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所有的灿烂,终将用寂寞来偿还

最近有幸拜读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名作《百年孤独》,人们常说如果你只读一本书,那必须是《百年孤独》。说实话,花了三个星期才把它看完,如果我说看懂了那确实有点自欺欺人。要想看懂这本书没点文学基础真的不好弄懂,诺贝尔奖评委给马尔克斯诺奖的理由是:“把幻想和现实融为一体,勾画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梦幻般的世界,反映了拉丁美洲大陆的生活和斗争。”是的,魔幻与现实相互穿插,马尔克斯在小说的叙述中采用了大量象征、隐喻、意识流等魔幻现实主义手法,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将现实与虚幻巧妙糅合,展现出一个虚构的真实世界。如果你要搞懂其中大量的讽刺,象征,隐喻确实不得不做一些功课。在这里冒昧的分享一些我读完的感受:

1.文笔我很喜欢,不愧为大家所推崇。可能也得力于翻译,有些看是一些风轻云淡的描写但及其充满讽刺意味。有些仅仅一句话却能道出很多悲欢离合,有些充满着暴力美学,读起来让人热血贲张,比如文中比较喜欢的经典叙事方式“多年以后,面对行邢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下午”,“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一生发动过三十二场武装起义,无一成功。他与十七个女人生下十七个儿子,一夜之间都被逐个除掉”,“所有人都显得很寂寞,用自己的方式想尽办法排遣寂寞,事实上仍是延续自己的寂寞。寂寞是造化对群居者的诅咒,孤独才是寂寞的唯一出口”

2.文章篇幅很大,时间线跨度很广,有时你跳过一段很可能就来到了另外一个故事,不知所云。有些叙述时而天马行空,时而荒诞,堕落与贪婪、傲慢与嫉妒、淫欲与暴露,可以说是把人性的七宗罪暴露无遗。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段是描写“何塞·阿尔卡蒂奥刚关上卧室的门,一声枪响震彻全屋。一道血线从门下涌出,穿过客厅,流到街上,沿着起伏不平的便道径直向前,经台阶下行,爬上路栏,绕过土耳其人大街,右拐又左拐,九十度转向直奔布恩迪亚家。”

3.关于孤独。其实我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国家人民的孤独,文化的孤独,落后的孤独,轮回的孤独。作者围绕着马孔多这个小镇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家族七代的繁荣与衰落直至灭亡的故事。小镇中人民的孤独来源于愚昧、健忘和无知,其实也是在隐喻当时背景下国家统治者对人民的愚教和无能。人民缺乏一种自我救赎的意识和向上的精神。奥雷里亚洛•布恩迪亚上校的所谓三十二场武装起义从充满雄心到无疾而终,可谓是当时历史背景下各种反抗殖民革命的缩影,从反抗独裁腐败到成为独裁腐败者,直至最终迷失本心,沉浸于孤独之中。家族七代人的命运的宿命般相似,从开荒第一人何塞被捆到树上,到最后被蚂蚁吃掉的家族最后一人,仿佛作者是在诉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之感。所有的努力和开拓仿佛被一种力量永远拉入了没有结果的轮回之中。布恩迪亚家族的历史,实际上代表了整个拉丁美洲的历史。他们试图融入外部世界的先进文明,渴望抛下保守落后的本土传统,但是最终所有的努力和挣扎,都像奥雷里亚诺上校发动的三十二场战争一样成为徒劳。生命中所有的灿烂,终将用寂寞来偿还。其实可以这么理解,灿烂是追寻的先进文明和技术,而寂寞就是你需要付出的代价和努力了。

 posted on 2021-01-20 11:08  黄小黄的黄  阅读(14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