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报表开发与数据仓库设计的关系
前言
在数字化时代,企业越来越依赖数据驱动决策,报表作为数据呈现的核心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很多企业在报表开发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尤其是在与数据仓库各层模型设计开发的衔接上。
本文我们将深入探讨报表开发与数据仓库的关系,以及如何高效地进行报表开发。
一、报表开发与数仓各层模型设计开发的关联
报表开发通常涉及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展示,而数据仓库(数仓)是支持这一流程的关键基础设施。
数仓的各层模型设计与报表开发息息相关:
ODS(Operational Data Store,操作数据存储层):主要存放从各业务系统抽取的原始数据,未进行清洗和转换。报表开发初期,可以直接从ODS层获取数据进行展示,特别是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
DWD(Data Warehouse Detail,明细数据层):经过清洗、转换后的详细数据。报表开发中常常需要详细的业务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此时DWD层的数据就显得尤为重要。
DWS(Data Warehouse Summary,汇总数据层):对DWD层数据进行聚合、计算后的数据,通常用于高层决策报表展示核心指标。
ADS(Application Data Store,应用数据存储层):为具体应用场景服务的数据层。报表开发与ADS层联系最为紧密,因为ADS层的数据模型设计是根据具体的报表需求来进行优化的。
具体关联分析
报表开发过程中,最直接使用的是ADS层的数据,这些数据是根据应用需求进行加工和处理的结果。
例如,某业务需要展示销售指标,ADS层会直接提供销售额、销售量等已经计算好的数据。
报表工具只需从ADS层获取数据,进行前端展示即可。
然而,ADS层的数据来源于DWS层、DWD层甚至ODS层。
因此,数仓各层模型的设计开发决定了报表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尤其是在数据口径确定和指标定义上,数仓团队和报表开发团队需要密切配合,以确保报表展示的数据与业务需求一致。
二、前端展示的设计方法
报表前端展示的设计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和决策效率。以下是一些设计报表的有效方法:
使用专业报表工具:如Tableau、Power BI、FineReport等。这些工具提供了丰富的图表和控件,能够满足复杂报表需求,并且支持与多种数据源集成。
嵌入数据产品中:将报表工具开发的报表嵌入到数据产品中,提供统一的用户界面和交互体验。通过API或iFrame等方式嵌入,可以让报表与其他数据产品无缝衔接。
核心指标突出:决策层关注的往往是核心指标。因此,报表设计时要将核心指标放在显眼位置,并附加关键信息总结。这些总结可以是定期更新的静态内容,也可以是通过数据动态生成的结论。
多维度筛选与下钻:提供多维度筛选功能,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查看不同维度的数据。下钻功能允许用户从汇总数据深入查看明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据背后的含义。
用户友好的交互设计:报表的交互设计要简单直观,尽量减少用户操作步骤。通过拖拽、点击等简便操作实现数据筛选、排序和查看。
三、报表开发的重点
报表开发的重点在于:
确定核心指标:明确报表的核心展示内容,根据业务需求选择最能反映业务状态的指标。
信息总结:除了数据本身,报表还应附加关键信息的总结,帮助决策者快速了解数据背后的意义。
筛选与下钻:提供关键维度的筛选功能和数据下钻功能,满足用户的深入分析需求。
四、快速支撑报表开发的策略
为了快速支撑报表开发,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前期充分沟通:数仓团队与数据分析团队在项目初期要充分沟通,明确需要展示的方向和指标,确保数据口径一致。如果只是临时查看某些数据,可以让数据分析团队自己写SQL进行加工。
提前设计ADS模型:在确定好指标后,数仓团队优先设计ADS模型,划分主题并提供空表,让数据分析团队先行搭建看板。这样即使数据尚未接入,也能先行进行报表设计。
分阶段接入数据:在ADS模型设计好后,可以分阶段接入数据,先实现ODS层的数据穿透,确保有基本数据展示,然后逐步完善DWD、DWS层的数据处理和汇总。
协同测试:数据分析团队与数仓团队在报表开发完成后共同进行测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报表的可用性。若开发和测试时间紧迫,可以优先进行ODS层的数据穿透,然后补充完善DWD和DWS层的处理。
结语
在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中,报表开发作为数据应用的重要一环,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优化报表开发流程,确保数仓模型设计与报表需求紧密结合,能够大大提升企业的数据决策效率。
以上内容涵盖了报表开发与数仓模型设计的关系、前端展示的设计方法、报表开发的重点以及快速支撑报表开发的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