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线的性能指标

1.总线的传输周期(总线周期

一次总线操作所需的时间(包括申请阶段,寻址阶段,传输阶段和结束阶段

通常有若干个总线时钟周期构成

2.总线时钟周期

早期由cpu发出,而如今都是由桥接器提供的

即机器的时钟信号,计算机有一个统一的时钟,以控制整个计算机的各个部件,总线也要受此时钟的控制

3.总线的工作频率

总线上各种操作的频率,为总线周期的倒数;若总线周期=n个时钟周期,那么总线的工作频率=时钟频率/n

指一秒钟内传送几次数据

4.总线的时钟频率

机器的时钟频率,为时钟周期的倒数;

若时钟周期为T,那么时钟频率为1/T

实际上指一秒钟有多少个时钟周期

5.总线宽度

又称为总线位宽,它是总线上同时能传输的数据位数,通常指数据总线的根数

比如32根线,就被称为32位总线

6.总线带宽

总线每秒可以传输多少字节的数据BPS

\[总线带宽=总线工作频率*总线宽度(bit/s)=总线的工作频率*(总线宽度/8)(B/S)=\frac{总线宽度}{总线周期}(bit/s) \]

指总线本身能达到的最高传输速率

实际计算有效数据传输率的时候要用实际的数据量除以耗时

突发传输方式:一次总线事务中,主设备只需要给出一个首地址,设备就能从首地址开始的若干连续单位读出或写入多个数据

发送首地址需要1个时钟周期,128位数据需要传输4次(128/32),占用两个时钟周期(因为一个时钟周期内传输两次数据4/2=2)

一个时钟周期=1/66Mhz=15ns

串形总线

比如说A设备要给B设备发送数据,只能一个比特一个比特发送

优点:只需要一条传输线,成本低廉,广泛用于长距离传输;应用于计算机内部时,可以节约布线空间

缺点:再数据发送和接受的时候,要进行拆卸和装配,要考虑串形-并行转换的问题

并行总线

可以每次传输多位比特

优点:总线逻辑时序比较简单,电路实现起来容易

缺点:由于线数量很多,占用很多的布线空间,远距离传输成本高。还会有可能产生信号线之间的干扰问题

因此:并行总线不一定比串形总线更快

从工作频率的角度来看并行总线的工作频率无法持续提高

并行工作频率无法持续提高而串形总线可以通过不断提高工作频率来提高传输速度,最终超过并行总线

总线复用

用一种信号线再不同的时间传输不同的信息,可以使用较少的线传输更多信息,从而节省了空间和成本

信号线数

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 3中总线数的总和称为信号线数

![image-20250923183016892](/Users/tusier/Library/Application Support/typora-user-images/image-20250923183016892.png)

posted @ 2025-09-23 18:30  是我,米老鼠  阅读(11)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