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的安装和基础
Redis
Redis(Remote Dictionary Server ),即远程字典服务,是一个开源的使用ANSI C语言编写、支持网络、可基于内存亦可持久化的日志型、Key-Value数据库,并提供多种语言的API。从2010年3月15日起,Redis的开发工作由VMware主持。从2013年5月开始,Redis的开发由Pivotal赞助。
redis是一个key-value存储系统。和Memcached类似,它支持存储的value类型相对更多,包括string(字符串)、list(链表)、set(集合)、zset(sorted set --有序集合)和hash(哈希类型)。这些数据类型都支持push/pop、add/remove及取交集并集和差集及更丰富的操作,而且这些操作都是原子性的。在此基础上,redis支持各种不同方式的排序。与memcached一样,为了保证效率,数据都是缓存在内存中。区别的是redis会周期性的把更新的数据写入磁盘或者把修改操作写入追加的记录文件,并且在此基础上实现了master-slave(主从)同步。
Redis 是一个高性能的key-value数据库。 redis的出现,很大程度补偿了memcached这类key/value存储的不足,在部 分场合可以对关系数据库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它提供了Java,C/C++,C#,PHP,JavaScript,Perl,Object-C,Python,Ruby,Erlang等客户端,使用很方便。 [1]Redis支持主从同步。数据可以从主服务器向任意数量的从服务器上同步,从服务器可以是关联其他从服务器的主服务器。这使得Redis可执行单层树复制。 存盘可以有意无意的对数据进行写操作。由于完全实现了发布/订阅机制,使得从数据库在任何地方同步树时,可订阅一个频道并接收主服务器完整的消息发布记录。同步对读取操作的可扩展性和数据冗余很有帮助。
Redis的安装与配置
[root@localhost ~]# yum install -y wget [root@localhost ~]# yum install -y gcc-c++ |
通过wget命令下载Redis资源包
拉取一个redis源码压缩包,解压到opt,然后源码安装 [root@localhost ~]# wget http://download.redis.io/releases/redis-5.0.7.tar.gz |
编译安装的服务默认安装在/usr/local/bin/目录下,我们使用cd命令进入/usr/local/bin/可以看到Redis服务组件
将下载的redis.conf配置文件拷贝到/usr/local/bin/redis服务组件目录下
[root@localhost bin]# cd /usr/local/bin/ && ll total 32836 -rwxr-xr-x. 1 root root 4366912 Jun 17 09:45 redis-benchmark -rwxr-xr-x. 1 root root 8125328 Jun 17 09:45 redis-check-aof -rwxr-xr-x. 1 root root 8125328 Jun 17 09:45 redis-check-rdb -rwxr-xr-x. 1 root root 4807984 Jun 17 09:45 redis-cli -rw-rw-r--. 1 root root 61797 Nov 19 2019 redis.conf lrwxrwxrwx. 1 root root 12 Jun 17 09:45 redis-sentinel -> redis-server -rwxr-xr-x. 1 root root 8125328 Jun 17 09:45 redis-server |
复制redis.conf配置文件 (相当于创建一个软链接)
[root@localhost redis-5.0.7]# cp -a /opt/redis-5.0.7/redis.conf /usr/local/bin/ |
修改redis.conf服务配置文件,并设置登陆密码
[root@localhost bin]# vi redis.conf
注释第69行: #bind 127.0.0.1 # 将这行代码注释,监听所有的IP地址,外网可以访问 修改88行: protected-mode no # 把yes改成no,允许外网访问 修改136行: daemonize yes # 把no改成yes,允许服务后台运行 修改507行: requirepass redis23 #取消该行注释并设置登陆密码为redis123 |
启动Redis服务
[root@localhost bin]# redis-server redis.conf 15676:C 17 Dec 2020 02:31:57.411 # oO0OoO0OoO0Oo Redis is starting oO0OoO0OoO0Oo 15676:C 17 Dec 2020 02:31:57.411 # Redis version=5.0.7, bits=64, commit=00000000, modified=0, pid=15676, just started 15676:C 17 Dec 2020 02:31:57.411 # Configuration loaded |
验证Redis服务是否启动成功
使用命令登陆Redis服务,登陆命令格式为redis-cli -h host -p port -a password
[root@localhost bin]# redis-cli -p 6379 -a redis123 Warning: Using a password with '-a' or '-u' option on the command line interface may not be safe. 127.0.0.1:6379> ping #使用ping命令进行测试 PONG #返回PONG值,说明redis服务正常启动成功 127.0.0.1:6379> |
使用ps命令查看Redis进程,我们可以看到Redis服务已经启动成功。
[root@localhost ~]# ps -ef |grep redis root 6461 1 0 09:48 ? 00:00:01 redis-server *:6379 |
Redis配置文件管理
Redis的配置主要保存在redis.conf中,如要修改Redis服务配置可在redis.conf中更改
① Redis默认不是以守护进程的方式运行,可以通过该配置项修改,使用yes启用守护进程: ② 指定Redis监听端口,默认端口为6379: ③ 设置数据库的数量,默认数据库为0,可以使用SELECT <dbid>命令在连接上指定数据库id: ④ 设置Redis连接密码,如果配置了连接密码,客户端在连接Redis时需要通过AUTH <password>命令提供密码,默认为关闭: ⑤ 绑定的主机地址 ⑥ 当客户端闲置多长时间后关闭连接,如果指定为0,表示关闭该功能: ⑦ 设置同一时间最大客户端连接数,默认无限制。Redis可以同时打开的客户端连接数为Redis进程可以打开的最大文件描述符数,如果设置maxclients 0,表示不作限制。当客户端连接数到达限制时,Redis会关闭新的连接并向客户端返回max number of clients reached错误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