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_Effective_C++_条款四:确定对象被使用前已先被初始化

 

1. 内置类型

C++中的内置基本类型,比如int,double,float等,初值都是垃圾值,即声明int i,i的初值是一个垃圾值。本书建议的最佳处理方法是:永远在使用对象之前将之初始化。比如:

1 int x = 0;
2 
3 const char* test = “hello world”;
4 
5 double d; cin >> d;

2. STL

C++提供了丰富的容器,比如vector,list,deque,map和set等,这些容器已经写好了构造函数,所以总会自动初始化成默认值,程序员可以直接使用,比如:

vector<int> vt; vt.push_back(3);

3. 自定义类

C++在类中有专门初始化成员变量的构造函数,程序员可以写出合适的构造函数,比如:

 1 class A
 2 {
 3 private:
 4          int a;
 5          double b;
 6          string text;
 7 
 8 public:
 9          A():a(0), b(0), text("hello world"){} //构造函数
10 };

当声明

A obj;

时,obj的成员变量a,b和text就已经获得了初值,分别是0,0和hello world。

这里注意一下,有些C++的初学者喜欢这样写:

 1 class A
 2 
 3 {
 4 private:
 5          int a;
 6          double b;
 7          string text;
 8 
 9 public:
10          A()
11          {
12                    a = 0;
13                    b = 0;
14                    text = "hello world";
15          }
16 
17 };

效果虽然和上一个例子一样,都获得了指定的初值,但执行的效率却不如上个例子。上一个例子中使用了成员初始化列表的方式,即在冒号后面逐一初始化,但本例却在函数体内进行了初始化。事实上,本例其实不能严格称为“初始化”,因为在进入构造函数的函数体时,这些成员变量已经被初始化了,a和b初始化成垃圾值,string因为是STL,调用默认的构造函数初始化为空字符串,在函数体内进行的操作实为“赋值”,也就是用新值覆盖旧值。这也正是说它的执行效率不高的原因,既进行了初始化,又在之后进行了赋值,不像上一个例子,只有初始化,一步到位。在有些特殊情况下,比如成员变量是const的或者是reference的,进行初始化后值就不可以改变了,这时只能用初始化列表,不能在函数体内赋值。

所以,应该尽可能地采用有冒号的成员初始化列表。注意这里的用词“尽可能地”,表示也不是所有情况都用这个初始化列表,当想构造的内容复杂,或者已经模块化为函数了,这时不能用初始化列表的方式,就采用在函数体内赋值的方式为好。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要注意下,当使用初始化列表时,初始成员变量的顺序与列表排列的顺序没有关系,只取决于声明这些成员变量的顺序,还是那个例子,将之改成:

 1 class A
 2 {
 3 private:
 4       int a;
 5       double b;
 6       string text;
 7 
 8 public:
 9        A():b(0), a(0), text("hello world"){}
10 };

虽然初始化列表的顺序是b在先,但编译器只会根据声明变量时的先后顺序,所以还是a被先初始化,想要用以下这种方式初始化的同学要当心:

 1 class A
 2 {
 3 private:
 4          int a;
 5          double b;
 6          string text;
 7 
 8 public:
 9          A():b(0), a(b), text("hello world"){}
10 
11 };

这一定不会得到你想要的结果的,因为a会首先初始化,而这时b尚未初始化,所以会有bug。本书中建议,为了避免这种顺序不一致的晦涩错误,“当你在成员初值列中条列各个成员时,最好总是以声明次序为次序”。

 

4. 不同编译单元内定义的non-local static 对象

这里先解释一下名词,static是静态的意思,表示这个变量不由栈分配,而存储在特有的全局变量/静态变量区域中,具有长寿命的特点(从被构造出来,直到程序结束时,才会由系统释放资源);而non-local则是说这个对象是全局的,而不是函数内的静态变量,是说它的作用范围广。本博客中

http://www.cnblogs.com/jerry19880126/archive/2012/12/22/2829394.html

介绍了有关函数作域和生存周期的区别。

比如在文件1中定义了

int a = 1;

而在文件2中又会去使用:

extern int a;
int b = a *3;

可以看到文件1应在文件2之后执行,这样a才能获得初值,否则b得到的将是垃圾值,但事实上C++对于不同文件执行的相对次序并无明确定义,这样b究竟得到的是垃圾值还是3就不能确定。

解决这个问题是方法是不要使变量有全局的作用域,可以在文件1中定义:

1 int& GetA()
2 {
3          static int a = 1;
4          return a;
5 }

而在文件2中调用

int b = GetA();

这样就一定保证a的初始化在先了。

 

总结一下:

(1)     为内置型对象进行手工初始化,因为C++不保证初始化它们;

(2)     构造函数最好使用成员初始化列表(实际初始化顺序不与列表的排列顺序有关,只取决于类中的声明顺序),而不要在构造函数体内使用赋值操作;

(3)     未避免“跨编译单元的初始化次序”问题,请用local static代替non-local static对象。

posted @ 2013-03-09 10:19  Jerry19880126  阅读(212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