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2] 个人作业:软件案例分析

[I.2] 个人作业:软件案例分析

项目 内容
这个作业属于哪个工程 2025年春季软件工程(罗杰、任健)
这个作业的要求在哪里 [I.2] 个人作业:软件案例分析
我在这个课程的目标是 熟悉软件开发流程,丰富软件开发经验,提高软件开发的团队合作能力,掌握优秀的软件开发方式
这个作业具体在哪个具体方面帮助我实现目标 从一些经典的软件设计中学习经验,增加自身对软件开发的理解

本作业使用了LLM,主要用来去了解市场情况

选题

  • 选题类别:🎶音乐软件
  • 选择软件:QQ音乐
  • 对比软件:酷狗音乐、网易云音乐

第一部分 调研,评测

软件评测

1.软件使用

  • 首页推荐:打开软件,推送个性化歌单,如“猜你喜欢”、“每日三十首”等
  • 歌单管理:用户根据自身需求建立歌单以收藏不同类型歌曲,或者直接收藏其他用户歌单
  • 歌曲播放:选择歌单中的歌曲进行播放,也可以在歌曲播放页面进行评论
  • 歌曲搜索:可以根据歌名、歌手名搜索单曲,也可以通过听歌识曲功能进行搜索
  • 社交功能:可以直接与入驻的音乐人互动,也可以观看直播、在社区与有相同爱好的人进行讨论

2.软件分析

产品使用的基本流程:
  • 注册/登录账号
  • 新用户在“首页”中查找歌曲加入歌单后播放或直接播放,老用户直接进入“我的”选择歌曲播放
  • 可以在歌曲播放页面中选择浏览“评论区”,查看其他用户对歌曲的评价,也可发表自己的看法
是否能够解决用户的需求

QQ音乐作为国内主流的音乐平台之一,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用户的基本需求,如听歌、看MV、发现新音乐等,但在某些方面仍有改进空间。

软件在数据量/界面/功能/准确度/用户体验上各有什么优缺点?
优点 缺点
数据量 拥有庞大的曲库,尤其在华语音乐方面资源丰富,几乎涵盖了所有热门歌曲 在国际音乐版权方面相对不足
界面 播放界面简洁美观,操作直观 功能较多导致UI堆积,对于追求极简设计的用户不够友好
功能 功能齐全,支持直播和社区交流等特色功能 一些功能(如“音乐空间”)被认为多余,功能冗余可能会影响用户体验
准确度 在文字检索方面准确度很高,能够快速找到用户想要的歌曲。听歌识曲功能的准确度也较高,接近达到100% 语音检索功能(如哼唱识别)的准确度仍有待提高
用户体验 整体体验较好,能满足用户听歌、看MV等核心需求和社区交流等特殊要求 广告较多,尤其是手机端开屏广告(如摇一摇广告)容易误触,影响体验。付费内容较多,部分用户认为会员价格较高。

3.改进建议

  • 简化界面布局
    • 优化功能分区:重新梳理功能布局,将核心功能(如播放、搜索、推荐)放在更显眼的位置,减少冗余功能的展示。
    • 提供极简模式:为追求简洁的用户提供极简模式,隐藏不必要的功能和广告,提升界面的清爽感。
  • 精简功能
    • 去除冗余功能:对用户使用频率较低的功能(如“音乐空间”)进行评估,考虑精简或优化,减少功能堆积。
    • 整合会员服务:将不同等级的会员服务进行整合,简化会员体系,避免用户因复杂的会员等级而感到困惑。
  • 优化语音检索功能
    • 改进哼唱识别算法:通过技术升级,提高哼唱识别的准确度,减少误判。
    • 增加语音指令功能:支持用户通过语音指令完成播放、搜索等操作,提升便捷性。
  • 减少广告干扰
    • 优化广告投放:减少开屏广告的频率,避免误触。同时,提供更精准的广告推送,提升广告相关性。
    • 提供无广告体验:为不愿意付费的用户提供低门槛的无广告体验,例如通过观看广告换取无广告时间。
  • 加强用户反馈渠道
    • 建立快速反馈机制:在APP内设置明显的反馈入口,方便用户随时提出建议或投诉。
    • 定期更新与优化:根据用户反馈,定期更新软件,修复问题并优化功能。

4.用户调研

  • 采访对象背景:我选择的采访对象为软工wj班的朋友,他平常也有很大的听歌需求,但由于他基本不在音乐类软件上花钱,所以习惯使用各种音乐软件找到免费歌源。但他的需求只有听歌,不需要其他繁琐功能。
  • 采访对象使用产品:网易云音乐、Spotify 声破天、酷狗音乐、QQ音乐
  • 提问问题:
    • 你平时使用哪些听歌软件呢?这几个软件里面你最常用的是哪些?
    • 为什么你选择这些软件呢?相比起来为什么你不经常使用QQ音乐呢?(在上个问题中被采访者没有选择QQ音乐)
    • 你认为QQ音乐的主要问题在哪?怎么样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呢?
    • 单论听歌体验(音质)来说,你对QQ音乐的评价怎么样?
    • 除了听歌之外,你还会使用QQ音乐提供的其他功能吗?
    • 如果给这几个软件的使用体验从好到差排个序,你会怎么排呢?

5.评测结论

总体评价为: d) 好,不错

类别 描述 评分 (满分 10 分)
核心功能 音乐播放流畅,音质好 8
细节 针对低音质音源进行优化,提升高频表现,改善听感;支持多种播放器样式,如黑胶唱机、静态方形、旋转圆形等 7
用户体验 广告较多,且UI设计较为繁琐 4
辅助功能 提供丰富多样的主题装扮和头像挂件,用户可以根据喜好更换整个界面风格,提升个性化体验 8
差异化功能 支持驾驶模式、一起听、跟听模式等多种特色功能 8
软件的效能 内存占用较高,尤其是在长时间运行或后台运行时;启动速度通常较快 6
软件的适应性 支持断网播放,支持多设备同时使用 9
成长性 有个性化推荐功能 8
用户有控制权 QQ音乐在系统状态反馈方面表现较为完善。在错误信息提示方面较为明确,能够提供具体的错误提示 8

Bug 分析和提交

测试环境

pc端:

  • 操作系统:Windows 11 24H2
  • 软件版本:19.42

手机端:

  • 操作系统:HarmonyOS 4.2.0.168
  • 软件版本:14.2

bug严重程度量化标准

星级 系统功能 安全性 用户体验
五颗星(☆☆☆☆☆) 功能完全失效,导致核心功能无法使用 存在严重的安全漏洞,可能导致数据泄露或用户信息被盗 极度影响用户体验,导致用户无法完成基本操作
四颗星(☆☆☆☆) 功能部分失效,影响主要功能的正常使用 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但未导致数据泄露 较大程度影响用户体验,用户需要额外操作来完成任务
三颗星(☆☆☆) 功能存在小缺陷,但不影响主要功能使用 安全性无明显问题,但存在潜在风险 一定程度上影响用户体验,但用户仍可完成任务
两颗星(☆☆) 功能正常,但存在优化空间 安全性良好,但有轻微风险 用户体验良好,但仍有改进空间
一星(☆) 功能完全正常,无缺陷 安全性高,无风险 用户体验优秀,无明显问题

bug1:单曲播放数量无法匹配整个歌单的播放次数

可复现性及具体复现步骤

  • 可复现性:必然发生(pc端和手机端同时存在)
  • 复现步骤:
    • 1.选择一个歌单,可以发现其播放次数为0
    • 2.播放歌单中的一首歌曲,发现播放了好几次(18次)
    • 3.播放后再去查看歌单播放次数,发现依旧为0

Bug 分析

  • 可能成因:QQ音乐的播放次数统计可能存在算法上的限制或Bug。例如,某些用户反馈,听歌次数的统计可能与播放设备、播放模式(如随机播放、单曲循环)有关。此外,平台可能对播放次数的统计有上限或特定的触发条件。

  • Bug 的严重性

    • 系统功能☆:统计问题,对功能使用几乎无影响
    • 安全性☆:无安全风险
    • 用户体验☆☆:对于我本人来说,看着播放量增长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 为何软件团队不能在发布前修复

    • 此bug对功能使用几乎无影响,开发人员不会太重视

BUG 改进建议
我觉得直接将单曲播放次数相加即可,计较单曲可能是在加入歌单前被播放的次数我认为是不需要的,毕竟用户应该会觉得数量越多越好吧。

bug2:日听歌时长统计不准确

可复现性及具体复现步骤

  • 可复现性:必然发生
  • 复现步骤:
    • 首页点击“查看我的音乐DNA”,再点击听歌总数标签,就可到达bug出现界面
    • 可以看到日听歌市场不等于每个歌手听歌时长相加时间

Bug 分析

  • 可能成因:歌手听歌时长和总时长计算方式不同,或者可能是手机端和pc端数据不完全互通(因为这天我既使用了pc端,也使用了手机端)

  • Bug 的严重性

    • 系统功能☆:统计问题,对功能使用几乎无影响
    • 安全性☆:无安全风险
    • 用户体验☆:这个功能本来就很偏,对用户体验无大影响
  • 为何软件团队不能在发布前修复

    • 此bug对功能使用几乎无影响,开发人员不会太重视。而且这个模块可能可能是新加的小功能,开发人员可能没有发现该bug。

BUG 改进建议
正常的话把歌手听歌时长相加就应该是总时长,做个累加即可。

BUG 反馈
已经通过“反馈与修复”功能提交反馈

第二部分 分析

1.工作量分析

阶段 具体任务 所需时间(周)
计划 明确需求和其他因素,估计以下的各个任务需要多少时间 1~2
开发 需求分析 1
生成设计文档 2
设计复审 1
代码规范(为目前的开发制定或选择合适的规范) 1
具体设计(用伪代码,流程图等方法来设计具体模块) 3
具体编码 8~10
代码复审 1~2
测试 测试并修复bug 3
总计 21~25

以上时间算的是一周天天工作的情况,如果以一周工作五天来看,至少需要7~8个月

2.软件质量分析

QQ音乐

  • 优点:
    • 曲库丰富:拥有海量的华语音乐版权,尤其是独家版权(如周杰伦的歌曲),适合华语音乐爱好者。
    • 社交功能强大:支持评论、分享、关注等互动功能,与微信、QQ的联动性强。
    • 音质多样:提供Hi-Res无损音质、杜比全景声等高音质选项。
    • 多平台适配:支持移动、PC、车载等多种设备。
  • 缺点:
    • 广告较多:免费用户会频繁遇到广告,影响体验。
    • 功能冗余:部分功能入口隐藏较深,用户体验复杂。
    • 推荐算法待优化:部分用户反馈推荐算法不够精准。
    • 国际化不足:在国际音乐库和全球化服务上较弱。

酷狗音乐

  • 优点:
    • 音乐库丰富:拥有大量华语和流行音乐资源,尤其在DJ音乐方面表现突出。
    • 操作界面简洁:界面设计直观,易于上手。
    • 特色功能:如“音乐,视频,音频,小说”分类清晰,支持USB独占模式,适合Hi-Fi设备用户。
      缺点:
    • 广告较多:免费用户会频繁遇到广告。
    • 功能冗余:部分功能(如直播)对非目标用户可能造成干扰。

网易云音乐

  • 优点:
    • 社区氛围浓厚:评论功能受欢迎,用户创作内容丰富,社区互动性强。
    • 个性化推荐:推荐算法较为精准,能够根据用户喜好推荐音乐。
    • 独立音乐人支持:提供丰富的独立音乐人作品,适合小众音乐爱好者。
  • 缺点:
    • 曲库相对较小:在主流音乐版权方面不如QQ音乐。
    • 国际化不足:在国际音乐库和全球化服务上较弱。
    • 中低端设备适配问题:在中低端设备上加载速度较慢。

Spotify

  • 优点:
    • 全球曲库覆盖广:提供丰富的国际音乐资源,适合国际音乐爱好者。
    • 个性化推荐强大:基于数据驱动的推荐系统,能够精准推荐音乐。
    • 无广告体验:Premium版无广告,用户体验良好。
  • 缺点:
    • 国内访问受限:在国内需要代理访问,直连延迟较高。
    • 会员价格较高:Premium版价格较国内音乐平台更高。
    • 社交功能较弱:缺乏社区互动功能。

如果要给这些软件排序名列,我觉得要从不同方面来看。如果从功能多样性上来看,qq音乐绝对是前二的,但是大多数用户都喜欢简洁的软件,不需要太多花里胡哨的功能,考虑这方面,qq音乐的页面和功能过于冗余,排在最后也不为过。从整体用户体验上来看,较贵的会员价格、较多的广告等都对用户体验造成了不好影响,但是好的音质有能给它加分,所以我会给它第二到第三的评价。

综合各方面考虑,我觉得软件团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对软件做减法,当然有部分人也会使用那些小众功能,所以我觉得最好还是开发一个极简模式,让用户自己去做选择,而不是完全舍弃小众功能。

第三部分 建议和规划

市场现状

1.市场概况

  • 市场规模:
    • 2023年中国在线音乐市场规模约为322亿元,同比增长33.1%,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495亿元。
    • 在线音乐付费用户数持续增长,2024年第二季度腾讯音乐的在线音乐付费用户数达到1.17亿。
  • 用户数量:
    • 我国在线音乐用户规模从2017年的5亿人增长至2020年的6.583亿人,预计未来仍有增长空间。
    • QQ音乐的日活跃用户数量为7491.9万。
  • 潜在用户:
    • 随着音乐产业的持续发展和用户付费意识的增强,预计未来中国在线音乐市场将继续扩大,潜在用户数量可观。

2.竞争产品

  • 全球主要竞争产品:
    • Spotify:全球最大的音乐流媒体平台,2023年第三季度市场份额为31.7%,拥有2.52亿付费用户。
    • Apple Music:市场份额约为15%,主要依托苹果硬件生态,用户集中在高端市场。
    • YouTube Music:市场份额为13.6%,结合YouTube视频资源,用户增长迅速。
    • Amazon Music:市场份额为12.6%,依托亚马逊Prime会员体系,用户增长稳定。
  • 中国市场主要竞争产品:
    • 腾讯音乐(TME):在中国市场占据约80%的份额,旗下包括QQ音乐、酷狗音乐和酷我音乐。
    • 网易云音乐:市场份额为20.5%,以音乐社区和个性化推荐为特色。
    • 汽水音乐:字节跳动推出的音乐APP,MAU为5083万,同比增长105.5%,但版权内容匮乏。

3.产品定位

产品 定位 优势 劣势 市场态势
QQ音乐 以丰富的内容生态和强大的社交功能为核心,打造一站式音乐娱乐体验 曲库资源丰富,尤其是华语音乐版权。社交功能强大,与微信、QQ深度绑定。音质多样,支持无损音质和全景声。 广告较多,影响免费用户体验。功能冗余,界面设计复杂 作为行业龙头,市场份额稳固,但面临网易云音乐等竞争对手的追赶
网易云音乐 以音乐社区和个性化推荐为核心,打造情感共鸣的音乐平台 社区氛围浓厚,用户互动性强。推荐算法精准,适合小众音乐爱好者。 曲库资源相对较小。中低端设备适配问题。 市场份额逐渐扩大,用户忠诚度高,但整体规模仍小于腾讯音乐
酷狗音乐 以简洁的操作界面和丰富的音乐资源为核心 界面简洁,易于上手。音质优化,支持多种音效。 广告较多。功能冗余,部分功能对非目标用户造成干扰。 作为腾讯音乐的一部分,市场份额稳定。
Spotify 以全球曲库和个性化推荐为核心 全球曲库覆盖广。推荐算法强大,用户体验良好 在国内市场访问受限。会员价格较高。 在全球市场表现强劲,但在国内市场份额较小。

市场与产品生态

核心用户群

1.年龄分布:

  • QQ音乐的核心用户群以年轻人为主,主力军为24岁以下的用户,其次为24~35岁的用户。
  • 用户年龄集中在20-29岁之间,占比较高。

2.性别比例:

  • 男女比例相对均衡,男性用户略多,占比约60%-65%,女性用户占比约35%-40%。

3.地域分布:

  • 用户主要分布在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新一线城市(如成都、重庆、杭州),二线城市及以上的用户占比接近70%。

4.消费能力:

  • 用户群体消费能力较强,中等消费者和中高消费者占比超过60%,具备一定的氪金能力。

5.职业与教育背景:

  • 主要用户包括在校大学生、年轻职场白领和中年职场人士,以追求个性化音乐品质、注重效率和生活品质的群体为主。

6.爱好与偏好:

  • 用户偏好流行音乐、高音质音乐、独家版权内容(如周杰伦歌曲、游戏音乐、综艺Live等)。
  • 用户对生活品质、自我提升、时间效率有较高追求,偏好通过音乐缓解压力、提升生活品质。

用户需求分析

表面需求:

  • 高品质音乐:用户对音质和版权内容有较高要求。
  • 个性化体验:用户希望根据自己的喜好获得音乐推荐。
  • 社交互动:用户希望通过评论区和社区分享音乐,获得情感共鸣。

潜在需求:

  • 情感连接:用户希望通过音乐找到共鸣,缓解压力。
  • 生活品质提升:用户希望通过音乐提升生活品质,利用碎片时间进行自我提升。

用户群体之间的关系

1.学生与年轻白领:

  • 学生群体是QQ音乐的早期用户,随着成长逐渐转变为年轻白领用户。两者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高,容易形成社交互动和口碑传播。
  • QQ音乐可以通过校园活动、明星合作等方式吸引学生群体,进而培养其长期使用习惯。

2.粉丝群体:

  • QQ音乐拥有大量明星粉丝用户,他们通过购买数字专辑、参与明星活动等方式支持偶像。
  • 这些粉丝群体可以通过社交互动(如评论区、社区)形成情感连接,进一步增强用户粘性

产品生态

QQ音乐的子产品及相关产品之间存在紧密关系,可以构建特定的产品生态:

  • 子产品:
    • QQ音乐会员服务:包括绿钻、听书会员等,为用户提供高品质音乐、独家内容和特权服务。
    • 音乐直播与社区:通过直播、评论区、社区等功能增强用户互动。
  • 相关产品:
    • 腾讯系产品:与微信、QQ深度绑定,通过社交平台分享音乐,扩大用户基础。
    • 腾讯游戏与综艺:通过游戏音乐(如《王者荣耀》《英雄联盟》)和综艺表演(如《创造营》)吸引用户。
    • 音乐周边产品:如数字专辑、音乐周边商品,通过粉丝经济提升商业价值

产品规划

新功能:音乐创作助手

NABCD分析

  • N(Need 需求):
    用户需要一个简单易用的音乐创作工具,能够在自身水平不足的情况下也能快速创作并分享自己的音乐作品,同时吸引志同道合的朋友。

  • A(Approach 做法):
    音乐创作助手:集成在QQ音乐中的创作工具,提供智能作曲、作词、编曲、混音等功能。
    创作社区:用户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分享到社区,与其他创作者交流。

  • B(Benefit 好处):
    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无需专业技能。
    用户可以通过创作表达自我,增强情感满足和社交归属感。

  • C(Competitive Advantage 竞争):
    QQ音乐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丰富的音乐资源,可以为创作提供灵感和素材。
    集成在QQ音乐中,用户无需额外下载软件,降低了使用门槛。
    智能创作工具基于AI技术,能够生成高质量的旋律和歌词。

  • D(Deliverable 交付):
    智能作曲功能:基于AI算法生成旋律。
    智能作词功能:提供歌词创作模板。
    一键编曲功能:提供多种编曲风格模板。
    混音工具:提供简单的混音功能。
    创作社区:用户可以分享作品并与其他创作者交流。

角色配置

角色 职务
项目经理(1人) 负责项目整体规划、进度管理、团队协调和资源分配。
UI/UX设计师(1人) 负责界面设计、用户体验优化和交互设计。
开发工程师(2人) 负责功能开发、技术实现和代码维护。
测试工程师(1人) 负责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兼容性测试和用户反馈收集。
AI工程师(1人) 负责智能作曲、作词算法的开发和优化。

16周的详细规划

阶段 周数 任务 负责人
需求分析和设计 第1周 用户调研 项目经理
第2周 功能需求分析,设计功能原型 项目经理
第3周 开发环境搭建,技术选型 开发工程师
核心功能开发 第4~6周 前后端开发 开发工程师
第7~8周 功能集成测试,修复前端和后端问题 开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
功能测试优化 第9周 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兼容性测试 测试工程师
第10周 修复测试中发现的问题,优化功能 开发工程师
内部用户测试与调整 第11周 内部用户测试,收集反馈 项目经理、测试工程师
第12周 根据反馈调整功能,优化用户体验 开发工程师、UI/UX设计师
发布准备及外部测试 第13周 功能上线准备,服务器优化 开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
第14周 向用户发布测试版,监控系统稳定性 项目经理、开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
正式发布 第15周 收集用户反馈,分析数据 项目经理
第16周 根据用户反馈优化功能,发布正式版本 开发工程师,项目经理
posted @ 2025-03-13 19:13  aka杰  阅读(48)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