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之美》阅读笔记03

      今天,我阅读了《架构之美》的五、六章,第五章“面向资源的架构”,作者指出在最近10年里一直推销的企业级架构是建立在可复用的业务服务的基础之上的,而web服务的目标是要成为一种业务策略,成为一种方式,能够在一些地方定义,在任何地方、以各种编程语言异步地访问这些功能。但与这个目标相关的技术不断变化,所以并没有解决如何升级这些服务。作者用一组技术帮助我们理解web服务:SOAP用于服务调用WSDL用于协议调用,UDDI用于服务元数据分布和发现,作者在书中详细的介绍了这三种技术的优缺点。我们倘若想要在不断网络化的世界上保护敏感的、有价值的、私密的信息这一问题仅仅通过这三种技术是不行的,但不管怎样web为一个可伸缩、灵活、可演变的共享信息平台取得了不小的成功。面向资源的架构的标识是向命名的资源发起逻辑请求的过程。这些请求由某种引擎解释,转成该资源的物理形式。逻辑请求由一个面向资源的引擎来命名、解析,并将结果返回给请求者。命名请求可能被解释为一个数据库查询,或是某项信息管理功能。响应请求可能是一个Servlet、一个Restlet、一个NetKernel模块,或是某些可以寻址/能够理解该请求的功能。这些是面向资源的架构的基本内容。

       第六章,“数据的增长:Facebook平台的架构”,在阅读这章后,我了解到通过Facebook平台的Web服务、数据查询服务和FBML等技术,将Facebook界面上的数据与外部开发者的应用栈结合在一起时,对这些页面的数据使用效果最佳。通过Facebook平台特有的数据和web架构,我们可以学习其中思想来解决用户和使用信息越来越多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