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P 一定比 TCP 快吗?使用了 TCP 就一定不会丢包吗?

一、TCP 一定比 UDP 快吗?

大部分情况下,不会有人直接将 裸 UDP 应用到生产环境中的项目里,UDP 的价值主要在于它是内核提供的 最小网络传输功能

很多时候,UDP 的丢包问题还是不能接受的,因此在使用 UDP 时,会在应用层对其做不同程度的封装,例如确保 UDP 传输的可靠性,数据包的顺序性等。

不过在应用层对 UDP 做可靠性处理可能会产生一个问题,那就是 UDP 不同于 TCP(分段传输),它是以数据报为单位传输数据的,因此如果 UDP 发生丢包,就需要重传整个数据报,这显然是十分低效的。

不过如果使用 UDP 的应用层实现了分段机制的话,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上面对 UDP 的分析也暗含一个事实,那就是 TCP/UDP 只保证传输层的可靠性,但是一个数据包的传输不仅需要通过传输层,它是从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一路走下来的。最后也要从物理层一路再走到应用层,

由于数据从应用层发送,最终从又从应用层接受,因此,理想情况下,只要我们在应用层保证可靠传输,数据就一定是可靠的。因此应用层最终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在不可靠的 IP 上面建立可靠的 TCP 传输的原因,只要我们保证了传输层的可靠传输,下层的网络层是否是可靠传输就没有必要了。

不过现实世界中,如果我们仅仅在应用层保证可靠传输,我们恐怕很难做到可靠传输,例如:

(1) 极端网络故障

  • 物理层彻底中断:如光缆被切断、设备断电,应用层无法感知或恢复。
  • 持久性拥塞:网络长时间拥堵,应用层重传多次仍失败(最终超时放弃)。

(2) 系统资源耗尽

  • 接收方缓冲区溢出:即使应用层有确认机制,若接收方处理过慢,内核仍可能丢弃 UDP 包。
  • CPU/内存不足:应用进程崩溃,未处理完已接收的数据。

(3) 协议设计局限

  • 校验不完美:若应用层校验算法存在漏洞(如弱 CRC),可能漏检错误数据。
  • 逻辑缺陷:自定义可靠性代码可能存在 Bug(如重复包处理错误)。

也因此说,我们不能依赖于某一层的可靠性来确保数据最终的可靠性:

(1) 分层协议的职责分离

  • 下层不可靠性会向上渗透
    即使应用层努力修复,若底层(如 UDP + IP)丢包率极高(如 50%),重传会导致延迟飙升,最终用户体验仍不可接受。
  • 案例
    在卫星通信(高延迟、高丢包)中,纯应用层可靠性可能无法实用。

(2) 性能与可靠性的权衡

  • 过度重传浪费资源
    若网络层丢包严重,应用层频繁重传会消耗带宽和 CPU,反而加剧问题。
  • 超时设置的两难
    短超时(快速重传)可能误判,长超时(减少误判)会增加延迟。

三、使用了 TCP 就一定不会丢包吗?

因此说,如果问你,当传输层使用 TCP 协议时会丢包吗?答案是肯定的,不过传输层本身是不会丢包的,丢包是产生在其它地方。例如:

  1. TCP 握手建立连接时因为半连接/全连接队列已满而丢包
  2. 流量控制丢包:一瞬间大量数据发送到网卡,网卡的接收队列 qdisc 溢出
  3. 接收窗口丢包:接受窗口已满
posted @ 2025-05-20 22:06  光風霽月  阅读(41)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