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园logo
  • 会员
  • 众包
  • 新闻
  • 博问
  • 闪存
  • 赞助商
  • HarmonyOS
  • Chat2DB
    • 搜索
      所有博客
    • 搜索
      当前博客
  • 写随笔 我的博客 短消息 简洁模式
    用户头像
    我的博客 我的园子 账号设置 会员中心 简洁模式 ...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只是向上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博客园    首页    新随笔    联系   管理    订阅  订阅
不要过早下结论

曾经读到一个有趣的故事:一只不知名的鸟儿总是每日准时光顾一间无人居住房子的窗户。远远望去,只见它站在窗台上,不停地以头撞击玻璃,然后总被撞得落回窗台。但它坚持不懈,每日总要撞上十来分钟,然后又跌回窗台。人们纷纷猜测它大概是为了进那房间。而鸟儿站着的窗台边,另一扇窗户就大开着,于是聪明的人们得出结论:这是一只大笨鸟。直到有一天,有个好事者带来望远镜,才真相大白:窗玻璃上沾满了小飞萤的尸体,那鸟儿吃得不亦乐乎!啊!原来是一只聪明的鸟。人们将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于小鸟,自以为是,过早地下结论,差点把聪明的鸟当笨鸟,冤枉了一只好鸟。

        同样有一个年轻人,到某地查访贫困的原因。出发前,有人告诉他,那儿的人特别好吃懒做,整天无所事事。他到了该地,看见一个人在田里锄草,那人坐在一把椅子上,锄一会儿就停下来歇一阵子。年轻人想,连锄草都要坐着,这里的人真是懒得不可救药了!他马上生气地转身回家,就在他绕过木棚拐弯时,又朝老人望了一眼,才下意识的突然停住了脚步。原来,老人椅边靠着一副拐杖,有一条裤口空荡荡地直垂到地面上。顿时,那个好吃懒做混日子的人,一下子成了一个百折不挠的英雄。年轻人也是听信人们的言传,过早地下结论,差点把英雄当懒汉,冤枉了一个好人。    
       
由此可见,凡事不能过早地下结论,不要轻易把人想得那么坏,尤其是在不了解事实真相之前,更要慎重,否则会为表面现象所迷惑,掩盖了事实真相和本质,得出错误的结论。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过早下结论呢?

首先要避免先入为主,无端猜测,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宋富人以感情的亲疏来判断,在没有事实根据的情况下,就过早下结论,无端地猜测,把邻人之父的好心当成了驴肝肺。《列子》上也有类似的记载:“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丟斧之人就认准邻居之子偷了他的斧子,所以怎么看怎么像。过后找到了,却怎么看怎么不像。这都是他自己的思想在作怪,先入为主的缘故。在没有一点事实根据的情况下,就过早下结论,无端地猜疑别人,就极容易冤枉了好人。历史上有好些冤假错案就都是这样想当然造成的,像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千古奇冤。遇到问题不经过调查研究就轻易作出判断,毫无根据地瞎猜疑,主观意识太强,经常会造成识人的错误与偏差。现实生活中,也经常发生这样的事。对人对事,千万不要先入为主,带着有色眼镜看人,更不应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猜疑是一种不符合事实的主观想象,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心理。猜疑心重的人,往往先在主观上假定某一看法,然后把许多毫无联系的现象都通过所谓的“合理想象”硬拉扯在一起,来证明自己看法的正确性。为了能达到这一目的,他们甚至能无中生有地制造出一些现象,像警察推理案情一样,于是越猜越疑,越疑越猜,其实离事实真相岂止十万八千里之遥。一次星期一上班,教同头课的两位老师都不见人影,也没见年级主任。有个同事就无端猜想他们出外开会去了。学校领导真不够意思;年级主任挑了她们两个,也够戗;她们两个也不言语一声,真差劲。越想越气,什么工作也没心思干,气倒没少生。谁知下午她们都来了,原来是凑巧都有事请假,你说无端揣测,不是自己找气受,自己给自己过不去吗?有个电视剧也有这样的情节:一个局长见妻子和男支书一块出去学习时,登记了一个房间,就以为两人干了见不得人的勾当,闹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后来一调查才得知事实真相:原来旅馆没房了,两人就登记了一间房,并没有在一起住。妻子住在了值班室的一张空床上。真是无端猜测、过早下结论害死人啊!
       
不要捕风捉影,听风就是雨,遇事更要冷静沉着。现年30岁的董某是安徽人,和妻子一起到沪打工。妻子在一家KTV上班,每天凌晨才回家。一天妻子迟迟未归,董斌怕生意外,就到必经之路等候。一会儿,一辆汽车在不远处停了下来,车内正坐着自己的妻子,和车里的男人交谈甚密,立马断定两人有私情,妻子“红杏出墙”。董斌一时妒火中烧,砸碎了陌生男人的车玻璃。男子弃车落荒而逃。董更觉两人有不寻常的关系,不顾妻子的解释和阻拦,叫上四个老乡一路追赶,并强行将其带至旅馆。董某等人采用殴打、威胁等方法,抢走男子随身携带的现金、项链等财物,并以其与妻有私情,需要赔偿精神损失费为由,逼迫该男子写下一张2万元的欠条。后董某被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以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4年,并处罚金4000元。董某一见妻子和男人说话,不作调查研究,不问青红皂白,就武断妻子和人有染,以致做了荒唐事,伤害了自己的妻子不说,还吃了官司。所以遇事要自己多用脑子想一想,学会冷静分析问题,不要不加考虑,头脑一热,不顾后果,酿成后悔莫及的事。子路一天半夜时分回到家中。他暗自思忖,我离家日久,妻子贞否?不如轻启门户,窥探一番。于是他跃入院墙,用刀尖拨开门闩,走到床前,暗里一摸,竟有两个人头合枕而眠。子路顿时怒从胆生,举刀欲砍,突然想起老师叮嘱:杀人勿动刃。便放下刀,点灯一照,原来是妻、妹同床。子路此时还能够保持冷静头脑,才没有误杀亲人。如果稍微头脑一热不冷静,两条人命即刻休矣。现实中有多少懊悔的事不是由于没有调查研究就轻易下结论,又头脑发热、一时冲动造成的?

弄不清的事情先多看看,等弄清楚再说,要注重调查研究,让事实说话。有了猜疑,不要急于行动,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耳听是虚,眼见为实”,不能听见别人说什么就产生怀疑,要以眼见的事实为据。况且,有时眼见也未必就是事实,比如两个人打架,你见一个人打另一个人,就武断判定他是主要责任人。岂不知他是还手,只是你没有看见第一个人出手打他就是了。要彻底了解事情的真相,就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功夫,找出本质性的东西。颜回随孔子在陈、蔡期间绝粮七天,子贡费了很多周折才买回一点米。颜回与子路在破屋墙下做饭,有灰尘掉进饭中,颜回便取出来自己吃了。子贡在井边远远望见,很生气,以为他偷饭吃,便把自己看到的情况告诉孔子。孔子说:“我相信颜回是仁人已非止一日,你虽如此说,我仍不会怀疑他,这里边必定有缘故。你等等,我将问他。”孔子把颜回叫到身边说:“日前我梦见先人,大概是启发佑助我。你把做好的饭送进来,我将祭奠先人。”颜回对夫子说:“刚才有灰尘掉进饭里,留在锅里不干净,丢掉又太可惜,我就把它吃了,不可以用来祭奠了。”孔子说:“是这样,我也一起吃吧。”颜回出去后,孔子环顾了一下身边的弟子说:“我相信颜回不是从今天开始的。”孔子相信颜回,不轻信人言,又详细地调查,才没有冤枉颜回。一对夫妻偷看女儿的日记,以为女儿在谈恋爱,就旁敲侧击地进行火力侦察,经过一番对话,才了解了真相,原来是语文老师让学生每天抄别人一篇日记,女儿那篇丘比特的日记原来是抄别人的。夫妻两人虚惊一场。如果不是经过调查了解,轻易下结论,女儿岂不受到天大冤枉?弄不好还会造成严重后果。现实中这样的事例还少吗?

了解要全面彻底细致,而不轻易过早地下结论。一个人有四个儿子,他希望儿子们能够学会不要过早地对事情下结论。所以,他依次给四个儿子提出同一个要求,要他们分别去远方看一颗梨树。大儿子在冬天前往,二儿子在春天,三儿子在夏天,四儿子则是在秋天前往。当他们都回家之后,父亲把他们一起叫到跟前,让他们形容自己看到的情景。大儿子说,那棵树很丑,枯槁、扭曲。二儿子说,这棵树被青青的嫩芽所覆盖,充满了希望。三儿子说,树上花朵绽放、充满香气,看起来十分美丽。小儿子说,树上果实累累,充满了生气与满足。父亲对四个儿子说:你们都是正确的,因为每个人都只看到这棵树一个季节的风景。他告诉儿子们,不可用一个季节的风景来评判一棵树或是一个人,关于一个人的内在实质是怎样的,还有一个人生命的欢愉、喜乐、爱好,只有在经历过所有季节之后,才能衡量。不要因为一个痛苦的季节就对人生下结论,坚守忍耐渡过这段艰难,美好的日子将在不久之后来到。这故事告诉我们遇事一定要全面地看问题,全面地了解情况,全面地占有第一手资料。然后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删繁就简,而不像瞎子摸象一样,才能恰如其分地得出合乎情理的结论,概括出事物的本质,正确地解决问题。                  

    遇事一定要冷静分析,全面了解真相,避免先入为主,不要过早下结论,以免冤枉了好人,败坏了好事,耽误了大事。

posted on 2009-12-01 12:34  jes.shaw  阅读(4634)  评论(0)    收藏  举报
刷新页面返回顶部
博客园  ©  2004-2025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 浙ICP备20210404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