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1844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法年鉴》上表明他们完成了
1.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思想前提
1845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首次系统性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实现了历史观上的伟大变革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
19世纪西欧三大先进思潮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
1.德国古典哲学
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3.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19世纪三大科学发现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自然科学前提
1.细胞学说
2.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3.生物进化论
1844年8月底,马克思、恩格斯在巴黎会面,此前已经碰过面
1844年9月-11月,他们在巴黎合写了《神圣家族》,这是第一次合作的著作,以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主观唯心主义
1845年在布鲁塞尔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首次阐述了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实现了历史观的伟大变革
1847年 马克思为批判蒲鲁东创作的《贫困的哲学》而创作了《哲学的贫困》,这是马克思主义学说最早发表的文本
1848年《共cd宣言》发表
工人阶级的圣经--资本论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
马克思主义有鲜明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
其中 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集中体现为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