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题-说几种常见的攻击方式及预防手段
一、恶意软件攻击
(一)攻击方式
- 病毒
 病毒是一种能够自我复制的恶意程序,通过修改其他程序或文件传播。它可能通过电子邮件附件、共享文件或移动存储设备进入系统,导致系统运行缓慢、文件损坏或数据泄露。
- 木马
 木马伪装成合法软件,安装后会在计算机上创建后门,攻击者可借此远程控制设备,窃取敏感信息。
- 蠕虫
 蠕虫通过网络自动传播,利用系统或软件漏洞感染更多设备。它们常通过电子邮件或网络共享进行扩散。
(二)预防手段
- 安装防病毒软件
 使用知名品牌的防病毒软件并定期更新病毒库,以检测和阻止恶意软件。
- 保持系统和软件更新
 及时安装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补丁,修复已知漏洞。
- 谨慎下载和安装软件
 只从官方渠道下载软件,避免使用来源不明的文件。
二、网络钓鱼攻击
(一)攻击方式
攻击者通过伪装成合法网站或发送欺诈性电子邮件诱骗用户提供敏感信息,如账号密码或信用卡信息。
(二)预防手段
- 仔细检查邮件来源和链接
 不点击不明来源的链接,通过鼠标悬停查看链接的真实地址。
- 使用加密通信协议
 确保访问的网站使用“HTTPS”协议,以保护数据传输安全。
- 提高安全意识
 定期进行网络安全培训,了解钓鱼邮件的特征。
三、拒绝服务攻击(DoS/DDoS)
(一)攻击方式
攻击者通过向目标服务器发送大量请求,使服务器资源耗尽,导致正常用户无法访问服务。
(二)预防手段
- 使用下一代防火墙和入侵防御系统(IPS)
 实时监控网络流量,检测并缓解异常流量。
- 增加服务器资源和冗余
 将服务器部署在不同数据中心,确保在攻击发生时可以快速切换。
- 制定应急响应计划
 在攻击发生时迅速恢复服务,减少业务中断。
四、中间人攻击(MITM)
(一)攻击方式
攻击者在通信双方之间截获、篡改或转发数据,窃取敏感信息。
(二)预防手段
- 使用加密通信协议
 在传输敏感数据时使用TLS/SSL等加密协议。
- 验证网络连接的安全性
 在公共网络中使用VPN,确保通信安全。
- 警惕异常网络行为
 注意数据传输速度异常或频繁中断,及时检查网络连接。
五、SQL注入攻击
(一)攻击方式
攻击者通过在输入字段中插入恶意SQL语句,篡改数据库查询逻辑,获取或篡改数据。
(二)预防手段
- 使用参数化查询
 避免直接将用户输入拼接到SQL语句中。
- 对用户输入进行验证和过滤
 限制输入长度和字符类型,防止恶意字符注入。
- 限制数据库用户权限
 分配最小化权限,减少攻击者对数据库的破坏范围。
六、社会工程学攻击
(一)攻击方式
攻击者通过与人交流,利用信任、好奇心等人性弱点,诱骗用户提供敏感信息。
(二)预防手段
- 提高安全意识
 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请求,通过官方渠道验证信息。
- 建立安全的沟通渠道和验证机制
 对敏感信息请求进行多渠道验证。
- 加强员工安全培训
 定期进行网络安全培训,提高识别和防范社会工程学攻击的能力。
七、零日攻击(0day)
(一)攻击方式
攻击者利用尚未公开的系统或应用程序漏洞进行攻击。
(二)预防手段
- 安装实时监控和主动防御设备
 检测并阻止未知威胁。
- 实施网络边界防范
 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的安全。
- 定期更新系统和软件
 及时安装安全补丁。
八、物联网设备攻击
(一)攻击方式
物联网设备因安全防护不足,可能被攻击者利用进行数据窃取或发起DDoS攻击。
(二)预防手段
- 更新设备固件
 定期检查并安装设备制造商提供的安全更新。
- 使用强密码和身份验证
 为物联网设备设置复杂密码,避免使用默认密码。
- 隔离物联网设备
 将物联网设备与核心网络隔离,限制其访问权限。
九、勒索软件攻击
(一)攻击方式
勒索软件通过加密用户数据并要求支付赎金来解锁数据,攻击形式不断进化。
(二)预防手段
- 定期备份数据
 将重要数据备份到离线存储设备,确保在攻击发生时可以快速恢复。
- 使用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
 防止恶意软件进入系统。
- 员工安全培训
 教育员工识别和避免可疑链接或附件。
十、API安全漏洞攻击
(一)攻击方式
攻击者利用API设计和实现中的漏洞,窃取数据或篡改系统。
(二)预防手段
- 强化端点保护
 定期审核API访问权限,限制不必要的访问。
- 使用加密协议
 确保API通信使用HTTPS等加密协议。
- 持续监控和审计
 定期检查API日志,检测异常访问行为。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