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和正则表达

面向对象三要素是:封装 继承 多态

o_OOBase.gif

封装

 封装就是事物抽象为类,把对外接口暴露,将实现和内部数据隐藏。

继承
面向对象编程 (OOP) 语言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继承”。继承是指这样一种能力:它可以使用现有类的所有功能,并在无需重新编写原来的类的情况下对这些功能进行扩展。
通过继承创建的新类称为“子类”或“派生类”。
被继承的类称为“基类”、“父类”或“超类”。
继承的过程,就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要实现继承,可以通过“继承”(Inheritance)和“组合”(Composition)来实现。
在某些 OOP 语言中,一个子类可以继承多个基类。但是一般情况下,一个子类只能有一个基类,要实现多重继承,可以通过多级继承来实现。
 
继承概念的实现方式有三类:实现继承、接口继承和可视继承。
Ø         实现继承是指使用基类的属性和方法而无需额外编码的能力;
Ø         接口继承是指仅使用属性和方法的名称、但是子类必须提供实现的能力;
Ø         可视继承是指子窗体(类)使用基窗体(类)的外观和实现代码的能力。
在考虑使用继承时,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两个类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属于”关系。例如,Employee 是一个人,Manager 也是一个人,因此这两个类都可以继承 Person 类。但是 Leg 类却不能继承 Person 类,因为腿并不是一个人。
抽象类仅定义将由子类创建的一般属性和方法,创建抽象类时,请使用关键字 Interface 而不是 Class。
OO开发范式大致为:划分对象→抽象类→将类组织成为层次化结构(继承和合成) →用类与实例进行设计和实现几个阶段。
 
多态
多态性(polymorphisn)是允许你将父对象设置成为和一个或更多的他的子对象相等的技术,赋值之后,父对象就可以根据当前赋值给它的子对象的特性以不同的方式运作。简单的说,就是一句话:允许将子类类型的指针赋值给父类类型的指针。
实现多态,有二种方式,覆盖,重载。
覆盖,是指子类重新定义父类的虚函数的做法。
重载,是指允许存在多个同名函数,而这些函数的参数表不同(或许参数个数不同,或许参数类型不同,或许两者都不同)。
其实,重载的概念并不属于“面向对象编程”,重载的实现是:编译器根据函数不同的参数表,对同名函数的名称做修饰,然后这些同名函数就成了不同的函数(至少对于编译器来说是这样的)。如,有两个同名函数:function func(p:integer):integer;和function func(p:string):integer;。那么编译器做过修饰后的函数名称可能是这样的:int_func、str_func。对于这两个函数的调用,在编译器间就已经确定了,是静态的(记住:是静态)。也就是说,它们的地址在编译期就绑定了(早绑定),因此,重载和多态无关!真正和多态相关的是“覆盖”。当子类重新定义了父类的虚函数后,父类指针根据赋给它的不同的子类指针,动态(记住:是动态!)的调用属于子类的该函数,这样的函数调用在编译期间是无法确定的(调用的子类的虚函数的地址无法给出)。因此,这样的函数地址是在运行期绑定的(晚邦定)。结论就是:重载只是一种语言特性,与多态无关,与面向对象也无关!引用一句Bruce Eckel的话:“不要犯傻,如果它不是晚邦定,它就不是多态。”
那么,多态的作用是什么呢?我们知道,封装可以隐藏实现细节,使得代码模块化;继承可以扩展已存在的代码模块(类);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代码重用。而多态则是为了实现另一个目的——接口重用!多态的作用,就是为了类在继承和派生的时候,保证使用“家谱”中任一类的实例的某一属性时的正确调用。
 
 
Python以下划线开头的变量名特点

在Python中,以下划线开头的变量名有特殊的含义,尤其是在类的定义中。用下划线作为变量前缀和后缀来表示类的特殊成员:

l _xxx:这样的对象叫做保护变量,不能用'from module import *'导入,只有类对象和子类对象能访问这些变量;

l __xxx__:系统定义的特殊成员名字;

l __xxx:类中的私有成员,只有类对象自己能访问,子类对象也不能访问到这个成员,但在对象外部可以通过“对象名._类名__xxx”这样的特殊方式来访问。Python中没有纯粹的C++意义上的私有成员。

 

 

二、设计一个三维向量类,并实现向量的加法,减法以及向量与标量的乘法和除法运算

class Vecter3:
    def_init_(self,x=0,y=0,z=0):
              self.X=x
              self.Y=y
              self.Z=z
    def_add_(self,n):
              r=Vecter3()
              r.X=self.X+n.X
              r.Y=self.Y+n.Y
              r.Z=self.Z+n.Z
              return r
    def_sub_(self,n):
              r=Vecter3()
              r.X=self.X-n.X
              r.Y=self.Y-n.Y
              r.Z=self.Z-n.Z
              return r
    def_mul_(self,n):
              r=Vecter3()
              r.X=self.X*n
              r.Y=self.Y*n
              r.Z=self.Z*n
              return r
    def_truediv_(self,n):
              r=Vecter3()
              r.X=self.X/n
              r.Y=self.Y/n
              r.Z=self.Z/n
              return r
    def_floordiv_(self,n):
              r=Vecter3()
              r.X=self.X//n
              r.Y=self.Y//n
              r.Z=self.Z//n
              return r
    def show(self):
              print(self.X,self.Y,self.Z))
 
 
 
 
posted @ 2019-04-17 21:09  hy120040  阅读(21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