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glear

Re: 请教大家读数学书的方法

发信人: symplectic (身无彩凤双飞翼), 信区: Mathematics
标  题: Re: 请教大家读数学书的方法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3年05月29日18:11:49 星期四) , 站内信件

如果某本书你只是拿来作参考,或者读其中某个片段的解释,自然没
这个问题。不然,是一定要做习题的。

任何一个读数学的人都知道,看别人的专著或教材,学一个新理论,
往往是非常枯燥的事情。如果开头就有难点,那简直看不下去。更多
的时候,你把证明从头到尾都看明白了,却还是觉得自己脑子里没什
么东西。这种效果当然不好。即使假定“第一遍学习不可能全理解”,
前述这种普遍情形依然很糟糕。

我有几点建设性的意见,供你参考:

第一,“不动笔墨不看书”,老话这样说是很有道理的。毕竟看一遍
的印象太肤浅。具体来说,书上讲到一个定义是 well-defined,或
某个东西是不变量,或某些一般性质如何成立,常常会留给读者自己
验证,这时你最好马上去做这个事,因为这种具体计算往往可以给你
必要的感性认识。

第二,永远记住典型例子的重要性。概念和定理,定义和证明,表面
看来是一本书的中心,但从它们出发,你很难理解一套理论和方法的
真正含义。要理解这些抽象的东西,一定要利用自己以前知道和书中
刚刚提供的典型例子,充分地去观察,计算,描绘,解释,联想,提
问,反思,找反例,一般化,特殊化...尽可能把一个例子的方方面面
烂熟于心。这样,书上的定义和定理就在你的这些例子中成为“活”
的东西,它们背后所蕴涵的问题、情境、思路、指向也就会自动向你
呈现出来。

第三,不要被书牵着鼻子走。如果单纯按照定义、例子、定理、证明、
引理、推论、习题的顺序来看书,你会感觉很乏味,不但思维活跃不
起来,而且很容易疲劳。为此,你应该有意识地让自己兴奋起来,站
在作者相对的角度(对话者)来思考。比方说,书上讲到某个概念,你
可以立刻盖上书,尝试着从自己以前的经验里找出这样的例子,越简
单越典型越好。然后问自己:这类东西有什么意义?回味一下,没有
答案也不要紧。接着往下看,你会看到解释(一本好书多少都会在重要
定义的前头后面加上直观性的解释,以及问题背景的介绍)。然后问你
自己:这问题重要吗?为什么人们对它有兴趣?它与前面的体系有什么
关联?是一个自然的引申吗?动机在哪里?我以前见过类似的东西吗?
如果是我会怎么来想这个问题?......这样的问题无穷无尽,你大可
随自己高兴在什么时候去想;如果你需要建议,那么看一个钟头书然
后停下来休息十分钟、散散步,这个空闲就可以想想;如果你这个时
候没心情,那么在回来开始继续看之前,先自己在心里“默”一“默”
刚才看过的东西,默默地向自己抛出这些挑衅式的问题。这些思考,
其意义不在于马上得到答案,而在于让你做好准备,熟悉理论和问题
的情境。这样,你接着往下看时,潜意识里就已经进入一种良好的兴
奋状态,可以比较容易地理解书中的意图。

上面几点,其实是彼此有关联的,只不过由小及大,而要点都在于
激发自己,为自己与书本之间的“对话”准备好一个适当的问题情
境。

如果你认为这些意见有道理,那么应该会接受我开头的建议:做题
是必须的。因为它们提供的正好就是许多具体的例子,以及这个理
论所面对的或一般或特殊的问题。只不过你做这些题目时的心态,
也该与一个幼稚的中小学生不同----时时记住,它们提供给你的,
是反思书中一般理论和方法的宝贵机会;你应当利用这个机会,检
查自己看书时的理解,锻炼自己对于常用技巧的掌握,熟悉这类问
题的常见思路。在做题的基础上,再另外给自己一个适当的时机,
对一节一章甚至整本书的框架作一个反思。我深信,这是读通一本
书的最通用的法门。它也同样适用于读别人的 paper。在这个经验
的基础上,慢慢的你会发现,自己不只是在“学”数学,而是真正
在“做”数学了。

posted on 2005-03-21 00:51  悲惨世界  阅读(402)  评论(0)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