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分享第二章:分析用户需求

    第二章分析用户需求,主要讲了用户需求的收集渠道、一些用户调研的实操方法、用户调研的常见误区、需求的整理和优先级的排序。

    主要的启发是,不同类型的需求收集手段是不一样的。简单的需求、可用性调查适合用问卷调查。因为做问卷的人通常没有耐心思考较为深入的复杂问题。对产品细节、交互体验的使用适合直接观察使用者的真实使用过程,将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同使用者进行交流,弄清楚使用者本人的内心真实想法,以此来指导产品改进。这种方法往往能够发现产品人员习以为常,但是对用户来说却存在不便的问题。

    需求的整理方法,教程中举的例子是从不同的用户角色去分析,他们的需求点以及每个需求点背后的动机,用户在哪些场景下会产生这些需求。这一节主要的干货是结构化思考,结构化的方法有多种多样,结构化思考的好处是能够帮助自己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条层缕析。也有助于我们去表达想法,说服他人。

    需求优先级的排序举了很多实例,主要的方法是象限法。其核心思想是将参考两个维度进行比较,由此决出先后。但是有些例子本身不够全面,比如其中一个分析优先级的例子,将需求实现难度和价值产生的快慢作为横纵坐标。2个维度的比较固然简单实用,但是在实际中,我们面临的许多问题往往是更多维度的抉择。比方说,决定一堆需求的优先级的维度除了实现难度、价值产生快慢,还有价值的大小、价值是否具有复利(具有复利价值的功能应该尽早上线)。如果这些维度的重要程度是一样的,我们可以尝试引入X, Y, Z三个轴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同一个空间象限的需求向量,比较它们模长的大小,并作出决策。对于更多维度,且不同维度的重要程度不一样,则可以引入层次分析法,辅助判断。

posted @ 2020-03-02 17:22  JoeNi  阅读(160)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