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在线教学的杞人忧天

新冠疫情对这个世界的影响越来越深入,把各个国家政府、民众、企业、专业机构等都放在了阳/病光/毒下来炙烤,我想疫情过后一定会有很多关于社会治理、经济运行模式、大众文化等方面的反思和讨论。全球化伴随着互联网的成功几乎成为了人们思考未来社会或者地球变化的默认方向,新冠病毒显然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人际连接其实是脆弱的(vunlerable),我们的未来是要强化还是弱化人际连接?从这个角度,我觉得新冠病毒更像是一个隐喻,对整个人类提出灵魂三问:人类是谁?人类从哪里来?人类要去向哪里?

开篇有点扯了。今天写这篇文章的动机是对在线教学进行反思。新冠疫情导致同学们不能返校,但教学是个大事,不能停下来,所有学校不得不选择了在线教学。小学、中学和大学,无一例外。看起来我们的网络建设这些年搞的还不错,撑住这么多人的在线学习是个了不起的成绩。从本学期所负责的课程(面向对象设计与构造,专业课)来看,我们的作业和实验训练早就实现了在线化,通过我们的课程系统来发布、提交和评测。看起来不同的是主要是理论授课和研讨,我们一开始就判断我们的课程不应该受到太大的影响。事实也确实如此,对比2019年的教学,我们从作业和实验完成的效果和质量两方面来看,今年甚至还有所提高。也是担心授课效果受影响,我们在开课第二周及时采纳学院建议,在理论授课时增加与同学们的交互式讨论,每次课都设置了2-3个开放性的讨论题,从各个小班的讨论效果来看,参与度都还不错。至少每次都有多位同学积极和老师进行交互。研讨课在腾讯课堂进行实时交互,同学们进行分享、提问,老师和助教也围绕分享主题引导讨论,并抛出一些延展性的问题让同学们进一步思考。课程组老师和助教在这几个方面投入了不少精力,目前来看效果似乎还不错。我以为,其核心是抓住了交互这个环节,老师与同学之间的交互是否顺畅和活跃是教学,特别在线教学的关键。

近期看到不少学校都在组织在线教学的交流讨论,学期过半,大家想必都有了很多经验,值得相互碰撞。目前来看,似乎大家都是比较乐观,感觉在线教学的效果比想象中要好。因此,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似乎在线教学将来会常态化。作为工科专业的专业课老师,特别是计算机专业,我们大部分训练都是在计算机环境中来开展的,在线教学的开展相对比较顺畅和方便。但我似乎越来越有一种不好的感觉,产生了一些担忧,但愿是杞人忧天。

整体的不好感觉,就是慢慢有了一种莫名的教学孤独感。在准备理论课视频(录播)时,我对着电脑屏幕在独舞,视野里没有了鲜活的同学们,思路也很难打开,更加没有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有的那种突然“明悟”。研讨课时,我关联不起来同学分享的技术内容和他的个人特质;课堂讨论环节,常常就是那几位活跃的同学在陪老师“起舞弄清影”,课堂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那种庄严感在慢慢模糊。而在面对面的授课中,老师会逐渐建立起整个班级同学的集体画像感;而在这种在线教学中,虚无感却越来越明显。因此,我对在线教学的第一个担忧,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学习交互虚拟化会带来情感交互的虚无化,这样的教学似乎缺少了一些温度和相互关怀,有点冷冰冰的,应不是长久之计。

我个人的体验,常常在面对面授课过程中,在讲解某个问题时会出来一些灵感,一下子把某些问题搞清楚,或者冒出来很有趣的问题。这是一种非常愉悦的体验,一种沉浸入课堂中才有的快乐体验。而今年到目前为止,我似乎始终没有找到这种感觉和体验。究其差别,课堂面对面教学,讲台就是一个舞台,我在上面投入的演我自己,是一种忘我的表演;而在线教学,我始终找不到那个舞台,也没法进入到那种忘我的状态。由此看来,讲台、激光笔、教室中的桌椅、跟随老师移动的一双双眼睛都是这个舞台不可少的元素,是这些元素让上课有了一种仪式感。由此,我对在线教学的第二个担忧,在线教学抹掉了这种带有仪式感的舞台,老师没办法沉浸进入课堂。一个没办法沉浸入课堂的老师,我认为是很难“用心”来授课的,不知道这样能否培养出“用心”思考和践行自己的学生个体。

回忆起自己读书年代,课堂上学的具体技术内容基本都模糊了,留有印象的大多是一些“定格照片”,老师讲课时的某个动作,某个有趣的问题,甚至是某个尴尬场景等。如果没有了这些回忆,一个人的读书年代恐怕就是苍白的,固然可以学到“万卷书”,但恐怕行不了“万里路”。对于在线教学,同学们都在各自家中,家庭氛围和环境自然有差异,拉长时间来看,同学们对一门课的集体记忆会留下什么呢?固然课程的内容和训练是个重要记忆,但往往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就会淡忘和模糊。对一门课的集体记忆毫无疑问是对大学的集体记忆中的关键成分,如果同学们的大学集体记忆难以找到具象和鲜活的交集,恐怕会导致大家难以找到共同的心理坐标,相互之间的纽带也就不牢固,容易断。这是我对在线教学的第三个担忧。

我并不否认在线教学在技术上的特点和优势,确实能够发挥作用。我的担忧,归结到一点,希望不要那么“过分”或“刻意”去宣扬和提倡在线教学,也希望有更多人能够从不同角度来理性分析在线教学的利和弊。在如今人与人的面对面交流机会越来越少,越来越碎片化的年代,固定时间、固定地点、主题式的持续交流(课堂)仍然不可或缺,甚至会显得弥足珍贵,我认为这对于塑造人的性格,甚至人格都具有重要意义,对老师和学生都是如此。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只是途径,有些书并不在ppt中,更不在教材中;行路甚至也不是目标,也是途径,发现自己的内心恐怕才是目标。

posted @ 2020-04-23 00:03  知北游手记  阅读(543)  评论(2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