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Yu

  :: 首页 :: 博问 :: 闪存 :: 新随笔 :: 联系 :: 订阅 订阅 :: 管理 ::

截止10月6日20时,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普遍下降8~12℃,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地区、陕西大部、黄淮、江等地降温12~16℃,局地降温幅度达18℃以上。

之后缓和了仅仅一两天时间,8日至10日,新一轮较强冷空气再次影响我国中东部,最低气温再创新低,还带来了大风、降雨、降雪天气。

 

对此情况,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分析,在国庆假期前半段,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且影响范围大,南北方部分地区均出现最高气温打破历史同期极值现象,总体呈现偏暖的态势。

在这样情况下,一股强冷空气从副高的低空自北向南切下,地面气温大幅下降,冷暖空气对峙,导致沿淮地区出现阴雨天气,连续的阴雨寡照导造成“历史同期最冷的白天”。

刚入秋都这么冷了,冬天会不会出现极端寒潮?

9月,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MO)也预计,始于2020年的拉尼娜现象将持续至今年年底,这将是21世纪首次出现“三重”拉尼娜现象。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肖潺指出,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1986年以来暖冬出现的频率增加。发生“拉尼娜”事件后的冬季,有气温偏低的年份出现,冬季气温异常的主要特征为: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尤其是华北北部、东北地区南部、华南大部、西南地区东部和北部、西北地区大部等地。

不过他也指出,“拉尼娜”事件只是影响我国冬季气候的外强迫因子之一,我国冬季气候还受到北极海冰、欧亚积雪等因子的影响,同时大气系统内部自然变率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郑飞认为,在拉尼娜事件与暖北冰洋协同影响下,今年冬季,我国的冷空气活动容易持续偏强,易出现阶段性低温和极寒事件。

当前,基于前期北极海温偏暖的现状和未来拉尼娜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预判今冬我国北方部分地区气温略偏低,可能会受阶段性冷空气的影响出现阶段性低温,且极端寒潮爆发的可能性大;

南方部分地区则存在出现低温、冰冻、雨雪等灾害的可能性。

 

posted on 2022-10-11 20:17  myogg  阅读(1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