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 高级特性之二:后置处理器PostProcessor深入理解
在Spring生命周期管理之总结中测试案例的基础上再增加点私货,研究下Spring中的PostProcessor。尽管在Spring 高级特性之二:处理器Processor中已得出相关结论,研究的都是已有框架的操作,此处可以通过添加自定义postProcessor对后置处理与生命周期之间的关系进行更深入的理解。
增加自定义的BeanFactoryPostProcessor和BeanPostProcessor:


测试结果如下:

从上图测试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执行顺序:第一,BeanFactoryPostProcessor;
第二,注入属性;
第三,实现Aware接口的类;
第四,BeanPostProcessor的初始化前操作;
第五,除LifeCycle外的初始化;
第六,BeanPostProcessor的初始化后操作;
第七,所有bean的第六步完成后,LifeCycle的初始化;
第八,销毁动作的执行(顺序同Spring生命周期管理之总结中的结论)。
此过程中初始化被BeanPostProcessor的初始化后操作postProcessAfterInitialization分割成了两部分。
2)测试数据的变化:原始的Person.phone的值是1xx270xx099,工厂方法将此属性设置为110,注入属性的时候原始值就被舍弃了;属性注入后BeanPostProcessor又将此属性值设置为120,最终该属性的值是120,而不是原始值了。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