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时的元旦下午会上(有别于晚会),一位最要好的同志,便是唱的这歌。那是一位绝对诚恳、善良的小伙。憨厚的笑、对信仰的坚持,给我留下了莫大印象。
人不必有多大的能力,但必须有伟大的理想。理想能让一个人伤痛、思考、成熟。他说他的信条是“为人民服务”,估计我肯定劝了他很多次:多些自私更好。他跟我一样,是个顽固的人,我是动摇不了他的。但我们都有默契,“求同存异”,并不要求对方和自己的想法保持一致。
我尊重他的想法,但更佩服他的为人。平常宿舍或是教室的卫生,他都是任劳任怨,并且帮助同学买早点等等小事,也从不间断。“不患寡,而患不均”,他在这祖宗的这条小节面前、是个特例。
高二的时候,进行文理科分班,我与他就此从同学成了校友。应试的压力挺大,联系可能渐渐少了,以至于脑海里关于他的记忆多停留在高一的那段时光。
高考后,我离开故乡,远走西北;他在离石城不远的小城里攻读行政管理,继续他的理想。
大一的时候还在网络上进行过视频聊天,可大二、大三、大四、毕业后的一年、两年,都几乎没有任何联系。从高二算起,迄今久别,有九年了吧。
不久前,他打电话给我,他要结婚了。
他现在就职于一家全球知名的快餐企业,为了家庭甜蜜奋斗。相册里,新娘子很美,而他也显得更帅气、稳重。可因为种种原因,我竟也没能去。无论如何解释,终究只是一句“来日方长”。
有时候自己很“不服长大”,就像父母他们始终“不服老”。我时常沉浸在童年的美好回忆中,想起很多青年时的青春惘事;可当伙伴们一个个不再单身的时候,当昨日的红颜变作人母的时候,不觉伤感涌上心头,沉静多年的老醋,撒泼滚打,偶尔甚至老泪纵横。
高一的时候,在他唱这首《单身情歌》的时候,肯定没有想到、相爱的人就在身边,即便那么多年都只是个陌生的人。在我听他唱这首歌的时候,肯定也没有想到、“每一个单身的人得看透,想爱就别怕伤痛”。畏首畏尾,唯唯诺诺,那么果真就永远长不大了,永远逃避着责任、舆论。
亲情、同窗、战友,被视为世上最让人难忘的人际关系,因为没有多少利益瓜葛,因为纯真简单。年龄变大之后,发现经济上渐渐独立了,也发现难忘的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少。
倒像是,从前还是几个人,现在却成了单身。这十年前的歌,现在哼唱却也不迟。