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失败学

2017.4.26-5.1 失败学 【日】畑村洋太郎

 

 

  • 跟人有关,不希望得到的结果,这就是失败。
  • 创造性的设计需要经历很多失败。
  • 一开始就有意识地让学生经历挫折,让他们在实际感受中体会到知识的必要性。
  • 不加思考地避免小失败,只是在为将来可能发生的大失败做准备。
  • 就算没有直接去经历,失败体验也具有使人关心和让人感兴趣的奇异魅力。
  • 从零开始制作一个东西,谈何容易。
  • 按“事态”、“经过”、“原因(估测的原因)”、“处理”、“总结”几个项目写,问题就可以得到整理,失败的内容也会变得清楚了......失败信息记述下来后,下一步一定要做“记录”......重要的记录以后就应该进入“知识化”的作业。

题目......用一句话表达消化了的内容,这样信息就被理出来了,看的人一目了然。

事态......让人知道发生了什么。

经过......失败是怎么进行的,可配画。

原因......不苛求记述正确,重要的是要记述当事人感到了什么,当事人在想什么等当事人的主观见解,这时候记下失败发生时推测到的原因,日后可能有助于看清意外的真相、或者发现新的东西。

处理......记述失败时采取了什么处理措施。不光在失败发生的时候,这以前的处理记述也是必要的。

总结......但如果想从失败中学到些什么,就有必要再进一步。除了直接原因外,诱发失败的组织上的原因、或精神上的原因等这些只有在总结整个事件时才能发现的东西,也是应该记下来的。

知识化......出发点是防止同类失败的再犯。

(整体背景)在记完6个项目以后,重新看一下事件的整体,把走到失败这一步以前的各种各样的事件记录下来,这样就能使后来读的人立体地抓住失败的整体。

  • 所谓创造力,不是解决一个既定课题的能力,而首先是自己设定课题的能力。
  • 失败体验应限制在最小程度。这才是跟失败打交道的聪明办法。
  • 不光要知道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一条大道,还要知道如果走到其周围的岔道上去了,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 去体验感受与自己相关的所有环节,就能知道整体是怎样进行着的。
  • 从行动开始,通过体验和实际感受,打下接受知识的基础,然后,在自己体验失败的同时,还通过假想失败体验来吸收别人的失败经验,最后把学习到的知识储蓄起来。通过这个过程,最终能够达到真正的理解。这是培养创造力的理想过程。
  • 为了创造出好东西,重要的是点子冒出来以后,要反复思考,它们真的是好东西吗?
  • 就是说不必拘泥于最初的原型。没有对原型进行彻底批判,甚至重新制作的勇气,就做不出好的设计,也拿不出好的计划来。
  • 培养创造感觉,需要每天努力把生活中自己知道的东西,跟自己的工作联系起来。
  • 做即兴思考笔记

在第一张纸上认真记录做即兴思考笔记的动机和背景(左上角)、日期(右上角),不分清思路和条理,写下随机涌出的点子。

第二张纸把随机写的点子进行整理,做法是从大致设定的题目出发,到结论为止,把点子理顺。通过这个步骤,自己心中不太清楚的方向性以及具体的课题就会变得清晰起来,另外,对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也会看清楚。还有,为达到目的,需要什么新的知识和帮助,也可以通过这个过程去理解。

第三张纸要考虑具体化,解决每一个问题。这时要做的是和计划、规划、设计等所谓创造性工作完全一样的事情。

第四张纸要做假想演习进行扩展。这个阶段以及前面的具体化阶段,都应该以肯定的姿态积极进行。因为实际创新的时候,常常有人会这样想,“这样的设计绝对有人也在做”,自己在开始做事情之前,就把可能性消灭了,这不是做创造性工作应有的姿态。

  •  内部笔记

  • 击毁能想到的、各种各样失败的可能性......如果是真正的领导者,他在任何场合都会不断积蓄着此类的假想演习。

posted on 2017-05-02 10:22  sirglory  阅读(41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