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模电的电路数学”课程
| 初等数学部分 | |
| 1. 函数与多项式 | |
| (1)函数的周期性与奇偶性 | |
| (2)函数的变形 | |
| (3)复合函数与反函数 | |
| (4)多项式函数 | |
| (5)多项式除法 | |
| (6)多项式的零点 | |
| (7)代数基本理论 | |
| (8)有理函数 | |
| (9)多项不等式与有理不等式 | |
| (10)二项式理论 | |
| (11)部分分式 | |
| 2. 指数与对数函数 | |
| (1)指数函数 | |
| (2)为什么要用自然底数e | |
| (3)对数函数 | |
| (4)指数与对数方程 | |
| (5)对数比例尺 | |
| (6)分贝与奈培 | |
| 3. 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 | |
| (1)直角三角形 | |
| (2)sin定理 | |
| (3)cos定理 | |
| (4)反三角函数 | |
| (5)古典三角函数在天文地理测量中的应用 | |
| 4. 描述圆周运动的三角函数 | |
| (1)单位圆与三角函数 | |
| (2)三角函数的图形 | |
| (3)简谐振动 | |
| (4)三角恒等式 | |
| (5)三角方程 | |
| 5.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 | |
| (1)极坐标概述 | |
| (2)用极坐标方程描述图形 | |
| (3)参数方程 | |
| 6. 向量基础 | |
| (1)二维向量与三维向量 | |
| (2)向量的加减运算 | |
| (3)点乘与差乘 | |
| (4)用参数方程表示向量 | |
| 7. 复数基础 | |
| (1)复数的本质 | |
| (2)复数的基本代数运算 | |
| (3)复数的极坐标形式 | |
| (4)棣莫弗定理 | |
| (5)复数的除法与共轭复数 | |
| (6)复数的指数形式 | |
| (7)复数的幂与根 | |
| (8)复数和向量的关系 | |
| 8. 矩阵与方程组 | |
| (1)线性方程组的矩阵表示法 | |
| (2)矩阵的基本代数运算 | |
| (3)行列式极其基本性质 | |
| (4)用克莱姆法则解方程组 | |
| (5)如何解非线性方程组 | |
| (6)如何解不等式组 | |
| (7)矩阵与坐标变换 | |
| 9. 数列与级数基础 | |
| (1)数列与求和 | |
| (2)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 |
| (3)数学归纳法 | |
| 10. 圆锥曲线与二次函数 | |
| (1)抛物线 | |
| (2)椭圆 | |
| (3)双曲线 | |
| (4)圆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 |
| (5)双曲正弦曲线 | |
| 简易微积分 | |
| 1. 极限入门 | |
| (1)极限的直观含义(代数法与图形法) | |
| (2)函数的极限 | |
| (3)极限运算法则 | |
| (4)极限的精确定义(左右极限) | |
| (5)连续性与渐近线 | |
| 2. 导数与微分 | |
| (1)导数与变化率 | |
| (2)导数的运算 | |
| (3)链式法则 | |
| (4)常用初等函数的导数 | |
| (5)未定式与洛必达法则 | |
| (6)利用导数求最值与极值 | |
| (7)泰勒公式与线性近似 | |
| (8)导数与微分 | |
| (9)隐函数的求导 | |
| 3. 积分基础 | |
| (1)定积分 | |
| (2)微积分基本理论 | |
| (3)不定积分 | |
| (4)换元积分法 | |
| (5)分部积分法 | |
| (6)求积分的一些策略 | |
| (7)广义积分 | |
| (8)积分在概率计算中的应用 | |
| 4. 无穷数列与级数 | |
| (1)常数项级数 | |
| (2)级数收敛与绝对收敛 | |
| (3)交错级数 | |
| (4)级数的审敛法则 | |
| (5)函数展开成幂级数 | |
| 5. 偏导数 | |
| (1)多变量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 | |
| (2)偏导数的定义及简单偏导数的计算 | |
| (3)偏导数的链式法则 | |
| (4)拉格朗日乘数 | |
| 6. 微分方程初步 | |
| (1)微分方程概述 | |
| (2)一阶微分方程 | |
| (3)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 | |
| (4)二阶微分方程 | |
| (5)非齐次二阶线性方程 | |
| (6)微分方程的级数解 | |
| (7)状态方程 | |
| 7. 拉普拉斯变换 | |
| (1)拉普拉斯变换简介 | |
| (2)常用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 | |
| (3)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 | |
| (4)拉普拉斯反变换 | |
| (5)卷积理论 | |
| (6)使用拉普拉斯变换解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 | |
| (7)传递函数 | |
| (8)零点与极点 | |
| (9)冲击函数与周期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 | |
| 电路基本原理 | |
| 1. 电学的基本物理概念 | |
| (1)静电场与电动势 | |
| (2)电压、电流、功率、能量、效率 | |
| (3)国际单位制(SI)中的各电物理量 | |
| (4)欧姆定律与电阻、非线性电阻 | |
| (5)固定电阻的类型与偏好值 | |
| (6)电导的作用 | |
| (7)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 |
| (8)串联分压与并联分流 | |
| (9)测量电压电流 | |
| (10)测量电阻、惠斯通电桥 | |
| 2. 基本电路定理 | |
| (1)线性与叠加原理 | |
| (2)基尔霍夫定律 | |
| (3)节点分析法与矩阵 | |
| (4)网孔分析法与矩阵 | |
| (5)含受控源电路的计算 | |
| (6)戴维南与诺顿定理 | |
| (7)非理想电源的变换 | |
| (8)补偿与替代理论 | |
| (9)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 |
| (10)弥尔曼定理与并联发电机理论 | |
| 3. 二端口与矩阵 | |
| (1)端口方程 | |
| (2)输入电阻、输出电阻 | |
| (3)电压增益、电流增益 | |
| (4)正反向的跨阻与跨导 | |
| (5)二端口的参数矩阵 | |
| (6)y-, z-, h-, t- 参数的关系 | |
| (7)互易二端口 | |
| (8)简单电路元件的二端口模型 | |
| (9) “L型”电路的二端口模型 | |
| (10)电阻串联的二端口模型 | |
| (11)电导并联的二端口模型 | |
| (12)传统的Y-Δ转换电路 | |
| (13)二端口视角下的“T型”电路 | |
| (14)二端口视角下的“π型”电路 | |
| (15)算例:使用二端口分析共射放大电路 | |
| (16)浮动矩阵 | |
| (17)二端口的级联 | |
| (18)达林顿连接的二端口分析 | |
| (19)共射-共基连接的二端口分析 | |
| (20)射极耦合(差分)放大器的二端口分析 | |
| (21)多级放大器的二端口分析 | |
| 4. 阻抗变换电路 | |
| (1)L型电路与阻抗变换 | |
| (2)T型与π型电路 | |
| (3)使用T型与π型电路来阻抗变换 | |
| (4)对称T型电路与特征阻抗 | |
| 交流电路 | |
| 1. 电容的基本原理 | |
| (1)电容的结构 | |
| (2)平行板电容的计算 | |
| (3)电压、电荷、容值的关系 | |
| (4)电容中的存储的电荷与能量 | |
| (5)电容的串并联 | |
| 2. 电感的基本原理 | |
| (1)电磁感应 | |
| (2)自感和匝数的关系 | |
| (3)电感中的储能 | |
| (4)互感与耦合系数 | |
| (5)电感的串并联 | |
| (6)互感线圈的串并联 | |
| (7)电感与电容的对偶 | |
| 3. 正弦波与交流电 | |
| (1)选择正弦波的理由 | |
| (2)交流波形的平均值与有效值 | |
| (3)交流电路的计算 | |
| (4)波形因数与波峰因数 | |
| (5)纯电阻交流电路的计算 | |
| 4. 相量与正弦稳态分析 | |
| (1)用复数表示正弦量(相量) | |
| (2)相位角与相位差 | |
| (3)纯阻、纯感、纯容交流电路 | |
| (4)感抗与容抗 | |
| (5)相量的加减 | |
| (6)串联RL, RC, RLC电路与阻抗 | |
| (7)并联RL, RC, RLC电路与导纳 | |
| (8)相量图 | |
| (9)一些串并联计算例子 | |
| 5.交流功率 | |
| (1)瞬时功率与平均功率 | |
| (2)纯电感与纯电容电路的功率 | |
| (3)复功率与功率三角形 | |
| (4)功率因数与校正 | |
| 6. 谐振电路 | |
| (1)一般RLC电路 | |
| (2)串联谐振 | |
| (3)并联谐振 | |
| (4)串并联谐振 | |
| (5)选择谐振 | |
| (6)调谐耦合电路 | |
| 瞬态分析 | |
| 1. 一阶电路的瞬态分析 | |
| (1)动态电路概述 | |
| (2)RC电路的瞬态 | |
| (3)电容的充放电曲线 | |
| (4)RL电路的瞬态 | |
| (5)电感电流的增长与衰减曲线 | |
| (6)指数曲线的上升、下降时间、建立时间 | |
| (7)方波与时间常数 | |
| (8)一阶电路的经典解 | |
| 2. 二阶电路的瞬态分析 | |
| (1)二阶电路的微分方程 | |
| (2)二阶电路的经典解 | |
| 3. 使用拉普拉斯变换进行瞬态分析 | |
| (1)拉普拉斯变换简介 | |
| (2)阶跃、冲击、斜坡函数 | |
| (3)常用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 | |
| (4)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 | |
| (5)电路元件在s域中的表示 | |
| (6)拉普拉斯变换分析一阶系统 | |
| (7)拉普拉斯变换分析二阶系统 | |
| (8)s域传递函数 | |
| 频率分析与电路 | |
| 1. 频率分析 | |
| (1)电路的频率特性与频率响应 | |
| (2)伯德图 | |
| (3)几种典型传递函数的伯德图 | |
| (4)一阶电路的频率响应 | |
| 2. 放大电路的频率分析 | |
| (1)共基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 |
| (2)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 |
| (3)密勒效应 | |
| (4)共射-共基(共源-共栅)放大电路 | |
| 3. 傅立叶分析的基本方法 | |
| (1)傅立叶级数概述 | |
| (2)傅立叶级数的三角形式与指数形式 | |
| (3)幅值谱和相位谱 | |
| (4)非周期函数的傅立叶变换 | |
| (5)傅立叶变换的一些性质 | |
| (6)傅立叶变换在电路中的应用 | |
| (7)帕塞瓦尔定理 | |
| 4. 无源滤波电路 | |
| (1)T型与π型衰减器 | |
| (2)对称T衰减器 | |
| (3)对称π衰减器 | |
| (4)无源低通滤波器 | |
| (5)无源高通滤波器 | |
| (6)无源带通滤波器 | |
| (7)无源带阻滤波器 | |
| 5. 有源滤波电路 | |
| (1)一阶有源滤波器的设计 | |
| (2)巴特沃茨滤波器 | |
| (3)切比雪夫滤波器 | |
| (4)椭圆滤波器 | |
| (5)各经典滤波器响应的比较 | |
| 6.振荡电路 | |
| (1)振荡原理 | |
| (2)RC移相振荡器 | |
| (3)文氏电桥振荡器 | |
| (4)双T振荡器 | |
| (5)考比兹振荡器 | |
| (6)哈特利振荡器 | |
| (7)集电极调谐振荡器 | |
| (8)非稳态多谐振荡器 | |
| 7. 调制解调电路 | |
| (1)调谐RF放大器 | |
| (2)AM调制与解调 | |
| (3)FM调制与解调 | |
| (4)数字调制 | |
| (5)接收电路 | |
( end of 初级模拟电路的电路数学课程)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