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from qzone] 读书笔记 童年的王国

 
 
       儿童教育的一大问题是人类的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遗忘的过程, 我们对于自己小时候的经历,感受和想法,到现在为止只剩下了片段和残影。甚至这些残影和片段都是模糊不清的,所以我们很难对自己童年的成长历程建立一个深入而且细致的理解.而且这个问题并没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很大的改观,我们可以用声音和影像记录从我们出生起到长大每时每刻的影像和声音,但是我们永远无法想起自己第一次吃饼干的时候是什么感觉,更不用提这种感觉给自己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在作者看来,对于儿童的教育的核心建立在对于儿童灵魂的观察和理解上。感谢医学的不断发展,我们很清楚儿童在不同的年龄层需要什么样营养来帮助身体的成长。但是的思考如何成长,我们对于外界和自我的认知如何成长,这类问题始终难于给人一个满意的答复。蒙台梭丽所建立起来的教育理论我觉得源自于她所得到的数学和医学教育。所以更倾向于让大脑和身体在更正确的方式成长,其中被养育的灵魂似乎是顺带的副产品。但是斯坦纳从的最核心理论就是灵魂, 听起来有浓厚的宗教意味,但是面对不可重现不确定问题来说,这似乎是我们目前来说最好的方式.
 
       人是有灵魂,灵魂是需要成长的, 灵魂是有特性的。当我们认可这三点的时候,再去观察现在儿童所接受的教育,我们会发现大多数的孩子在被不很正确的对待着。因为我们认为孩子吃饱比孩子的快乐重要,( 实际上都很重要 ) ,我们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理应成熟( 我们不承认自己随着年龄的成长可能的退化 ),我们认为单一的分数对于孩子自己来说是最重要的( 而不是面对社会生存的时候是最重要的 ). 不仅孩子们没有被正确的对待,我们也没有用正确的方式对待我们自己。但我们无法平息自己的内心需求的时候,我们的灵魂在痛苦,当我们的灵魂无法控制自己的行动时,我们的灵魂很虚弱。如何让孩子的灵魂得到正确的滋养是斯坦纳竭力尝试解决的问题.首先,老师必须有足够的观察力,观察到孩子内心需要什么,出什么状态,未会怎样的变化。其次,老师自己的灵魂要足够的纯洁,美好和强大,当和孩子尽心交流时作为最亲近的榜样。最后,老师自己的内在特点之上,创建属于自己课程。而且,作为家长和老师,必须能给孩子提供灵魂的养料( 作者称之为 灵魂之乳 milk of soil ).这是一个很容易的比喻,我们都知道人在小时候的吃的食物是给人的身体打基础。那么灵魂在弱小的时候接受到的滋养为其之后的成长提供的基本的原料。那么到底什么是最好的养料的呢? 从教养孩子的人身上自然流露出的美德,智慧和意志力,应该算是一部分吧。而且,尊总特性意味着课程的多样化,画画,音乐,舞蹈,故事等手段都可以为某一个教学的目标而服务( 比如识字 ),这非常符合“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这句话,既然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老师也都是独一无二的,同样,没节课也都应当是独一无二的。现在学校里整齐划一的重复才是问题所在。
      
        灵魂的成长除了需要滋养,还需要空间。这也是为什么其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抽象的道具。比如只有颜色堆积的水粉画,没有脸部细节的娃娃和单一颜色的背景图, 缺少具体描述的故事。当没有细节的时候,孩子会才会用自己的想象和认知来填充这些细节,这是给灵魂以活动的空间,也是灵魂和外界的主动交互。但是没有细节并代表简单和随意,其背后应当代表了优美的抽象。就好比你看老家的地图,眼睛每移到一个点的时候,你并不会去在乎这个路口是用什么颜色标注的,而是会联想到自己从小到大如何在这个路口一遍一遍的走过。经过抽像而优美骨架个给了灵魂停留的位置,而剩下的空间则给了灵魂或奔跑或小憩的空间。反过来说,一旦细节被完全填充,那么灵魂就只能成为一个被填塞的接受着,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有的还在小时候学了很多东西,但依然脸上见不到阳光的样子。
 
        祝愿每一个孩子都被正确的对待,祝愿每一个被错误对待的大人都能找到自我救赎的道路。
-------------------------
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基本上都是以一种拼图的方式,我们选择把困哪的问题或者较大的问题拆成一个一个简单的问题或者小的问题,当解决完所有的小问题之后再尝试解决一个大问题。这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但其实当我们在尝试解决新问题的时候我们并不会这么做。首先不能保证问题被这个正确的分割,其次不能保证当小问题被解决之后大问题就可以被解决。反而,我们会选择尝试解决问题的简化版本,从中寻找思路,然后尝试解决更大的问题,最后逼近原始问题。也就是说当我们尝试理解问题的时候会把问题当成一个整体来看待.既然如此,我们的教学也应当如此,遵循大脑的思考方式。比方说,当企图教授孩子关于植物的知识的时候,我们就不能拿出只一片叶子,一个树枝。甚至不能只把一棵种种植在花盆里的植物展示给孩子。简单的说,一株植物也只是一个整体的一部分,植物是生长在地球上的,呼吸的是大气中的气体。所以,植物的知识是对于整个生态环境的感受和理解。当对于整个环境的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之后,才有谈到上对于细节的深入。
 
        这么做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让孩子能从小就使用哲学的方式去看待事物,而不是陷入知识碎片的汪洋。
 
        记得之前跟卢老师讨论过这个问题:为什么学习政治,历史等文科的人,可以让自己的学识和自己如影随形,但是学数学和学计算机的就不行。我们的结论是:以为你每时每刻都用的到政治( 比方处理婆媳关系 )和历史的知识( 比方知道对于高级人才要足够尊重 ),但是的动态规划和毕达哥拉斯定理( 别问我这是什么,我也不知道 )却只有在解决问题的那一刻用的上.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如何让抽象的知识成为孩子能够使用并且接受的日常的一部分是斯坦納竭力解决的问题。比方说字母和数数。对于字母来说中国字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就是它多少还是象形的,欧洲各大语言的早就已经变成了一个一个的字母。但是中文的象形的形距离它演化的源头已经难于寻踪。换言之,对于孩子来说最好的语言应该是甲骨文。而数数来说,作者有一个非常深刻的观点,就是我们并不是用大脑或者心数数的,我们是用身体数数的。简单的说,就是用手指加脚趾数数的,虽然在长大之后我们已经完全永不到这两个曾经离不开的工具。也就是说,教孩子数数最好的工具是指头,而不是算珠。想想也是,算珠怎么看怎么向是现代算盘的简化版本。孩子对于它的理解需要绕一个比较有距离的路才行.
 
        关于讲故事,我们能最先想到的是小时候爸爸妈妈口中的故事和故乡的各种传说。但是在斯坦纳看来,讲故事这件事情同“开车”和“写程序”一样是一个技术活儿。因为他认为故事能给孩子带来的影响非同小可.正确的故事不仅能让孩子对自己有正确的理解,而且可以给孩子在未来应对危机有非常大的帮助。而且,对于不同的年龄的孩子来说,需要不同的故事. 而同一个故事用不同的方式演绎,也会有不同的效果。但是讲故事是难于量化技能,所以也很难办法一个“讲故事一级证书”。而且,越是简单的故事在孩子不同的阶段可以引发出不同的效果。这有点类似于我们偶尔萌生的哲学思考。比如什么是死亡,比如生命的意义。对于孩子的来说,这样的问题是”为什么匹诺曹的鼻子会变长“,以及"为什么仙子会帮助他"。 
 
        今天就写这么多吧,虽然是用键盘,但是写东西仍旧是一个很累人的事情。古今作家的身体相比都是跟程序员一样是棒棒的。

 

 

posted @ 2016-08-17 18:08  好好发心1.4+  阅读(50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