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作业

week1
我与计算机
我是朱艳敏,最开始接触计算机是在高中学过一些简单的编程(VB)与PS等。
上了大学之后,在大一开始接触编程(JAVA)。开始时,不知道怎么运用课本,只会问别人这个怎么做、那个怎么做。后来发现都是课本上有的,照着书本打代码就行了,现在感觉当时是多么无知啊。考试的时候也是有点懵,不过也考过了,很是开心。当时就感觉计算机这个专业选错了,我的逻辑思维可不是一般的差,觉得自己配不上计算机这门高大上的专业。
大二的时候,比大一的还要恐怖,除了专业课还是专业课。对于我来说,学起来特别的困难,每次上完课都感觉头都要炸了,各种代码都在脑子里面转圈圈。到了上机课老师布置的作业,我写起来也很费劲,一道题都需要大半节去做 有时还做不出来。到了现在这种感觉少了一些,总而言之我会继续去攻克一系列问题的。并且我与计算机的故事还在继续着……

我是赵巧巧,开始接触计算机是在中专,简单的学习了一点编程和数据库,了解的也是非常的片面。大一主要是Java,开始比较基础,平常也只是对着书敲。大二java就看不懂了,老师讲的也跟不上,在网上找视频资料也不行注意力不集中。完成课下作业基本就不会再去看书。Python相对简单一些,书上的都能看懂,拓展题有时候也可以做出来,web知识和java差不多。

我是李美美,因为对口升学来到此学院,至今接触计算机5年。
接触过office,flash,cdr,DW,PS等等软件,后来对口高三开始接触到VB,了解了一点相关编程知识。。
对计算机的了解只到是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的以及一些书本上的相关理论知识,对于运行原理不甚明了。

我是冯晓玉,因为对口,所以至今接触计算机5年了。
最开始学习基础的office,flash(现在已经没了),DW,PS等等软件,后来开始接触到编程,了解了一点相关知识。再后来到了大学,发现编程是如此重要。更感谢专业课的老师让我明白了编程重要的不是语法结构,而是逻辑思维。也开始萌生了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的想法。
但直到现在也没有对计算机有清楚地认识,对计算机的了解只到是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的,对于运行原理不甚明了。
尽管如此,但我知道现在的时代计算机在其中扮演了一个及其重要的角色。小到每天和朋友的聊天,大到我国取到月球的土壤,各个地方都有计算机的存在。
这些也让我更清晰的认识到了计算机的重要性,虽然从开始学习到现在,一直是懵懂的,但是能和计算机结缘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

我是赵寒月,从高中开始接触计算机,从最初的office办公软件,到后来开始接触一些简单的编程及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高中学的知识虽然比较杂,但是都还算比较简单,学习起来比较容易,但是自从上了大学,学习了编程(java)之后,我发现我似乎真的不适合学习计算机专业,每次听老师讲课都听的一脸懵,那时我才发现学习编程只有勤奋还不够,最主要的是需要逻辑思维能力,而我的逻辑思维能力又比较差,马上就要毕业了,到现在还没有学会怎么写代码,都不知道毕业了能干什么,每次上课老师布置的作业都是照着书敲,也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写,完全没有一点思路,即使非常简单的一道题有时也会想半天还找不到思路,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我才能入得了计算机的门,到现在连最应该具备的盲打也不会,虽然我已经接触计算机好几年了,但是我对计算机的了解也是知之甚少,只知道计算机是由
part2
第一篇 里昂IT
与博主的经历相同,从中专开始接触计算机,对于文章有更好的共鸣,对文章中提到的专业相关的内容,容易有更深的理解和思考。
文章的整体结构也对自己的书写有一定的帮助。

第二篇
未找到与《我与计算机》有关内容

第三篇
通篇讲述换系统的内容,看起来是较早期的。
由于也有几次换系统的经历,发现每个人遇到的问题都不相同,但过程惊人的相似。不过在早期相似经历后,截止目前最后一次换系统后,有以下建议:
1 Windows操作系统建议从官网下载,均为免费。不用担心序列号的问题,只要更换的操作系统与购机时相同,大部分可自动激活,官网下载的也更安全。
2 如果更换的操作系统与购机时不同,也不要担心,有万能的淘宝,购买一个序列号即可,价格低廉,使用安心
3 不需要太大的U盘,8G就足够,大了浪费

part3
(1)获取:信息进入你的眼睛和耳朵,阅读、课堂上记笔记以及个人的种种经历都是获取。获取阶段的目标是获取的信息要准确,信息量要尽量压缩。提取核心内容,掌握核心科技。
(2)理解:了解信息的基本意思,并放在上下文中联系,这是学习的最基本联系。
(3)拓展:拓展阶段是整体性学习中最花力气的地方,这一步将形成模型、高速公路和广泛的联系,从而获得良好的结构。
(4)纠错:在模型和高速公路中寻找错误,这个阶段要删除那些无效的联系。
(5)应用:把纠错带入最后的水平,通过比较(知识)信息是如何在现实中运行的来进行调整,如果理解不符合现实世界,那么再多也无用。
(6)测试:上述阶段的每一步都需要测试,测试有助于你迅速找到学习中的问题所在,帮助你改进学习技术,克服缺点。
其中1要靠自己完成,2-6则可小组成员共同完成。讨论、争辩、讲解是学习中很有帮助的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可以拓展你的知识,其他人的想法可以帮助你更深入或更全面的了解你学到的知识,同时可以纠正你学习中遇到的误区。
所以小组学习重要的是获取知识后的自我整理与小组讨论。把整理后的问题,解决可以自我学习的部分,拿出最后还有疑问或还不是很理解容易混淆的部分展开讨论。
week 3

1.状态机视图:

状态机视图通过对每个类的对象的生命周期进行建模描述了对象时间上的动态行为。

状态指就某个特定类而言,对于发生的事情具有相同性质,相应的一系列对象值。

状态机不但可以描述类的行为,而且可以描述用例,协作方法的动态行为​。

状态机:是由状态和迁移组成的图​。通常状态机附属于类,描述了类实例对接收事件的响应。

状态机是某个类的对象所有可能生命历史的模型​。

状态机中一系列状态由迁移来连接。

迁移:离开状态的迁移定义了该状态对象对某事件发生的响应。通常,迁移具有事件触发,迁移条件,动作和目标状态。

复合状态:简单状态无子结构,只有若干迁移和可能的进入和退出动作。复合状态可以分解为连续的或并发的子状态。

状态的种类分为:简单状态,并发复合状态,顺序复合状态,初始状态,结束状态,汇合状态,历史状态,引用子状态机状态,占位状态。

2.活动视图:

活动视图是状态机的一种对计算和工作流建模的特殊形式​。活动图的状态代表了运算执行的状态而非一般对象的状态。

活动图包含活动状态,动作状态,分支,以及并发线索中控制的分叉​。

​3.交互视图:

交互视图提供了描述一系列对象行为更全局的视图。该视图用协作来建模​。

协作是对上下文中交互实现某种行为对象群体的描述​。

交互是在协作中分类角色通过关联角色进行交换的一系列信息​。

 

 

创建型模式分为:单例模式,简单工厂模式,工厂方法模式,原型模式和建造者模式。

1.单例模式:

是最简单的设计模式之一,单例模式的意思就是只有一个实例。单例模式确保某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而且自行实例化并向整个系统提供这个实例。

2.简单工厂模式:

又叫做静态工厂方法模式,但不属于23种GOF设计模式之一。简单工厂模式是由一个工厂对象决定创建出哪一种产品类的实例。

3.工厂方法模式:

又被称为多态工厂模式,工厂方法模式对简单工厂模式进行了抽象。

工厂方法模式是一种常用的类创建型设计模式,此模式的核心精神是封装类中变化的部分,提取其中个性化善变的部分为独立类,通过依赖注入以达到解耦、复用和方便后期维护拓展的目的。

4.建造者模式:

指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造与它的表示分离,使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

一个 Builder 类会一步一步构造最终的对象。该 Builder 类是独立于其他对象的。​

5.原型模式:

用原型实例指向创建对象的种类,并且通过拷贝这些原型创建新的对象。

posted @ 2021-02-05 11:03  好人一生平平安安  阅读(9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