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逐渐抛弃了 Nginx,转投 Caddy?
作为一名后端开发、运维或架构师,Nginx 一直是我们手上的常用工具:反向代理、静态文件托管、负载均衡、SSL 终端……几乎一网打尽。
但是,随着项目的演进、需求的变化、心态的变化,我发现 Nginx 渐渐有点“不合胃口”了。于是,我开始尝试 Caddy,并一步步把一些场景切换了过去。
这篇文章,就是聊聊我为什么做出这个决定,以及 Caddy 更适合在哪些场景下。
Nginx 的问题:强大,但复杂、繁琐
Nginx 非常强大,尤其在大流量、高并发场景下,稳定可靠、性能优越。
但随着时间推移,我发现:
- 配置复杂:想加 HTTPS?得手动生成证书、写配置、定时续签。
- 学习曲线高:配置语言不直观,新人需要花时间去学。
- 动态需求弱:要容器发现、自动路由?得靠 Lua 脚本或第三方模块。
- 扩展能力弱:插件生态有限,很多特性需要打补丁、手动折腾。
适用场景:
企业级、高并发、大规模生产环境,需高度可控的负载均衡、精细调优。
对性能和成熟度有极高要求的场合。
需要复杂流量管控(如 A/B 测试、灰度发布)的大型集群。
Caddy 的亮点:开箱即用、自动化、现代化
Caddy 是一款用 Go 编写的现代 Web 服务器,它主打“自动化”、“易用性”、“现代特性”,对比 Nginx,有这些核心优势:
自动 HTTPS
- 内置 Let’s Encrypt,自动申请、续签 SSL,完全免手工。
- 一行配置搞定 HTTPS,让网站更安全。
配置简洁直观
- Caddyfile 配置极简(如
reverse_proxy就能代理后端)。 - 支持 JSON 配置,适合自动化、代码生成。
插件生态强
- 活跃的插件系统,扩展性强。
- 无需重编译、打补丁,直接使用社区插件。
动态服务发现友好
- 自动检测 Docker、Kubernetes 后端服务,动态热加载配置。
- 不用重启服务,变更秒生效。
现代协议支持
- 内置 HTTP/2、HTTP/3(QUIC)、TLS 1.3 支持,直接享受最新协议优势。
开源与商业版并行
- 免费开源可用,同时提供商业支持,灵活选择。
适用场景:Caddy 发挥优势的地方
| 场景 | Nginx 表现 | Caddy 优势 |
|---|---|---|
| 小型静态网站 | 配置繁琐(手工证书、复杂目录配置) | 自动 HTTPS、配置极简,几分钟上线 |
| 个人或小团队项目 | 大材小用、维护成本高 | 易上手、零维护、轻量级 |
| 开发和测试环境 | 需要配置模板、反复调试 | 即写即用,开发体验极佳 |
| Docker/K8s 微服务 | 需复杂脚本实现动态代理 | 自动服务发现、动态配置 |
| 需要现代协议支持 | 需额外模块、手动配置 | 原生支持 HTTP/2、HTTP/3 |
| 希望扩展能力强 | 插件少、生态小 | 插件丰富、社区活跃 |
总结一句话:
Caddy 更适合小型项目、快速部署、容器化环境、现代化协议和自动化场景。
Nginx 更适合极高并发、超复杂流量场景下的生产级大规模集群。
用更少的配置,做更多的事
从 Nginx 到 Caddy,我感受到的不只是工具的切换,更是一种心态的转变:
不再迷恋复杂,而是追求简洁;不再强调控制,而是拥抱自动化。
如果你也厌倦了为 Nginx 写长长的配置文件、维护繁琐的证书,试试 Caddy,也许你会发现一个更清凉、更现代的世界。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