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融合和虚拟化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超融合和虚拟化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还是通俗点回答你这个问题吧,其实这个问题在相当 一批的IT从业者心中都有这个问题的存在。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现有虚拟化的问题回答入手,现在各类虚拟化的技术已相当成熟,各类数据中心及企事业单位都在广泛使用,那有没有存在的问题呢?懂网络,懂系统,懂存储,懂安全,懂应用。。。。。。。可能是这些具体实践者正在面临的问题,但上面提到的五个类型是否有统一的管理接口呢?有些单位已做,但遇到某些平台升级可能这些RESETAPI就失效了,给这些管理平台开发人员比较大的管理难题,如果搞定这些各类组件甚至是硬件实体的融合难问题就摆在了面前,这时间各厂商就推出了超融合,也可以简单理解成为SDX。以NUTANIX为例,如果没有使用SDX,你可能要在你的虚拟化平台中对接的存储层,网络层,安全层,备份层使用各类命令,力求多合一共同作业,但你使用了超融合,通过CVM的自动化分发可以自动优化IO路径且形成storageIO 控制,NetworkIO控制以及数据池的自动冗余控制,可能在安全层面还相当弱一些,没有办法形成如各类硬件防火墙,负载均衡,上网行为管理,日审,堡垒等具有的功能且联动(某服的好像已融合了他们的防火墙,负载,上网功能,但他们可能对于底层的CVM层做的不如别的好,仅个人看法不代表行业),但已最大化的简化了各功能组建的自动化联动。也不用你买一堆硬件在那里画各类图,搞各类设计,很多都自动了创建且有成熟型方案了,但如果是虚拟化的话你就惨了,自己动手做水晶头可能更重要一些,做完了还要搞VPC,vxnet,PRRouter,loadbalancer.......,使用超融合,你最大程度的使用了标准统一开放式API,不用你再跟各种厂家要或者查resetAPI,一句话,高可用,高可靠,高性能,轻维护,融合各类自动化群集让专业的经验融合进产品才是真正好用的超融合,这些经验不只是IAAS,还有PAAS。
超融合:
超融合产品主要是一种架构理念即计算、存储、网络共享x86服务器的物理cpu,内存资源,从而达到资源的极致利用。其中计算主要以不同的虚拟化为主:kvm,hyper-v,xen等; 存储是指软件定义的分布式存储比如开源的ceph,GFS,glusterfs等;所以拿炒菜打个比方,虚拟计算、分布式存储、虚拟网络是三个材料,而超融合是炒菜的方法即把这三个菜放到一起炒。可见还有别的炒菜方法,比如分开炒也就是计算、存储分离架构(计算集群+存储集群)
不同的炒菜方法会有不同的味道,超融合的方式有着他自有的优点:
- 资源利用率更高
- 成本更低
- 管理更简单等
Nutanix在2009年就推出了他的超融合产品,核心的主打就是把分布式存储上移到虚拟计算集群,使得计算、存储共享物理服务器的cpu、内存,那个时候他主要支持的虚拟计算是vmware的ESXi,及微软的Hyper-v,不过后来Nutanix也推出了自己的软件定义的虚拟计算组件:Acropolis, 应该是基于KVM虚拟化实现的,所以可见他的核心优势是自研的分布式存储组件,这样在他的Bible里面大幅介绍存储就不足为奇了。不过,我相信他后面会加强Acropolis的能力,甚至于虚拟网络能力,毕竟超融合架构是计算、存储、网络的综合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