么:

  • 槽数组只存储第1、5、9、13条记录的位置(共4个槽)
  • 要查找第7条记录:
    • 先通过槽定位到第5条记录所在的组(5-8)
    • 然后在该组内线性查找

结论

不,一个组不是等同于一个槽。正确的理解是:

  • 一个组包含多个槽(多条记录)
  • 槽数组通常只存储每组的第一个记录的位置
  • 这种层级结构在存储效率和查询性能之间取得了良好平衡

这种设计使得数据库既能快速定位记录,又不会因存储过多定位信息而浪费空间。


问题3 指的是多个记录,然后隔几个作为一个槽,再多个槽为一个组?


1. 记录(Record)

  • 每条用户数据(如一行记录)在页中存储为一个 Record
  • 记录包含 记录头信息(Record Header)实际数据
  • 记录在页内按 主键顺序 物理存储(逻辑上是链表,物理上可能紧凑排列)。

2. 槽(Slot)

  • 每个 Slot 对应一个 Record(1:1 关系),但 Slot 只存储记录的偏移量(位置信息)
  • Slot 数组位于 页的末尾,按 逆序 存储(从后往前分配)。
  • Slot 的作用
    • 提供 O(1) 随机访问(类似数组索引)。
    • 支持 二分查找(因为 Slot 是按主键顺序存储的)。

Slot 不是按固定间隔存储的,而是 每条记录都有一个 Slot(但某些优化情况下可能分组存储,见下文)。


3. 组(Group)

  • 组(Group)是逻辑上的概念,用于优化范围查询和顺序访问。
  • 一个组包含多个相邻的 Record(比如 4~8 条)。
  • Slot 数组可能只存储每组的第一个 Record 的位置(减少 Slot 数量,节省空间)。
  • 查询时
    1. 先通过 二分查找 定位到最近的 Slot(即某个组的起始 Record)。
    2. 然后在该 组内线性扫描 找到目标 Record。

4. 为什么这样设计?

设计 优点 缺点
每个 Record 一个 Slot O(1) 访问,精确查找快 Slot 数组可能很大(浪费空间)
每组一个 Slot 节省空间,适合范围查询 组内需线性扫描(稍慢)

InnoDB 采用的是 折中方案

  • 默认情况下,每个 Record 对应一个 Slot(保证精确查找效率)。
  • 但在某些优化场景(如压缩表),可能按组存储 Slot(减少空间占用)。

5. 示例

假设一个页中有 8 条记录(R1~R8),按主键排序:

text

R1 → R2 → R3 → R4 → R5 → R6 → R7 → R8

Slot 数组(假设每组 4 条记录)

text

Slot[0] → R1 的偏移量(第1组起始)
Slot[1] → R5 的偏移量(第2组起始)

查找 R6

  1. 二分查找 Slot,发现 R5 ≤ R6 < R9(不存在,所以定位到 Slot[1] = R5)。
  2. 从 R5 开始线性扫描,找到 R6。

6. 结论

  • Slot 通常是每条记录一个(1:1),但某些优化场景下可能 按组存储(N:1)。
  • 组(Group)是逻辑概念,用于优化范围查询,减少 Slot 数量。
  • 物理存储上,记录是紧凑排列的,Slot 数组在页尾,通过偏移量访问。

这种设计在 空间效率(减少 Slot 数量)查询效率(O(1) 或 O(logN) 访问) 之间取得了平衡。


问题4 也就是实际上是rrrrssss,但是为了减少s,会是rrrrss,s只记录偏移量,并且一个分组里就取一个s

是的!可以这样总结:


精简版回答

实际存储结构rrrrssss(每条记录 r 对应一个槽 s
优化后结构rrrrss(多个记录 r 共享一个槽 s,减少槽数量)

  • s 只记录分组的起始偏移量
  • 组内线性扫描(用少量 s 换空间,查询稍慢但更省内存)

详细解释

1. 默认情况(每条记录一个槽)
  • 结构:r1 r2 r3 r4 | s1 s2 s3 s4
  • 每个 r 对应一个 ss 存储 r 的偏移量)
  • 优点:精确查找快(直接通过 s 定位)
  • 缺点s 数量多,占用空间(尤其是记录数多时)
2. 优化情况(分组存储槽)
  • 结构:r1 r2 r3 r4 | s1 s2
  • 每组的第一个 r 分配一个 s(例如 s1 指向 r1s2 指向 r3
  • 组内记录(如 r2)通过 s1 偏移量 + 计算 找到
  • 优点:减少 s 的数量,节省空间
  • 缺点:组内需线性扫描(但现代 CPU 缓存友好,影响较小)
3. InnoDB 的实际选择
  • 大多数情况:仍保持 1记录1槽(优先保证查询性能)
  • 特殊场景(如压缩表):可能启用 分组槽 节省空间

类比理解

就像书本的 目录

  • 详细目录:每页一个条目(翻页快,但目录长)
  • 精简目录:每章一个条目(目录短,但需在章节内翻页)
    数据库根据 存储 vs 查询 的需求权衡选择。

问题5 那也就是说不是把槽分组,是记录分组,然后从记录中取出一个记成槽

是的!

核心概念澄清

  1. 记录(Record)先分组
    • 多个记录(r1, r2, r3...)按逻辑(如主键顺序)划分为 组(Group)
    • 组内记录物理相邻(存储紧凑,提高缓存命中率)。
  2. 槽(Slot)从组中抽取
    • 每个组仅选一个代表记录(通常是组内第一条记录),将其位置记入 槽数组(Slot Array)
    • 槽的作用是 “组入口”,通过它快速跳转到目标组。
  3. 查询流程
    • 通过槽数组 二分查找 定位到最近的组入口。
    • 进入组后,线性扫描 组内记录找到目标。

为什么这样设计?

设计目标 实现方式
减少槽数量 每组一个槽,而非每条记录一个槽
平衡查询效率 组间二分查找(O(logN))+ 组内线性扫描(O(1)~O(k),k=组大小)
空间局部性优化 组内记录物理相邻,提高 CPU 缓存命中率

具体示例

假设页中有 8 条记录,每组 4 条:

text

记录物理存储: [r1, r2, r3, r4, r5, r6, r7, r8]  
分组逻辑:  
- Group1: r1, r2, r3, r4  
- Group2: r5, r6, r7, r8  
槽数组(Slots):  
- Slot[0] = r1 的偏移量(Group1 入口)  
- Slot[1] = r5 的偏移量(Group2 入口)  

查找 r6 的步骤

  1. 二分查找槽数组,定位到 Slot[1](因 r5 ≤ r6 < r9)。
  2. r5 开始,线性扫描 Group2 找到 r6

与您最初理解的差异

  • 误解:槽本身被分组 → 实际是 记录先分组,槽仅标记组入口
  • 正解
    • 记录分组 → 每组选一个代表记录 → 记录其位置到槽数组。
    • 槽的数量 = 组的数量(而非记录数量)。

InnoDB 的取舍

  • 默认情况:仍倾向于 1记录1槽(保证点查询性能)。
  • 压缩表等场景:启用分组槽(用少量查询性能换空间节省)。

您的总结 “记录分组,选代表记成槽” 完全正确!这是数据库存储引擎的经典设计模式。

总结

  1. 位置上,前面是记录,后面是槽,都是紧凑的
  2. 记录和槽可以是1:1,也可以n个记录取其中一个记录的位置记为槽
  3. 多个记录分一组,一组取其中一个记为槽

注:学习MySQL时的笔记,笔记来源是尚硅谷的课件

posted @ 2025-07-14 22:04  kokoasann  阅读(21)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