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老了:《父亲与伊藤先生》
看了《父亲与伊藤先生》,对于老之将至越来越有切肤之感。联想到其他几部电影,《无用之人》《0.5毫米》,都是在说老了之后的人生。总的来说,就是一个字,惨。日剧以丧为基调,倒也不奇怪,但是,还是激发了我对于老年人生的思考。应该怎样度过老年?
首要,达成人生全段最强挣钱能力。退休后的大问题,就是和社会脱节,进而影响精神和身体。那该咋办?找事干,融入人群,跳舞打球下棋钓鱼旅游……但我觉得如果光参加一般意义的老年活动,是一种浪费。现代社会,人们成熟的过程被大大延缓,一生的摸爬滚打的经验,恰恰在退休时达到顶点。这是实实在在的优势,在商业社会中,完全可以转化为盈利能力。找到适合退休阶段的变现模式,投资、写作、社会工作,其实都挺好。《无用之人》给出的似乎是一个反面案例,主角退休后加入公司,CEO意外去世后接任,最后因为连带责任背负巨债。我认为恰恰相反,主角的选择没有问题,他的确也因为这个事焕发了青春,也充分利用了自己的经验和人脉。至于后面接任CEO的剧情,已经非常不合常理了,公司还有其他合伙人、投资人,哪能如此草率把公司交给一个聘用的退休顾问,至于负债的连带责任则纯属瞎扯了,一个在银行干了一辈子的人,能着这个道?
其次,放下我执,接受命运的安排。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智慧的一个体现,就是认命,就是不强求。不如意的人生,不得志的工作,各种遗憾委 屈,都统统接受,安之若素,不抱怨。《父亲与伊藤先生》的伊藤,就有这个气质,非常舒服。《无用之人》中男主还奢望一段婚外情,就是一种妄念。一切皆是命,事业失败、孩子没出息、身体疾病……如果碰上了,也没办法,只能咬牙承受。
其他的,比如《无用之人》中提到的“卒婚”的概念,我也觉得并没啥特别的新意。“婚姻毕业”的状态,与退休或老去并无必然的联系,退休也许只是一个导火索。相比之下,子女、老人、工作失败、投资失败等,同样能够带来对婚姻的重新认识和重新定义。
如果特定到老年阶段,也许个人财产管理算一个要点。个人财产是老人生活的依仗,也是和子女后辈的重要联接。即使进养老院,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第一肯定是要稳定,绝不能像《无用之人》那样,随意就押上个人资产,让家庭和家人陷入困境。第二要充分发挥作用,资本本身就是力量,要让它增值,可以不用,但能够带来最大的安全感。第三管理预期,老人的钱基本都是留给别人的,预期管理也是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