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路基础学习笔记(一)

高考结束的暑假,我买了一本《实用电子元器件与电路基础》(第四版),希望系统的学习一下电路设计。

 

但是一上来就被微积分内容给劝退了,只能仓促看看,剩下的时间就去学了复习了编程语言还有rt-thread内核。这本书一开始说高等数学内容并没有那么重要,但是那就得把所有公式记住然后还不明白为什么,工科也不能这么搞吧,还是需要理解。

 

于是我在学完微积分上和线性代数后,寒假回到了家里,再次翻看这本书。

 

这本书700多页,内容非常的全,我先把第二章基础理论过一遍,然后有的放矢的选择后面的专题去学习各种元件。毕竟我对数字电路和集成电路更感兴趣,对高频,模拟的认识和需求很低。

 

第二章基础理论有180多页,占到全书的四分之一还要多,有很多重要的知识对我这种新手是必要了解的。

 

下面是第二章基础理论的记录,其实都说不上是记录,因为太多的图片,公式没能摘录。很多是在书上的标划,所以需要对着书看。

 

寒假在家比较懒,快结束了才弄完,这一万多字对别人也许是废物,但有我不少的“大胆”思考。当然会有不少的错误理解。

实用电子电路基础

学习目标:第二章基础理论

 

2.2电流

电荷通过某截面的速度,单位库伦每秒(安培)。

电荷:e=-1.602*10^-19

注意介质内运动的电荷,以正电荷运动方向或者负电荷运动的反方向为电流方向。

 

计算:瞬时电流I=lim(Δt0)ΔQ/Δt=dQ/dt这不就是Qt)的导数嘛

 

2.3电压

电势差,推动导体内电子移动的动力(EMF

电子的位能:U,在某一点电子的势能。

 

 

对于电池来说做的功也可以是电压乘以电子量。这是电源的本质,其他力做功搬运电子。

所以Vab=Uab/q

位能增加同性电核距离减小(电场力做负功),反之反之。

在电路运行过程中,导体不同部位的电压是下降的,这也意味着电子位能的降低,这些失去的能量转化成了其他形式。

 

伏特的定义:焦耳/库伦。如果电势差是1V,那么把1库伦的电子移动过去需要做1J的功。

就相当于爬坡,你花了多少力气,取决于这个坡多高(电势差),还有运了多少东西(电子量)。

 

 

2.4导体的微观结构

施加电压,会怎么样?一段铜导线加电压,首先会在两端聚集正负电荷。本来自由运动的电子都收到一个指向正极的力。可以这个力比较小,相对电子热运动(十的五次方米每秒)来说比较小,所以加速度作用很弱,很难改变运动。

电子碰撞导致这个加速度的影响传递下去,形成群速度。称为漂移速度vd,很慢。一秒钟不到1mm。这就是电子移动的速度。漂移速度定义如下:vd=j/(ρe

J是电流密度,I/Area,ρ是材料的电子密度。

 

 

2.5电阻

欧姆定律是宏观的实验定律,也不普适,而且静电学不可使用。

电阻就是电子定向移动是收到的微观阻碍,比如杂质、其他电子、晶格离子的碰撞。

 

我们再来讨论影响电阻的因素,长度,横截面积。长度不用说,面积就牵扯到电流密度j

I/Area。相同的电流,面积越小,电流密度越大就越容易发生碰撞。

 

电阻率是材料的固有特性,与形状显然无关,所以

ρ恒等于R*(Area/L)R是总电阻。这个模拟了一个柱状材料。

单位是欧姆*米,而电导率是电阻率的倒数,单位西门子。

 

影响电阻率的因素:温度。故有材料的温度系数,ρ=ρ01+α(T-T0))。α就是温度系数,单位是摄氏度分之一(­C-1T0是参考温度。

大部分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变大,因为温度高晶格中原子震动变得剧烈,阻碍电子移动。

 

 

 

2.6三体:绝缘体、导体、半导体

 

我们从物质结构来谈一谈三者的成因。

这三者的命名是从功能上来讲的。也就是在他们两端加电场之后的效果。

导体自然导通形成电流,绝缘体一般不导通,半导体是一定条件下导通。

所以为什么这样?结构决定性质。

 

化学上说,物质性质一般由外层电子,价电子决定。这也是周期表上这三种物质是规则排布的原因。

 

导体:价电子带未被填满,也就是不稳定,价电子容易收到激发进入新的高能级(导带),激发的过程就产生电流。价带是在基态下价电子已经占有的能带,禁带是离散能量不能到达的。导带是没有电子的能带,可以在激发后填入电子。

导体的价能带和下一个导带直接可以有禁带也可以没有,两个能带可以重合

 

绝缘体:价能带被填满了,很稳定。而且在以填满的能带和下一个可以的导带之间有一个较大的禁带,难以跨越。

 

半导体:与绝缘体类似,只是禁带很窄,有几率跨越。在激发后留下空穴。

这也能解释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是温度升高电阻降低,温度可以让价带电子激发进入导带,更自由。

形成的空穴又会被后面的电子填满然后继续激发形成空穴,所以空穴就像是一个正电荷。除了硅、锗元素自身就是半导体材料,还有砷化镓等合成半导体。

N族元素如磷、镓等掺入硅,代替硅晶格中的一些原子,晶格结构本身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但是N族元素最外层比C多一个电子,无处安放在价带里。就会主动占据导带,从而导电。这种叫N型半导体,那个电子叫施主电子

 

我们还听到过P型半导体,也就是把磷族元素掺入,那他们少一个价电子,就无法形成原来的硅型晶格,那就在价带上形成了空穴。称为正电荷的携带者。掺入的杂质原子称为受主原子。

 

 

2.7热和功

这一部分内容与高中内容类似,大致就是纯电阻做功,P=IV是定义。

 

2.8热传导和热阻

热传递就是微观粒子的碰撞。对于气体,就是高温气体分子(动能大)碰撞较低的。

非金属则是晶格振动引起能量传递,以波的形式使热传递增强。

金属是晶格振动和自由电子的作用。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内能增加量=做功+热传递

当不对外做功时,热传递就等于内能增量。

我们更关注热传递的比例,即由于加热产生的功率损耗。这取决于热阻,热阻与几何尺寸形状和热阻系数有关。

 

现在描述一个场景:有一个物体,对它的一边进行加热,测量加热端和未加热端的温度差。

与电阻类似,热阻率表示阻碍热传递,热导率表示传热的性能。两者互为倒数。

 

两点间传热的功率(热传递是做功的方式,那么它就有功率),Pheat=dQheat/dt=ΔT/(热阻RthermRtherm=L/A*k),k是导热系数。L是材料长度。

 

既然类比电阻,就有欧姆定律,温度差除以热阻等于热流(Pheat

 

2.9导线规格

1mil=0.001inch=0.0254mm

CM(圆密耳,面积单位),1圆密耳相当于1mil为直径的圆的面积。

 

2.10接地

零伏参考点和接地不同。

 

接地的标准很多,一般分两种,真的接到大地和浮空。

一般的电池回路就是浮空返回,底座返回是将底座接入电路,底座可以接地也可以不接。

真正的接地返回可以用大地当作一段导线,不过不建议。

 

触电:人体触电的本质就是人体部位和大地产生了一个危险的电压差。触碰的外壳与大地存在电压差,就说明是没有真接地。这时,金属外壳和大地之间是有高阻态泄露通道的。

 

 

 

2.12

电阻的额定功率,根据经验选择额定功率最少是最大期望值两倍的电阻器。

 

电阻的串并联,欧姆定律,然后会用R1||R2表示两者并联,等效。这个符号优先级相当于乘除。

 

我们知道电阻的串联可以得到分压器,得到负载需要的电压,但负载的阻值可大可小,要是很小就会对并联后的阻值产生影响改变分压。所以,在负载电阻大的时候要尽量降低分压电阻上的电流,负载小的时候要反推。

10%规则:设与负载并联的电阻上的电流是负载额定电流的10%,这样就能算出阻值。当然这是粗略估计。

 

 

 

2.13电压源和电流源

 

恒压源是理想的,实际上的电压源是理想电压源加上内阻形成的。

实际的电流源则是电流源并联一个较大的电阻Rs形成的,这样如果负载变化的话,电流并不是不变的,端电压也不会无限增大。

 

两者是可以等价转化的,一个理想电流源可以用高电压的电压源V串联一个很大的电阻R来替代,因为当负载很一般的时候,电流仅仅取决于VR

实际电流源通常是用晶体管这种有源电路制成,两个晶体管互相制约,保证电流不会超过范围。

 

 

2.14电压、电流和电阻的测量

传统仪表都是电流表的改装,也就是测量就需要有电流流过,这产生了误差。

 

2.17基尔霍夫定律

分析复杂电路,普适办法,不仅适用于线性电路。

基尔霍夫定律包括两部分: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回路定律):电路中沿任一回路的所有电压的代数和为零。

它的本质是能量守恒,一个电子回到出发点能量不变。

使用的时候需要沿同一方向,每一个器件上的电压变化。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节点定律):流入一个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该节点电流之和

本质是电荷守恒。

 

两者配合分析电路可以得到齐次线性方程组,由于是满秩矩阵,一定是有唯一解的。解法就很多,Cramer法则,增广矩阵。

 

 

2.18叠加原理

为了讲戴维南定理,我们先讲一讲叠加原理。

叠加原理适用于分析有多个电源的线性电路(纯电阻

),原理如下:

“线性电路任意支路电流等于电路中每一个电源单独作用时(其他电源置零),在该支路产生的电流之和”

其中电源置零对于电压源来说是短路,对于电流源来说是断路。

 

 

 

2.19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戴维南

一个复杂电路的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电压和电阻?当然是线性电路。

戴维南提出等效的电压电阻,它的本质是叠加原理。

原电路两端等效成一个电压源和一个电阻的开路

戴维南等效电阻的计算方式:把所有的电源置零,之后的两端电阻就是等效电阻。

 

比如想求某负载R两端的电压,还有两端的电阻。用戴维南定理,

首先去掉R,得到两端AB,用欧姆定律,分压公式求出AB之间电压即等效电压。

再将所有电源置零,计算等效电阻。

最后得到开路的等效电路,别忘了将去掉的东西补回来,形成完整回路。

 

诺顿

两端等效成:一个电流源和一个电阻并联

而这个电阻的阻值与戴维南等效电阻阻值相等!所以仅需要计算出诺顿等效电流值

这个电流值是两端短路时通过的电流,电阻和戴维南一样。

会发现这不就戴维南然后欧姆定律吗?

 

2.20交流电路

其他的就不说了,

脉动直流,可以看作一个直流和一个交流的叠加,电流电压方向始终不变。

交流波形的描述:振幅,频率和相位

 

2.21交流电的功率

按照交流的电压或者电流表达式,我们能算出电阻电路在任意时刻的瞬时功率。但是用处不大,我们希望求得等效值。

RMS:均方根值。对交变电压或电流的瞬时值进行平方,然后取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再开方。RMS电压=clip_image002

我们看到市电交流上标有220 VAC 就是RMS

 

这里还有另一个概念就是平均值,我们一般说半波平均值,因为平均值是图像面积,一个周期内是可以抵消的。他是从电子流动角度上解释的。

 

 

 

 

2.23电容器

两块带有相反极性电荷的平行导板之间置入绝缘介质。

还是那一个基本公式,Q=CV,不论是动态的充电,还是进行积分,微分,都满足。

比如充电过程中带电量可以用It来表示,或者进行积分。

 

实际电容器是会漏电的,漏电电流Ic。会在一定时间内完全放电。

因为实际电容器有漏电,电阻值,电感等一系列不可避免地性质,所以电容的精确模型比较复杂。同时电容器的内阻会使充电时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延长充电时间。

 

之前的公式仅仅是计算式,并没有从物理上讲述如何确定电容的大小。

电容值与极板面积A,板间距离d,电介质系数有关。

一种绝缘体的介电常数是与真空做比值得出的,称为相对介电常数。

 

值得一提的是多层板电容器,n层的极板形成了(n-1)个间隔,所以电容值是(n-1)倍。

 

 

电容器:

电解电容器,铝与电解液,通过电化学反应生成一层薄膜,因为薄膜厚度很小所以电容值很大。但是发生电化学反应是需要电位差的,所以有正负极。

 

击穿电压:电阻极板之间的物质是绝缘体,正如之前说的,绝缘体的外层电子很难脱离原子核,但是如果板间电场十分强大,足以使两者分离。若果是空气的话,常伴有火花和电弧。

这个击穿电压的影响因素很多,比如电场在尖锐的部分分布集中,打磨光滑可以提高击穿电压。

 

麦克斯韦位移电流:

电流是怎么通过电容器的?既然中间是绝缘体,麦克斯韦发现虽然板间没有电流通过,但是有电场,那就可以激发出来磁场,电生磁,磁生电,就在另一个极板上激发出了电流。

 

电容器的能量:

用电功率的定义式进行积分Ecap=clip_image004=clip_image006=clip_image008=0.5*CV2

 

RC时间常数:

电容器短接放电是一瞬间,但如果加入电阻限制电流就会延长时间。

RC电路中电流电压瞬时值可由基尔霍夫定律得出等式,求导得到微分方程解出。

比如一开始电容两端无电压,相当于仅有电阻,那电源电压都在电阻上,最后没有电流,电阻上电压为零。

 

充电公式与放电公式略有不同。其中RC时间常数clip_image010=RC单位为秒。

在计算时,都是以某一时间与时间常数作比较,将所有的RC电路归一化。

比如,在一个时间常数后,电容电压达到电源电压的63.2%,这是确定的。

所以我们发现充放电过程的特征仅与时间常数有关。

 

 

寄生电容:

实际上,两个不同电位的表面靠近就会产生电场,存在电容效应。

这种非人为的电容效应,被称为寄生电容。

它可能造成电流中断。

 

电容的并联:

等效于相加,但要注意这里面的最小击穿电压起决定作用。

电容的串联:

类似电阻的并联,容量减小但是耐压值增大,是所有电容的和。,每个电阻上的分压V(Ctotal/Cx)

所以要注意,每一个电容上的电压也不能超过,可以在每个电容两端并联等阻值的电阻,用电阻来分配电压。

总电阻的倒数=所有电容的倒数之和,这其实可以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求出。

 

电容器与交变电流:电压和电流之间有90°相位差

 

容抗:

在交流电路里,电容两端的电阻周期运动,电荷移动的速度与电压,电容和频率成正比关系。

把电容和频率相乘得到一个类似电阻的值,但是不产生热,叫容抗。单位也是欧姆。

Xc=1/(clip_image012)) 角频率乘以电容,这个可以由位移电流解出。

 

从容抗的计算式看出,信号频率无限大时容抗极小,也就是电容的高通特性。认为这时候它短路。在低频信号时,认为他开路。

要注意容抗不产生热量,前四分之一周期中的电能被存在电容里,后四分之一个周期又放出。

 

电容分压器:

可用于交流电路的分压,计算式和电阻分压略有不同。

 

品质因数:

电容和电感这种储能元件,可以用品质因数Q来区别性能优劣。

Q值决定于元件储存的能量于内部消耗的总能量之比。

由于电抗与储能量有关,电阻与能量消耗有关。

Q=电抗/电阻=X/R

上下的单位都是欧姆,Q没有单位。

 

 

 

 

 

 

 

 

 

 

 

电感:

以磁场形式储存电能。

这里涉及很多电磁学内容,高中知识。

 

电感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设备,可以产生很大且集中的磁通。

螺线管就是空心电感器,加入磁芯后可以产生很大的磁场强度。但是有一些自感电动势之类的,磁芯也会产生涡流发热。

 

可变电感可以改变磁芯长度,也可以插入其他材料来降低磁导率。

 

铁氧体磁环:是把导线穿过磁环的孔,而且它的电感范围限制在RF区域(无线电频率),电脑,调光器等的电缆上会辐射出RF电磁波干扰,磁环可以吸收并转化成热量。

 

 

电感器的基本性质:电流的变化产生了变化的磁场强度,这些磁通在螺线圈内产生EMF

 

相当于一个时变电流敏感电阻。只有电流发生变化,才有阻碍作用,在直流稳态下相当于导线。

我们说电感维持原来的电流状态,是因为在变化时会产生反向EMF。请注意到能量被储存到了电感的磁场里。所以两端有一个压降。

 

 

 

电感方程:

我们知道感应电压也就是电感器产生出来的对抗电源的电压,这个反向EMF的大小取决于电感大小和电流随时间的变化率,也就是电流的时域导数。

clip_image014

把他反解后积分,可以得到电流的公式。

其中L就是电感,单位是亨利H1H等于电流变化率是1A/s时产生1V感应电压。

 

在物理上,电感的定义可以得出:

clip_image016     磁通链与电流的比值

对于常见的螺线管,在电流I下,由安培定律可以计算磁通量。由此可以得到螺线管的电感公式。

clip_image018

clip_image020是磁芯的磁导率,大多数材料的近似于空气的=4clip_image022*10-7 T*m/A

N是总匝数,A是面积

clip_image024是螺线管长度。注意是螺线管长度。这个clip_image024[1]要配合上面的一个N组成单位长度里的匝数。

 

所以,想要把电感翻倍,要把匝数变成1.414倍,而不是二倍。

 

没完呢,毕竟电感不只是传统的螺线圈。还有可能好多层,还有可能是螺旋形。分别有公式。建议用软件。

 

 

 

电感器的能量:

由一系列积分可得:clip_image026

 

P101

我们掠过一些理论讨论

 

 

2.24.10  RL充电电路

电阻与电感串联,电阻控制着电感磁场的能量变化速率。确定着电流的最大值。

由基尔霍夫电压定律:clip_image028

对于一个RL电路,电流增大到最大值的63.2%,花费一个时间常数的时间。

时间常数=L/R

每经过一个时间常数,电流都将增大与最大值差值的63.2%

一般认为经过5个时间常数后,达到最大值。

 

这样的电路对于信号有模糊变形的作用,如果时间常数相对于信号周期较小则影响小,如果有较大的滞后作用,信号变化很大。

 

 

电子电路基础学习笔记(二):https://www.cnblogs.com/huxiaoan/p/14415649.html

 

BY:胡小安

 

posted @ 2021-02-19 13:17  胡小安  阅读(149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