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loverhpu

  博客园 :: 首页 :: 博问 :: 闪存 :: 新随笔 :: 联系 :: 订阅 订阅 :: 管理 ::

析构函数(destructor) 与构造函数相反,当对象脱离其作用域时(例如对象所在的函数已调用完毕),系统自动执行析构函数。析构函数往往用来做“清理善后” 的工作(例如在建立对象时用new开辟了一片内存空间,应在退出前在析构函数中用delete释放)。

以C++语言为例:[1]析构函数名也应与类名相同,只是在函数名前面加一个位取反符~,例如~stud( ),以区别于构造函数。它不能带任何参数,也没有返回值(包括void类型)。只能有一个析构函数,不能重载。如果用户没有编写析构函数,编译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缺省的析构函数(即使自定义了析构函数,编译器也总是会为我们合成一个析构函数,并且如果自定义了析构函数,编译器在执行时会先调用自定义的析构函数再调用合成的析构函数),它也不进行任何操作。所以许多简单的类中没有用显式的析构函数。

c++语言析构语言实例

包含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C++程序。
#include<string>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stud //声明一个类
{
private: // 私有部分
int num;
char name[10];
char sex ;
public: //公用部分
stud(int n,char nam[],char s ) //构造函数
{
num = n;
strcpy (name, nam);
sex = s;
}
~stud( ) //析构函数
{
cout << "stud has been destructe!" << endl;//通过输出提示告诉我们析构函数确实被调用了
}
void display( ) //成员函数,输出对象的数据
{
cout<<"num: "<<num<<endl;
cout<<"name: "<<name<<endl;
cout<<"sex: "<<sex<<endl;
}
};
int main( )
{
stud stud1(10010, "Wang-li", 'f'), stud2(10011, "Zhang-fun", 'm'); //建立两个对象
stud1.display( ); //输出学生1的数据
stud2.display( ); //输出学生2的数据
}//主函数结束的同时,对象stud1,stud2均应被“清理”,而清理就是通过调用了析构函数实现的。
输出结果:
num: 10010
name: Wang-li
sex: f
num: 10011
name: Zhang-fun
sex: m
stud has been destructe!
stud has been destructe!
现在把类的声明放在main函数之前,它的作用域是全局的。这样做可以使main函数更简练一些。在main函数中定义了两个对象并且给出了初值,然后输出两个学生的数据。当主函数结束时调用析构函数,输出stud has been destructe!。值得注意的是,真正实用的析构函数一般是不含有输出信息的。
在本程序中,成员函数是在类中定义的,如果成员函数的数目很多以及函数的长度很长,类的声明就会占很大的篇幅,不利于阅读程序。而且为了隐藏实现,一般是有必要将类的声明和实现(具体方法代码)分开编写的,这也是一个良好的编程习惯。即可以在类的外面定义成员函数,而在类中只用函数的原型作声明
 
posted on 2013-07-28 23:33  itloverhpu  阅读(39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