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当公司运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857988/answer/1954687160545411181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857988/answer/195468716054541118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很多人搞钱,最大问题是没有“老板思维”,只有“员工思维”。
员工思维是什么?
等任务,等指令,等反馈。
老板派活,我干完拿钱。活赚不赚钱,公司未来咋样,与我无关。我就是拧螺丝的。
所以他们天天网上找“项目”,本质是找“云端老板”派活。
“大佬A”说小红书能赚钱,他就去做,发百篇笔记没水花,不干了。
“大佬B”说视频号是风口,他就拍20个视频没人看,放弃。
他以为在创业,其实在“虚拟跳槽”,从A项目到B项目,一直当“临时工”,从未为结果负责。
老板思维是什么?
老板是定义问题、创造价值、承担风险、享受回报的人。
老板眼里没有“打工”,只有“经营”。
这家公司,就是你这人。
你的时间、精力、注意力,就是全部启动资金。
一年365天,8760小时。
这笔钱,怎么花?
挥霍掉买碎片焦虑?还是ALL IN投入长期回报?
这就是“一人公司”起点:把自己当资本,严格预算管理。
我说的“一人公司”有六个核心部门。
你一人身兼六部门最高负责人。
第一部门:董事会。
董事长是谁?
是你最清醒、理智、有远见的灵魂。
董事会职责不是干活,是“定战略”。
每年只开一次会。
议题只一个:我这“一人公司”,使命、愿景、价值观是什么?
说白了,就是“我这辈子,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是为赚钱买包换车,朋友圈炫耀?
还是为创造、留下什么,体验更深刻自由的生命状态?
这答案决定公司“主营业务”方向。
方向错了,跑越快死越惨。
很多人搞错,把“赚钱”当使命。
这像公司把“盈利”当使命一样可笑。
盈利只是结果,是正确履行使命后的副产品。
你得先想明白,你公司为哪“市场”提供什么“价值”?
你喜欢孩子有耐心,公司使命可能是“用有趣方式点亮乡村儿童阅读之光”。
你懂审美会搭配,使命可能是“帮职场新人用最小成本建立自信职业形象”。
你痴迷代码爱创造,使命可能是“开发小而美工具解决细分人群痛点”。
看,使命必利他。
“我想要…”是索取。
“我能为…提供…”是创造。
只有创造带来价值,只有价值换来财富。
这董事长轻易不发言,但一开口,所有部门无条件执行。
他是你迷航时的灯塔。
第二部门:研发部。
研发部负责“产品开发”。
你产品是什么?
就是你这人能提供的独一无二“价值集合”。
它可是一项技能,如画画、编程、咨询。
可是一种体验,如很会带人玩,规划好玩旅游路线。
可是一种情绪,如很治愈,能用文字声音安抚焦虑。
多数人“产品”是毛坯房,粗糙简陋没亮点,扔市场狗都不理。
研发部核心任务是“打磨产品”。
你得像挑剔产品经理,对自己惨无人道剖析。
我“产品”核心功能是什么?目标用户是谁?解决用户什么痛点?
我的产品与市面上“竞品”(其他人)比,差异化优势在哪?
很多人说我没技能,就是普通人。
普通才是最大市场,但你不能没特色。
我认识一三线城市宝妈,她说自己啥也不会。
我问,你会做饭吧?她说家常便饭而已。
我说,你只做一菜到极致,比如“番茄炒蛋”。
她真去研究了,从番茄品种(硬软酸甜),到鸡蛋种类(土鸡蛋、洋鸡蛋),到油温控制,放糖放盐,出锅时机。
她用一月研究几十种番茄炒蛋做法。
然后小红书开号叫“番茄炒蛋女王”。
每日只讲番茄炒蛋。
今天分享“如何炒出蛋花像云朵蓬松”。
明天分享“给孩子吃无添加番茄酱版”。
后天分享“五星级酒店不传勾芡秘诀”。
三月涨10万粉。
调味品品牌、锅具品牌找她合作。
一年后,她做出自己“番茄炒蛋专用酱料包”,月卖几万单。
她把自己从“会做饭普通人”研发成“番茄炒蛋领域绝对权威专家”。
这就是“产品研发”。
找极度细分的点,用“第一性原理”思考,用“刻意练习”打磨,把自己打造成这针尖领域第一。
你知识、技能、经验都是“研发素材”。
你每日看书、学习、思考、实践,都是给产品版本迭代。
第三部门:生产部。
生产部负责把研发产品稳定、持续、高质量“量产”。
这是最枯燥也最见功夫部门。
光有好想法好产品定义没用,你得拿得出。
日更文章就是生产。日更视频就是生产。每日拜访客户就是生产。每日画图就是生产。
生产部核心是纪律,是“反人性”。
你身体大脑天生好逸恶劳。
今天天气不好不想动。今天心情不好不想写。今天没灵感算了。
这就是“员工思维”。
“老板思维”是什么?
富士康流水线会因员工心情不好停吗?不会。
生产部就要把自己当机器,设定每日“产能指标”,雷打不动完成。
我刚开始写作时,定指标每日3500字。
不管有没有人看,状态好不好,有没有灵感。
时间到就坐电脑前,像老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至于收成?老天爷的事。我只管耕地播种。
这种日复一日“笨功夫”,恰是区分高手庸才分水岭。
因它背后藏宇宙级规律:复利。
你今天写文章明天拍视频,当时看可能毫无价值。
但一年后回头看,3500字x365天=127万字,是十几本书体量。1视频x365天=365视频,是庞大内容矩阵。
这些内容就是你“一人公司”“数字资产”,24小时为你工作,吸引用户建立信任创造机会。
生产部就是用纪律重复对抗世界不确定性,像发动机为公司提供源源动力。
第四部门:市场部。
酒香也怕巷子深。
产品再好产量再高,没人知道等于零。
市场部职责是“价值放大”,把你研发生产的东西吆喝出去,让需要的人看见。
很多人尤其是做内容技术的,有巨大误区:鄙视营销,觉得营销是吹牛忽悠。
这是典型“技术人员思维”——我东西好自然有人买。
这想法在古代或行得通,但在今天信息爆炸时代,用户注意力比黄金稀缺。
你不主动抢占用户心智,用户就被别人抢走。
市场部工作不是让你骗人,是让你学会“翻译”。
把你产品价值从“技术语言”翻译成用户听懂共鸣的“用户语言”。
你是营养师,“技术语言”是“碳水蛋白脂肪黄金配比”,“用户语言”应是“让你一月瘦5斤不饿肚子神仙食谱”。
你是程序员,“技术语言”是“用Rust重构底层框架QPS提升200%”,“用户语言”应是“让你打开APP快如闪电”。
市场部还要负责选“渠道”。
你目标用户聚在哪?小红书?抖音?B站?线下社区?
你就去那,用他们喜欢方式沟通。
你人、内容、形象都是公司“广告牌”,要精心设计让它在茫茫人海被一眼认出。
记住,营销本质不是推销,是“吸引”,是用价值共振同频的人。
第五部门:财务部。
这是“一人公司”命脉。
很多人对财务理解是记账,错了。
财务部核心是管理公司“现金流”和“资本结构”,对个人就是管理“钱”和“资产”。
这部门要建三个账户:
生存账户:保证你6-12月一分不赚也能活下去的钱,是公司“救命钱”,是CEO冒险创新底气。这笔钱绝对不动,只存银行或买最稳货币基金。
投资账户:用来投资产生“睡后收入”资产,如优质公司股票、核心地段房产,或投资自己“研发部”——上技能升级昂贵课程请顶级教练。
消费账户:用来买买买的钱。
绝大多数“月光族”问题在于只有“消费账户”,工资到手迫不及待花,钱从未在手超30天。
“老板思维”是工资到手第一事“给自己发工资”,强制把收入10%-30%或更多划入“投资账户”。
这笔钱进“财富黑洞”,不能再取出“消费”,只能用它“生钱”,用生钱改善生活。
这就是构建“资产负债表”。
你目标不是让“收入”越来越高,而是让“资产”越来越多。
当“资产”被动收入完全覆盖日常支出,你就实现财务自由,公司成功上市。
财务部是你从“为钱工作”走向“钱为你工作”唯一路径。
第六部门:行政部。
这部门最易忽视,但决定公司能开多久。
行政部管什么?管你身体、精力、情绪,即你这CEO“后勤保障”。
你每天几点睡起?吃什么?外卖垃圾还是健康食物?每周运动几次?如何排压?暴饮暴食还是静坐冥想?
这些就是公司“行政管理条例”。
我见太多所谓“创业者”30多岁一身病:颈椎病、脂肪肝、重度失眠。
他们是在“创业”吗?不,是在“自杀”。
连自己身体都管不好,凭什么管好公司?
你身体是公司最核心昂贵“固定资产”,一旦报废,所有研发生产营销财务瞬间清零。
身体是1,财富名声成就都是后面0。没有1,再多0无意义。
所以把健康当严肃“行政任务”抓,把吃饭睡觉运动提至与“搞钱”同等高度。
这才是真“长期主义”。
…
好了,六部门讲完。
董事会(定战略)、研发部(做产品)、生产部(搞交付)、市场部(做链接)、财务部(管钱袋)、行政部(保健康)。
听着是否很复杂?感觉一人干不来。
其实这系统不是让你立马成全能超人,是提供“思考框架”,给“CEO视角”。
当你再遇问题,你不会像无头苍蝇。
你会问自己:
我最近没方向迷茫——这是“董事会”缺位,需安静时间重思使命愿景。
我感觉自己没竞争力——这是“研发部”要开会,需学习打磨核心产品。
我总是三分钟热度坚持不下——这是“生产部”纪律出问题,需建奖惩机制强制完成任务。
我东西好但没人买单——这是“市场部”该发力,需研究用户学习包装传播价值。
我赚到钱但很快花光——这是“财务部”失职,需建预算强制储蓄制度。
我最近总累提不起神——这是“行政部”拉警报,需立刻调整作息运动休息。
看,一旦有“公司化”思维模型,你生活中所有问题都能被归类定义放进框架解决。
你从被问题追着跑的“受害者”,变主动管理问题的“CEO”。
你人生开始井然有序。
我说这些听着都对,但为什么多数人做不到?
因驱动六部门运转的是你“心智”,是你底层“思维操作系统”。
如果你操作系统还是几十年前出厂“员工版”,那装再多“老板APP”也只会卡死闪退。
你想升级成合格“CEO”,必须对大脑彻底“系统重装”。
你需要一套新“思维模型”,这些模型像钥匙打开认知深处枷锁。
比如研发产品时需要“第一性原理”,让你不被表象传统束缚。
管理生产时需要“复利效应模型”,让你深刻理解坚持力量。
做战略决策时需要“第二序思维”,让你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未来。
面对不确定性时需要“反脆弱模型”,让你在风浪中越变越强。
这些模型是人类顶级智慧结晶,是查理·芒格、马斯克等商业巨擘解决问的“心法”。
过去几年我一直在做一事:把这些散落物理、生物、经济、心理等领域的顶级思维模型收集起来,用最通俗语言翻译、打磨、揉碎,变一套普通人直接上手操作的“心智工具箱”。
我把它整理成电子书《格物之道》共30万字,分5大模块50章节,你可在诺亚书房订阅。
里面没废话没鸡汤,就50个硬核思维模型,每个像手术刀精准切开你面临的具体困境。
它不是让你“读完”的书,是让你“用一辈子”的工具手册。
遇任何问题,你都可在《格物之道》里找到对应“手术刀”解剖解决。
这50个模型帮你重装“思维操作系统”,让你真正拥有“CEO的大脑”。
你不再需追逐风口,因你本身就成了创造价值的“风眼”。
……
给自己一年时间。
就一年。
忘掉外界喧嚣,关掉让你焦虑的APP。
回你内心,把你“一人无限公司”从想法变实体。
每日问自己六问题:
今天“董事会”有没有让公司偏离航向?
今天“研发部”有没有让产品更好一点?
今天“生产部”完成当日KPI了吗?
今天“市场部”有没有和用户产生一次链接?
今天“财务部”有没有守住财富水龙头?
今天“行政部”有没有照顾好我这CEO?
这过程会很苦,因你在革自己的命。
你要亲手杀死懒惰、拖延、软弱的“员工”,让清醒、坚定、有远见的“CEO”站起来。
但这过程也会很爽,因你会眼睁睁看自己公司从无到有,从草台班子慢慢变正规,开始盈利,拥有自己“品牌”和“资产”。
你会体验到前所未有的“掌控感”和“创造感”。
一年后,你可能并没一夜暴富,但你一定拥有比钱宝贵的东西:
一套能持续创造价值的“个人系统”。
一个独立、自信、强大的“老板心态”。
你不再需向外乞讨机会,因你本身就是一切机会源头。
你这“一人无限公司”潜力无限,因它的CEO是你,而你成长永无止境。
今天就是你无限公司创立之日。
你注册资本是你全部时间和生命。
你CEO就是镜子里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