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分库分表

一. 数据切分

关系型数据库本身比较容易成为系统瓶颈,单机存储容量、连接数、处理能力都有限。当单表的数据量达到1000W或100G以后,由于查询维度较多,即使添加从库、优化索引,做很多操作时性能仍下降严重。此时就要考虑对其进行切分了,切分的目的就在于减少数据库的负担,缩短查询时间。

数据库分布式核心内容无非就是数据切分(Sharding),以及切分后对数据的定位、整合。数据切分就是将数据分散存储到多个数据库中,使得单一数据库中的数据量变小,通过扩充主机的数量缓解单一数据库的性能问题,从而达到提升数据库操作性能的目的。

数据切分根据其切分类型,可以分为两种方式:垂直(纵向)切分和水平(横向)切分

 

1、IO瓶颈

第一种:磁盘读IO瓶颈,热点数据太多,数据库缓存放不下,每次查询时会产生大量的IO,降低查询速度 -> 分库和垂直分表

第二种:网络IO瓶颈,请求的数据太多,网络带宽不够 -> 分库

2、CPU瓶颈

第一种:SQL问题,如SQL中包含join,group by,order by,非索引字段条件查询等,增加CPU运算的操作 -> SQL优化,建立合适的索引,在业务Service层进行业务计算。

第二种:单表数据量太大,查询时扫描的行太多,SQL效率低,CPU率先出现瓶颈 -> 水平分表。

 

二、垂直切分

1.垂直分库


 

  1. 概念:以表为依据,按照业务归属不同,将不同的表拆分到不同的库中。
  2. 结果:
  • 每个库的结构都不一样;
  • 每个库的数据也不一样,没有交集;
  • 所有库的并集是全量数据;
场景:系统绝对并发量上来了,并且可以抽象出单独的业务模块。
分析:垂直分库就是根据业务耦合性,将关联度低的不同表存储在不同的数据库。做法与大系统拆分为多个小系统类似,按业务分类进行独立划分。与"微服务治理"的做法相似,每个微服务使用单独的一个数据库。
 
2.垂直分表
    1. 概念:以字段为依据,按照字段的活跃性,将表中字段拆到不同的表(主表和扩展表)中。
    2. 结果:
    • 每个表的结构都不一样;
    • 每个表的数据也不一样,一般来说,每个表的字段至少有一列交集,一般是主键,用于关联数据;
    • 所有表的并集是全量数据;
场景:系统绝对并发量并没有上来,表的记录并不多,但是字段多,并且热点数据和非热点数据在一起,单行数据所需的存储空间较大。以至于数据库缓存的数据行减少,查询时会去读磁盘数据产生大量的随机读IO,产生IO瓶颈。
分析:
  • 可以用列表页和详情页来帮助理解。垂直分表的拆分原则是将热点数据(可能会冗余经常一起查询的数据)放在一起作为主表,非热点数据放在一起作为扩展表。
  • 这么一个"大表拆小表"的过程,更便于开发与维护,也能避免跨页问题,MySQL底层是通过数据页存储的,一条记录占用空间过大会导致跨页,造成额外的性能开销。
  • 另外数据库以行为单位将数据加载到内存中,这样表中字段长度较短且访问频率较高,内存能加载更多的数据,命中率更高,减少了磁盘IO,从而提升了数据库性能。
  • 拆了之后,要想获得全部数据就需要关联两个表来取数据。但记住,千万别用join,因为join不仅会增加CPU负担并且会讲两个表耦合在一起(必须在一个数据库实例上)。关联数据,应该在业务Service层做文章,分别获取主表和扩展表数据然后用关联字段关联得到全部数据。

垂直切分的优点:

  • 解决业务系统层面的耦合,业务清晰
  • 与微服务的治理类似,也能对不同业务的数据进行分级管理、维护、监控、扩展等
  • 高并发场景下,垂直切分一定程度的提升IO、数据库连接数、单机硬件资源的瓶颈

缺点:

  • 部分表无法join,只能通过接口聚合方式解决,提升了开发的复杂度
  • 分布式事务处理复杂
  • 依然存在单表数据量过大的问题(需要水平切分)
 
三、水平切分

1.水平分库

  1. 概念:以字段为依据,按照一定策略(hash、range等),将一个库中的数据拆分到多个库中。
  2. 结果:
  • 每个库的结构都一样;
  • 每个库的数据都不一样,没有交集;
  • 所有库的并集是全量数据;
  • 场景:系统绝对并发量上来了,分表难以根本上解决问题,并且还没有明显的业务归属来垂直分库。
  • 分析:库多了,io和cpu的压力自然可以成倍缓解。
 

2.水平分表

  1. 概念:以字段为依据,按照一定策略(hash、range等),将一个表中的数据拆分到多个表中。
  2. 结果:
  • 每个表的结构都一样;
  • 每个表的数据都不一样,没有交集;
  • 所有表的并集是全量数据;
  • 场景:系统绝对并发量并没有上来,只是单表的数据量太多,影响了SQL效率,加重了CPU负担,以至于成为瓶颈。
  • 分析:表的数据量少了,单次SQL执行效率高,自然减轻了CPU的负担。
 

如果仅仅库内分表,只解决了单一表数据量过大的问题,但没有将表分布到不同机器的库上,因此对于减轻MySQL数据库的压力来说,帮助不是很大,大家还是竞争同一个物理机的CPU、内存、网络IO,最好通过分库分表来解决。

水平切分的优点:

  • 不存在单库数据量过大、高并发的性能瓶颈,提升系统稳定性和负载能力
  • 应用端改造较小,不需要拆分业务模块

缺点:

  • 跨分片的事务一致性难以保证
  • 跨库的join关联查询性能较差
  • 数据多次扩展难度和维护量极大

四.水平切分的方法

水平切分后同一张表会出现在多个数据库/表中,每个库/表的内容不同。几种典型的数据分片规则为:

1、根据数值范围

按照时间区间或ID区间来切分。例如:按日期将不同月甚至是日的数据分散到不同的库中;将userId为1~9999的记录分到第一个库,10000~20000的分到第二个库,以此类推。某种意义上,某些系统中使用的"冷热数据分离",将一些使用较少的历史数据迁移到其他库中,业务功能上只提供热点数据的查询,也是类似的实践。

这样的优点在于:

  • 单表大小可控
  • 天然便于水平扩展,后期如果想对整个分片集群扩容时,只需要添加节点即可,无需对其他分片的数据进行迁移
  • 使用分片字段进行范围查找时,连续分片可快速定位分片进行快速查询,有效避免跨分片查询的问题。

缺点:

  • 热点数据成为性能瓶颈。连续分片可能存在数据热点,例如按时间字段分片,有些分片存储最近时间段内的数据,可能会被频繁的读写,而有些分片存储的历史数据,则很少被查询

2、根据数值取模

一般采用hash取模mod的切分方式,例如:将 Customer 表根据 cusno 字段切分到4个库中,余数为0的放到第一个库,余数为1的放到第二个库,以此类推。这样同一个用户的数据会分散到同一个库中,如果查询条件带有cusno字段,则可明确定位到相应库去查询。

优点:

  • 数据分片相对比较均匀,不容易出现热点和并发访问的瓶颈

缺点:

  • 后期分片集群扩容时,需要迁移旧的数据(使用一致性hash算法能较好的避免这个问题)
  • 容易面临跨分片查询的复杂问题。比如上例中,如果频繁用到的查询条件中不带cusno时,将会导致无法定位数据库,从而需要同时向4个库发起查询,再在内存中合并数据,取最小集返回给应用,分库反而成为拖累。

 

 

五.分库分表问题

1、非partition key的查询问题

基于水平分库分表,拆分策略为常用的hash法。

  1. 端上除了partition key只有一个非partition key作为条件查询
    • 映射法
    • 基因法

      注:写入时,基因法生成user_id,如图。关于xbit基因,例如要分8张表,23=8,故x取3,即3bit基因。根据user_id查询时可直接取模路由到对应的分库或分表。根据user_name查询时,先通过user_name_code生成函数生成user_name_code再对其取模路由到对应的分库或分表。id生成常用snowflake算法

  2. 端上除了partition key不止一个非partition key作为条件查询
    • 映射法
    • 冗余法

      注:按照order_id或buyer_id查询时路由到db_o_buyer库中,按照seller_id查询时路由到db_o_seller库中。感觉有点本末倒置!有其他好的办法吗?改变技术栈呢?

  3. 后台除了partition key还有各种非partition key组合条件查询
    • NoSQL法
    • 冗余法

2、非partition key跨库跨表分页查询问题

基于水平分库分表,拆分策略为常用的hash法。

注:用NoSQL法解决(ES等)。

3、扩容问题

基于水平分库分表,拆分策略为常用的hash法。

  1. 水平扩容库(升级从库法)

    注:扩容是成倍的。

  2. 水平扩容表(双写迁移法)

    第一步:(同步双写)修改应用配置和代码,加上双写,部署;
    第二步:(同步双写)将老库中的老数据复制到新库中;
    第三步:(同步双写)以老库为准校对新库中的老数据;
    第四步:(同步双写)修改应用配置和代码,去掉双写,部署;

注:双写是通用方案。

六.分库分表总结

  1. 分库分表,首先得知道瓶颈在哪里,然后才能合理地拆分(分库还是分表?水平还是垂直?分几个?)。且不可为了分库分表而拆分。
  2. 选key很重要,既要考虑到拆分均匀,也要考虑到非partition key的查询。
  3. 只要能满足需求,拆分规则越简单越好。

 

七.为什么不推荐分区表?

不推荐分区表主要是因为分区表如下的三个特性:

  • Mysql 在第一次打开分区表的时候,需要访问所有的分区;
  • 在 Mysql server 层,认为这是同一张表,因此所有分区共用同一个 MDL 锁;
    这意味着当我对其中一个分区做DDL操作时,所有分区都会加MDL锁。
  • 在引擎层,认为这是不同的表,因此 非MDL 锁,会根据分区表规则,只访问必要的分区,也就是只可能锁访问的分区。
  • 应用层认为这是同一张表,所以业务程序员可能由于不了解分区表细节而犯错。


  • 分库分表带来的问题
  • 什么时候考虑切分
  • 支持分库分表的中间件
细节问题,转载看https://www.cnblogs.com/butterfly100/p/9034281.html

 

posted @ 2021-04-15 15:32  juicejuice  阅读(43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